APP下载

欢迎走进数学世界(下)——评课

2013-08-15山东省栖霞市亭口中学

中学数学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刘老师思维数学

☉山东 省栖 霞市 亭口 中学 于 磊

☉山东省栖霞市教体局教研室初中室 王志进

欢迎走进数学世界(下)
——评课

☉山东 省栖 霞市 亭口 中学 于 磊

☉山东省栖霞市教体局教研室初中室 王志进

为了加强数学学科的小初衔接研究,探索小初衔接操作技术,积累小初衔接的经验,促进各学校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栖霞市教研室初中室于8月30日在翠屏中学举行小初衔接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具有备课时间短(准备时间不到一个周)、试讲次数少(借班上课,只试讲一次)、压力大、时效强(开学第一课)、课时少(一节课)等特点,但是,刘老师不愧是2012年展示课中的优秀选手,从参会教师的反应来看,效果还不错.当代教育名师李希贵说过:“在一个有限空间里和条件下取得成功,就是最伟大的成功!”所以刘老师圆满地完成了研讨课的任务.

一、本节课主要有如下的亮点

1.目标科学,有的放矢

刘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深刻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本节课的内容设计能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学生的起点水平,关注学生小学时具备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规律,使起点到目标之间的跨度适当,以及与小学教师的沟通,都是为了做好知识、方法、思维的衔接,这也符合课标中对学情的要求.

本教学设计根据初中所用教材和课标,设计教学目标,有层次、有顺序地制定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采取并实施恰当具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

2.结构合理,紧凑有序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确定逻辑的起点和现实的起点,要按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刘老师能以此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环环相扣,环节紧凑有序.

本堂课以“初中数学学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们怎样才能学好数学”三个逐渐深入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设计层次合理且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进行探究;举例说明学习初中数学的必要性和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引导学生认识数学为日常生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所提供的必要的技术支持,为学生以后的爱学、勤学、乐学做好思想和情感的铺垫.

3.教学过程,注重情趣

高效课堂就价值指向和目标定位而言,应该是品质型的,应体现高度、宽度和厚度,即“价值追求要高,视域要宽,用课堂意识、生活情怀来化解学科本位情结,要有内涵,体现三维目标恰到好处无痕的融合”;高效的课堂也应该是富有张力和活力的课堂.本节课在高度、宽度、厚度、张力、活力等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

从教学情境的创设上看,引人入胜的情境创设,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刘老师利用“神奇的数字魔术”让学生计算,老师猜中结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教师的一种神秘感,这样的兴趣引领吊足学生的胃口,再给学生揭开谜底,更鲜明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神秘、学会数学方法的喜悦.这其中既有兴趣的引领,又有情感的体验,很成功.

刘老师选取的材料均来源于现实生活实际,贯彻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合理而且都很精彩,既关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更体现了课堂构建的高度、宽度、厚度和张力.这样的课堂,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一定的学科宽度;既有一定的思维梯度,又有一定的思想厚度.

另外,运用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知数学的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情感熏陶.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教师能从学生的情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实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活思维的灵性,展现个性的本真,张扬数学的魅力.这样的课堂有学生的惊讶声、欢笑声,有师生的掌声、喝彩声……让人回味无穷.

二、由于受制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课时容量,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由于教师借班上课,教师和学生接触较少,再加上听课教师较多,学生比较紧张,整体上讲课堂气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有些问题参与并不是十分活跃,因此在讨论问题时,很多问题的结论不能及时总结出来,展示的积极性不高.

(3)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积极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学过程要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应注意到这些,并不断拓宽他们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以及答案的多样性、正确性.

三、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小初衔接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更快地进入初中的学习生活,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只是在开学的第一课要衔接,而是要渗透在我们初中阶段的每一节课中,对待它不能一蹴而就,而应该持之以恒.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故事、数学史、数学魔术、小笑话、数学应用等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方面以衔接课为重点,以每一节课的呈现为常态,贯穿始终.

创设故事、数学史、数学魔术、小笑话、数学应用、适当的比赛等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王金战每接一届学生,前半个月一般不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以“大话数学”为题来挖掘数学的内涵,提炼数学的规律,揭示数学的特点,深化数学的应用,张扬数学的魅力,直把学生讲得兴趣盎然,神情激昂,不再对数学畏难和恐惧,有的只是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激情.所以虽然他不布置太多的作业,但学生却能轻松地学好数学,这与已故的特级教师孙维刚老师有着极为相似的做法.

2.专业精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只是第一步,教师还需要在涉及专业知识方面,显现出自己精深的专业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概念解读、数形结合、一题多法、多题一法、一题多变方面显示出专业水平.

(1)概念解读彰显平中见奇.

(2)数形结合演绎比翼双飞.

(3)一题多法孕育发散思维.

如,已知在△ABC中,∠B=2∠C,∠A的平分线AD交BC边于点D.求证:AC=AB+BD.本题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截长补短的题型,本题的解法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截长法,共4种方法;第二类是补短法,共6种方法;第三类是从角出发,共有4种方法.总计有14种方法.

(4)多题一法催生收敛思维.

(5)一题多变拓展知识应用.

3.实践体验,夯实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过、体验过、实践过学习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才能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源动力,学生实践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题多法.

如甲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15km的速度驶向B地,经半小时后乙骑自行车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20km的速度驶向A地,两人相遇时,乙已超过A、B两地的中点5km,求A、B两地的距离.我们分析本题:如果采用不同的设法、不同的列法,大约能出现几十万种方程.

(2)多题一法.

(3)一题多变.

(4)学生记数学小论文、数学日记等.

罗增儒教授反复强调:一旦获解就立即合上作业本,产生感情上的满足,从而导致心理封闭,忽视解题后再思考,更是错过了提高的最好机会,无异于“入宝山而空返”.而学生写数学反思小文章和数学日记的过程就是进行数学知识思考和整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令学生思维清晰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岂不正好印证了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无非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从每一节课入手,力求把每一个例子作为情景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就水到渠成.

总之,课堂教学要做到眼中、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生动发展为着眼点,以师生的高效交流为着力点,透视学生学的过程,分析学生学的成效,来反思课堂教学的价值、成效.小初衔接既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和保护,又要注重思维方式的渗透和培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互助、有效交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构建,引导学生有兴趣、有信心地学习,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优秀的数学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到自主学习、有效学习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刘老师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思维跳跳糖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