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探析

2013-08-15谭祖雪徐亚永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政治工作者失地农民征地

谭祖雪 陈 杨 徐亚永

(西南石油大学 四川 成都 610500)

失地农民是伴随城镇化进程而产生,他们是因国家征用而即将或已经失去部分或全部土地,以及与土地相关的一些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社会身份角色转换的亟待保护的社会群体。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它关系着整个农村社会的安定、和谐,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体现着国家制度、政策的优越性。当前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研究分散化、表面化,使得相关工作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工作效果不佳。本文意在通过构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牢牢把握规律,深入了解民情,探索一条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可行性路径。

一、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的内涵

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而展开的。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具有主动性,分别具有实施主导和接受主导作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是指以失地农民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失地农民为主体,在平等、尊重、理解和积极沟通的原则下,基于双主体在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展开的互动关系和相关活动而构建的,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都应遵循的比较稳定的主体间的互动理念和策略体系。

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的核心是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失地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的尊重。在模式中,二者均为主体,都应该平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二者又有显著区别,在针对失地农民展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中,思政工作者更多表现在对相关教育活动的主导、主动创新的层面上,同时不断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教育;而失地农民则是表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设计的教育活动的参与,将教育内容内化并通过行动外化表现出来,反馈给教育者,作用于教育环境。所以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失地农民这两大群体,引导和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产生教育成效方向上的最大合力是本模式的核心意义所在。

二、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指导原则

(一)理论基础

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教育论。马克思主义交往论认为,交往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存在方式,人需要在交往中形成复杂、稳定的社会关系,从而获得社会属性,发展个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论认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交往互动过程中均不可缺。双方需要在民主、平等、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建立共识,达成理解。它提倡在坚持对受教育者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确保教育者的教育和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相结合。

(二)现实依据

失地农民的现状是主体互动模式提出的现实依据,认清失地农民现状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准确把握工作脉搏。

首先,身份转换问题。失地农民是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在失地的过程中,发生了社会身份、职业以及生存空间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角色意识、思想观念、相关社会权利、行为习惯和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既失去土地及相应的保障,又未得到市民身份应有的待遇,造成失地农民的归属混乱,逐渐成为边缘群体。其次,经济利益流失问题。因为征地补偿款毕竟有限,加上缺乏运用补偿费进行相应投资理财的能力,大多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下降或基本失去收入来源,生计问题严重。第三,社会保障动力不足。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对失地农民覆盖率的不足,使失地农民家庭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支出只增不减,增加了农民对生活保障的担忧。最后,就业择业困难。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较低,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正逐步向专业技能型转变,这种转变使失地农民明显处于劣势,因此他们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临时性的工作,获得较低的报酬。

(三)指导原则

在明确主体互动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后,为了使模式具体、可操作,还需要确定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现实条件的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调查、分析并研究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们的具体实践活动和主体间互动的真实情况,探索高效、可行的工作方法和实施策略。

2.双主体互动原则。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下基层和农民经常接触,加强他们和失地农民的交往,开展积极互动,通过互动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并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推动教育活动的结果向目标方向发展。

3.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原则。融入失地农民的社会生活领域,站在他们的立场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双主体间才有共同的话题和工作基础,才有利于具体工作的开展。

4.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原则。要改变传统硬性、强制的教育模式,突出失地农民的主体地位,把他们当作能动的教育主体,加以尊重,通过营造民主平等的互动气氛,实现双方的互动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互动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从国家制度层面着手,保障失地农民主

体性的发挥

构建失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互动模式,要以国家政策做后盾,通过制定政策来保障和提升失地农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地位,为失地农民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制度保障。

1.国家应对地方政府的征地过程和征地补偿行为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近些年因拆迁引发的失地农民自焚、自制恶性炸药火器等极端行为屡见不鲜。这些事件一方面源于基层柔性教育工作缺失,在农民工作未做通的情况下,采取硬拆迁,遭到农民抵制;另一方面源于个别地方政府未履行保证失地农民权益的义务,有的地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为空白,有的地方非法抵扣失地农民补偿利益等等,不仅损害了失地农民利益,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国家应对地方政府的征地过程和征地补偿行为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从制度上保障征地按照合法、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

2.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知情、参与、监督等权利,增加征地的透明度。在征地前,建立征地听证制度,让失地农民参与征地全程;在征地相关事宜 (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的拟定、修改和报批过程中,以公开告示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当事人;另外,要加强监管,接受群众监督,以保证失地农民对征地的了解,避免负面影响和恶性事件发生。

3.征地拆迁时,尊重农村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风俗习惯,如农民家庭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

4.通过制度保障,建立失地农民再就业机制。再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计问题的根本途径,失地农民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非常重要。大部分失地农民从未参加过任何就业或技能培训,必须把失地农民再就业技能培训环节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在征迁程序中,并且对当地相关产业提供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签订失地农民再就业吸纳协议,保障失地农民能就近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二)从失地农民自身着手,重视失地农民自身主体性培育

失地农民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意识中存在安贫乐道、小富即安的思想,期待保守稳定的生活,排斥变革且市场观念淡薄。通常表现为:第一,失地农民往往比较注重个体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公共利益、集体利益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他们大多对村级政治漠不关心,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涉及到征地过程中的切身利益时,常伴随着严重的依附和从众心态,主体性丧失严重;第二,由于传统的农民生产和生活比较封闭、狭隘,当国家由于发展需要,通过征地补偿失地农民损失时,他们既理解政府征地建设的行为利国利民,又难以接受自身收入减少的现实;对失地后所获征地补偿利益,既希望公平均等,又存在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有的对补偿金使用过当,肆意挥霍,有的又保守谨慎,不知如何管理和投资理财。总之,在经济补偿面前,失地农民的经济主体性大大减弱。第三,随着失地农民和新兴农民阶层的大量出现,农民涌向城市,以城市和工业文明为导向的现代文明意识和农村传统意识相互碰撞,一方面使得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意识障碍;另一方面,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与传统农民主体意识中的负面因素相结合,造成失地农民主体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背离传统的道德观,继而采取极端行为。

因此,在对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前提下,要认识到失地农民作为主体之一,必须重视失地农民自身主体性的培养,使其与国家制度层面结合,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能动地接受教育,主动进行自我教育,逐步将教育内容内化做到内外并重,双管齐下,共同解决问题。在对失地农民进行主体性的培育和重塑时,要引导失地农民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努力改进。首先,帮助失地农民了解国情、正视现实、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和启发下,对城市生活充满信心,愿意从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增强市场竞争、科技、风险和改革意识,做现代化的市民;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传递的社会主义道德观、集体观、生活观进行重组和吸收,树立积极的理想信念,逐步摆脱农村封建腐朽观念的束缚。其次,帮助失地农民认识并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生活,培养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关的各种规则、交通、生态环保、公共生活等意识,积极改变落后、不文明的生活习俗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较好地实现角色转换。第三,鼓励失地农民提高自身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高速运转和激烈竞争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法规,增强自身硬实力。最后,引导失地农民主动接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提高其心理调适能力、生活适应能力和各种竞争实力等,预防因多种因素产生的对政府和基层部门的信任危机心理,不肯面对现实、不愿投身新生活的依赖补偿心理等各种失衡心理。

(三)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着手,提高其综合素质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主体之一,主要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需要时时进行自我教育管理。

1.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储备,懂得如何应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利用已经掌握的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根据失地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应达到的教育效果,设计符合失地农民特质的教育方案,通过“双主体”和谐互动的多种路径,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如:可通过即时现场互动、活动策划互动、生活交往互动、专项教育互动和媒介渗透互动等多种路径,拓展教育工作方式,增进与失地农民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农民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增强教育工作效果。

2.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时时自我教育,在面对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的失地农民的思想、心理状况、逐渐增强的权利意识时,能够摆正位置,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处理好自身和失地农民这两种角色、地位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失地农民和农村大环境下的种种矛盾。

3.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敬业爱业,在工作中要付出真情实感以换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畏艰难,即便遭到农民的不理解和抵触也要把他们看作亲人,顶着困难做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4.在全面了解本地区失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行为习惯、劳动技能等综合情况的基础上,把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农村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把解决失地农民的思想问题与其他问题相结合,克服失地农民对角色定位的困惑、对经济压力的焦虑,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充满信心地迎接新生活。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版出社,2006.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李田贵.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与应用[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

[4]郭建军.活动建构教育体系下多为互动教育模式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5]张群喜.农民主体性的觉识与农民的解放[J].武陵学刊,2010,(1).

[6]王永芳.以农民为本——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

[7]黄进.中国农民主体性的现状与重塑[J].探索与争鸣,2012,(2).

[8]刘兰英.论思想政治教育人际互动模式的建构及其实施策略[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猜你喜欢

政治工作者失地农民征地
政治工作者的选拔与培养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调查及对策
基于GIS+BIM的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管理系统
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探析
大藤峡公司已拨付征地移民安置资金11.69亿元
关于创新失地农民就业安置模式的思考
农民房屋征地拆迁将单独补偿
东阳市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