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质探析
2016-05-14孙岩
孙岩
【摘要】大学时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期间高校的工作者需要通过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成长,完成课业训练,健康地迈入社会。而实现当前的工作目标,需要高校教育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本文探讨了高校政治工作者的现状,分析了如何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思政教育;素质;政治工作者
一、增强高校思政工作者素质的原因
(一)适应大众化的教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改变了传统的结构,提升了人们的素质,扩大了原有的教育规模,增强了当前的国际竞争。但是高校的大众化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生源的素质不比以前,价值观的多样化导致改革的呼声愈来愈大。此外,高校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高校学生具有90后的乐观、自信、思维活跃的几大优点。但是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时的抗压能力差,此外,高校学生常常想摆脱现实困境,这就使得高校工作者面临着不少挑战,加强教育者的综合修养,迫在眉睫。
(二)强化思政教育的权威。思政教育的权威在当前的网络背景下并不适用,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当前的高职学生重视对于网络信息的理解,对于很多新鲜事物有着超强的接受能力,他们利用自己的判断力,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然后进行行动。这种学生自己发展,自己判断事物真伪的模式对于高校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当前的高校思政工作者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就会破坏思政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此外,由于信息的更新速度,旧的理念,老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发展了,只有提升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才能提升思政教育者的实效性。高校思政教育者一方面肩负着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另一方面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宣传的义务,促进法律意识的养成。因此,要想使得学生能够接受思政教育者的思想,强化思政工作者的威信,需要加强思政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创新能力以及其他的素养不断提升。
二、如何培养高校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就是在各大院校中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的氛围,创造工作教育者的条件以及环境。在当前的思政教育中,开创思政教育的环境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顺利开展思政工作,为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当前的思政工作充满着活力,为营造尊重、公正的环境创造了很好地条件。思政教育者应当时刻体会到公正的工作环境,增强职业认同以及事业心。高校应当创造公正的社会环境,保证政治工作者的素养,起到决定性的影响。
高校教育者的队伍建设主要是强化教育者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不断产生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前景。当前高校中的思政教育者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型的人才。当前加强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应当建立一支专业的思政團队,管理者与教育者分工明确。其次,针对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分离的现象,需要高校结合人事改革制度,就明确制度规范以及相应的政策,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行公开竞争,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发挥管理的主导作用。再者,优化思政人员的公共配置,给予专家充足的培训机会,这样能够保证思政工作者获得充足的机会,增强有意从事思政教育的人员加入思想教育团队中。
(二)重视自我教育,优化理论素养。重视思政教育者实践层面的进步需要重视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人格修养,提高自我品行。于高校思政教育者而言,自身的品行包含言行举止以及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而提高自身的言行需要进行量化,基本掌握科学理论,清楚解释当前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此外,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对从事的工作有一种认同感,加强个人习惯的培养,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当然,思政工作者需要拥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一方面拥有理论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不断拓展,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短板,在教学中将多媒体等高科技与教案结合使用。
(三)具备专业的思想素养,不断创新。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具备远大的理想,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事业,实现自我奉献。高校政治工作者还应当有科学的发展思想,全面认识到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新形势下的服务观念要求老师服务于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当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服务于全局,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思想品质关注到位,不断促进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师生的学习与生活,增强思政工作者的实际效果。
创新作为高校政治中的重要课题,在新形势下需要树立创新观念,不断探索,坚持优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模式,坚持思政工作的传统,探索新形势中思政工作者的工作途径。在知识经济时代,思政工作者应当借助高科技手段不断丰富思政教育,确立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构建符合思政教育者发展的现代化思政教育模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政工作者综合实力的提升与高校人员在竞争环境中的社会生存现状以及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既是综合实力,也是高学生竞争力、生产力的所在,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实力,不断开发、进取。
【参考文献】
[1]寇汉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探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3):64-66.
[2]王银芬.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168.
[3]刘五景,郑大俊.反思与前瞻: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30(3):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