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工作者如何通过媒体与读者互动

2013-08-15宫勋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平面媒体工作者信息

文|宫勋

工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必然联系

互动,顾名思义,指的是两个物体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从两个构成的字来说,从社会学角度归纳起来,“互动”就是指一种相互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而日常中的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等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行为的过程。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单从字面上不难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新闻工作者通过新闻这种文体向读者传播信息,读者通过阅读新闻语言了解信息内容,受到影响,产生思考过程、改变某种习惯、学习某些技能等不同程度的反应,从而完成新闻工作者通过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从传统的报纸、期刊等平面媒体,到电台、电视、网络等多媒体的产生,使得新闻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也不断变化。同时,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读者群体的精神追求也日益增高。如何才能顺应时代发展,更加科学地、可持续地与读者互动,成为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考验。

不同媒体造就工作者与读者间不同的互动模式

1.传统的平面媒体是普遍意义上的互动平台

一提到媒体,大家很容易联想到报纸、期刊、图书等平面媒体。尤其是在上世纪出生的人们的普遍印象当中,他们就是“媒体”的代名词。绝大部分人最初的阅读经历,就是从平面媒体开始的。时代发展到今天,平面媒体也依然是新闻工作者与读者互动的最大平台之一。那么,通过平面媒体,新闻工作者是如何与读者互动的?“征稿启事”、“书信谈心”、“广而告之”、“答你所问”……这些产生于报刊、杂志中的编读往来互动的栏目,我们一定不会陌生;学科学,搞四化,就要“读书看报”的优良传统,将在“看报”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容量和“读书”的过程媲美,无不彰显平面媒体在读者心中所占的比重。从“幼儿画报”,延续到“老年之友”,当代人的一生都是在平面媒体的伴随下经历的。其中哪个环节少了新闻工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2.读者对互动的需求越来越被动化、简单化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满足环保节能的需求,能够向人们传播信息的新闻媒介也得到蓬勃发展。从最初的广播、电视,到电话、电脑,再到如今被当代人广泛应用的智能手机,无一不冲击着传统的平面媒体,改变着读者的阅读习惯。然而,新兴的电子产品改变的不仅仅是读者的阅读习惯,它们还在慢慢改变着人们对信息传播方式、速度、内容的判断和需求,甚至影响了现代人对沟通互动的定义体。人们不需要走出家门掏钱买报纸,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浏览新闻,随便在网络上下载一种电子杂志,就能在智能手机上一看究竟……这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使得读者对互动的需求变得简单化、被动化——只有操作简单省力、归类完整清晰的新闻信息,才能被读者所接受。这一互动环节,虽然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传统,但却因为缩短了距离、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而逐渐被现代读者所广泛应用。

虽然平面媒体与新兴的多媒体在当今社会的比例不断变化,新闻工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也在不断的更替着新的形式,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新、更多形式的传播媒介产生,但,人与人之间、媒体与人之间的互动联系将依旧持续。

工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无形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是多样的,也是微妙的。在自然的空间里,任何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都会产生能量。新闻工作者与读者间的互动也不例外,在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时,也在互相促进,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只有良好的与读者建立关系,形成互动,才能让媒体赋予生命力,媒体才能得以生存和延续。同样,读者通过汲取媒体传播的信息,受其影响,消化吸收,形成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从而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对于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媒体来讲,只有做到传播读者所需求的信息,通过自身努力,将越来越多的读者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媒体本身经得起行业竞争的洗礼。而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时刻谨记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铭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新闻业务,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成为一名读者需要、行业认可的高水平的新闻人,才能更好地实现与读者的互动,从而用自己正确的思想、独特的观点、丰富的经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

猜你喜欢

平面媒体工作者信息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订阅信息
新媒体矩阵:纸媒转型告别“盲从期”转型“深水期”——以上海传统平面媒体为例
浅议平面媒体深度报道的优势
涉农类平面媒体应不断拓展服务功能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