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2013-08-15
编者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以及非“极”均衡发展城市组团发展趋势下,“多极多中心”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在欧洲,“多中心”成为各层次空间规划的理论工具与既定目标;在北美,“多中心”被列入美国2050远景规划的重大议题……可见,多极多中心模式似乎已经席卷全球,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中国,“多极多中心”概念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空间规划中。本刊汇集了相关领域专家的观点,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深入的理解。
郑立新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
西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突出的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和产业转移的主要承载区,也是重点生态保护地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把握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加快沿边开发开放,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资源精深加工、新材料和绿色食品基地,以及区域性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冯 键 四川省委政研室主任
将新的四川省情放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和规律中再认识,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多点多极”支撑精准地抓住了四川下一步加快发展的“要害”:从一花独放到百花齐放。
何顺洪 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看,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是同步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构建“多点多极”支撑能推动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弥补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
戴 宾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发达省份相比,四川最大的短板在于,缺乏一批经济发达市州的整体支撑。没有市州经济的整体崛起,四川经济很难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成都要当好四川省发展的“首位城市”,需要发挥好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四川全面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以要素市场建设为重点推进市场一体化,以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以优化产业布局为重点推动产业一体化,以建立区域补偿机制为重点推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以城际快速交通为重点推动城镇发展一体化。
成都需要更加重视与省内其他市州的合作,全面拓展提升成都与省内市州的区域合作水平。比如以临港经济为重点加强与川南区域合作,以战略性资源开发为重点加强与攀西区域合作,以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与川西北区域合作,以天然气开发为重点加强与川东北区域合作。特别是深化成都经济区“1+7”合作,提升首位城市对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带动作用,把四川省委“多极支撑”战略落到实处。
只有大城市才能具备支撑现代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才能够形成高效率的社会分工体系。二级城市不仅要从规模上做大,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城市的综合功能,包括集散、枢纽、服务、管理和创新。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来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特别是交通物流功能、生产性服务功能、创新功能。还需大幅度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包括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
蓝定香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
2011年成都市的GDP6800多亿元,占全省近1/3,与身后的绵阳、德阳等差距极大。未来应当在继续支持成都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多市州特别是中间市州的跨越发展,开创成都“头雁高飞”,南充等二级城市“中雁快飞”,带动其他市州“尾雁齐飞”的新局面,形成“成都引擎、‘中间’跟进、整体齐飞”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由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成渝经济区的建设,特别是天府新区的加快建设,加之体制机制的创新活力以及东部乃至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入推进,四川省市州经济的“队形”将可能出现新变化。第二梯队市州的排序可能发生改变,受传统体制约束相对更轻、机制创新活力相对更强、资源基础较好、环境容量较大的南充、达州可能超越前面的一些市州,大大“升位”。第二梯队市州要做强做大,核心是要做强做大其中心城市(市府州府所在城市),充分发挥其资源、产业聚集功能,聚集到一定水平以后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在此过程中,特别要重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支持第二梯队市州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向其中心城市和小城镇转移,以此带动城市(镇)聚集资源。
张 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中国92%~93%的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85%的外资落户在沿海地区。过去20年,沿海地区已经变成整个中国经济列车的“火车头”。但是,在2008年次贷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之后,中国经济总体上单一增长、靠沿海地区大规模基建投资和出口导向支撑经济超常增长的格局发生了阶段性转化。换句话说,沿海经过了20多年的超常发展之后,今天进入到产业升级这样一个阶段。中国幅员广大,如果我们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就可以发现: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或增长极会变成“多点给力”“多极支撑”的局面。这有点像“动车组”。
人们常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然而,与只靠一个车头拉动所有车厢的传统火车不同,“动车组”的动力是分散化的,动力系统不仅仅是在车头上,中部、尾部都有动力系统。火车运行时,所有车厢都给力。这种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的动力结构,使动车跑得又快又稳。我认为,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到今天,经济增长的动力不但没有衰减,而且它的动力结构已经并继续在发生类似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因此进入“多点给力”“多极支撑”的“动车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