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中国电影业

2013-05-16文/

中国西部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文/ 黄 迪

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

田义贵 西南大学文学院影视艺术系教授。

在电影产业这一期,我们邀请两位专家解读2012年中国电影,探寻电影的经济效益与教化意义,也深入至文化产业的发展。观点各不同,却都让人点头称是;思想大碰撞,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2012,我们在追问中学会思考,在碰撞中点亮智慧。

《泰囧》不“囧”

《中国西部》(下文简称“中”):您怎么看待《泰囧》创造的票房奇迹?

魏鹏举(下文简称“魏”):单从影片本身来说,《泰囧》确实值不了这个票房数,可能是大家都出于好奇,反而增加了票房。大家都要看看这个电影究竟是什么,都在谈论这个电影,电影成了热门话题,带来了一种令人琢磨不透的小成本制作现象,反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市场化得利。另一方面,如果非要细分原因,一是元旦前后这个时机没有国际化大片和它竞争;二是这个时间喜剧片不多,都是主打大电影,像《一九四二》《王的盛宴》,他的风格定位上迎合了观众在这个时期观影的文化性诉求;再有就是他的电影从制作上还算精良,影片有创意策划。尤其是作为笑料电影还是很用心的,笑点还是比较多的,也说明创作人员在做的时候也很注意细节。

中:有人说《泰囧》的成功得益于观众“报复性观影”,您怎么看?

田义贵(下文简称“田”):所谓“报复性观影”,只是评论界的一种说法而已,我不是很赞成这种说法。观众走进影院的初衷源于自己对影片的娱乐性需要,不存在“报复”谁的问题。说观众是“报复性观影”者,首先预设了观众与电影之间的对立关系。其实绝大多数观众并没有那么复杂,他们只是本着自己的判断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影片而已,在选择的瞬间自然就抛弃了那些不合自己胃口的影片,而这一过程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报复”。我的意思是说,选择看一部影片,并不意味着就是在“报复”没被选中的其他影片,观众与电影之间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中: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晓苏在市“两会”上炮轰电影《泰囧》,认为《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电影,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只是紧盯票房,而应该注重文化导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与品位。对于这种观点,您怎么看?

我觉得作为一位学者,提出这样的观点是正常的,也是正确的。抛开伦理判断,单从电影的文化风格、品位上,我认为《泰囧》就是一部“三俗”电影。专家学者应该要多一点批判意识,而当前的中国电影也确实存在商业和文化冲突的问题。

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门类,一个文化产品,我认为电影还是应该更注重市场。要实现电影的价值,首先商业价值的实现需要有市场,如果没有市场、没有观众,文化价值实现也无从谈起,所以两者并不矛盾。除非不是商业电影,不是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否则只要拿了投资人的钱,要投入市场实现价值,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市场。

文化素质和百姓爱好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票房是观众选择影片的一种自然结果。电影的娱乐精神如果符合观众的观影需要,那么观众就愿意买票去看。我们不能过多地强调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建国以来文艺创作实践的大量案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个人以为,评论家所称的《泰囧》中的“三俗”问题不会产生“负能量”,观众对这些东西早就见惯不惊,早已具备了“免疫力”。

关于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电影作为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产业”两个方面的属性,并且重心在后者。这就要求电影创作者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而不应该仅仅偏向于其中一面,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文化导向的作用是要坚持,但不能仅以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作品,商业上的成功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否则4000万观众也不会认账的。

中美“新政”,危险过后是机遇

中:2012年是“中美电影新政”第一年,国产电影马上就结束了年票房9年连超进口片的纪录,您怎么看待“新政”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影响?

很显然的事实是新政对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大,但我个人觉得固然有压力和挑战,但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机遇。首先,目前我们只是部分放开了国外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分账大片在国内的放映数量,在我们的香港、台湾地区,还有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电影市场是完全放开的,所以实际上我们是受保护的,还不能说我们的电影和国际市场是在同等条件下竞争。

现在是中国电影发展非常好的契机,我们必须借助这种压力快速成长。可以预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电影肯定会要求我们进一步放开电影市场,所以在这个过渡期,不断提升国产电影的水平和质量,提高电影的号召力和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增加竞争是会刺激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都明白任何一种产业,如果没有竞争,绝对不可能形成竞争力。

如果现在就完全放开电影市场,那么我们的电影产业确实还太弱小,受不住冲击。目前只是适度的放开,使我们的电影产业收到一定的市场压力和竞争,对中国电影的健康和长期竞争力的培养是有好处的。

中: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200多部国产电影票房不敌76部进口电影票房,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反差?

这样的反差首先说明国产电影在艺术质量上与进口电影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有待提高。但是要注意,76部进口电影票房高于200多部国产电影票房并不能说明所有的外国影片都比国产片好。一方面,电影本质上是展示一种奇观世界,异域的情感世界和生存方式,使外国电影比国产电影更能满足观众对奇观世界的窥视欲求,因此进口影片对观众有吸引力并不能完全说明其艺术质量高。另一方面,进口电影是从众多作品中遴选而出的优秀影片,但不少观众往往以偏概全,以为外国影片全是如此,其实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影片未必都比我们的国产片质量高。

“中美电影新政”肯定有冲击。这种冲击是迟早要承受的。如果不接受这种洗礼,中国电影是不会有更好发展的。从长远看,中国电影会在冲击下产生一种反力,这种力量不完全是对进口片的抵制力量,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的力量。被好莱坞赚去的票房就当是中国电影交的“学费”,中国电影可以从进口电影中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艺术上还是其他方面,都能促进中国电影走上新的台阶,所以这种冲击从长远看是有好处的。在今后两三年内,我相信国产电影可以达到一半对一半,势均力敌,当然这个结果需要各方的协调努力。

追问原因 摸着石头过河

中:您认为中国电影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从更长期的阶段看,国内电影产业发展的环境还不是很成熟,一是发展时间比较短,中国现代性电影工业的发展时间确实比较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的改革,我们才开始逐渐的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投向市场。再一方面是我们目前还有一些体制机制性的问题,国有电影制片产和民营电影制片厂还有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所以说我们的产业发展环境还不是很成熟。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影企业、电影市场主体,一些民营电影公司发展的很快,像光线传媒、华谊兄弟、小马奔腾,但是他的体量都比较小,在电影产业方面好的发展模式、运营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

就电影本身而言,我们的电影科技含量还是比较低的,比如从国际大片来看,绝大多数的国际大片实际上都是特效制作的大片,而我们国内像样的特效制作的大片一部都还没有,另一方面是人才的欠缺。各方面人才,包括创作、编导、运营方面的人才都很不足,极大制约了我们在艺术水平和产业运营上的发挥和提升。

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国电影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的举步维艰,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转型及电影自身的体制转型都有很大关系。新世纪以后无论是城市商业院线还是农村电影市场,都有很大起色,总体来说,中国电影是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商业化带来的急功近利。很多导演和制片人的核心目标都是票房,本来这个无可非议,但我想在这之前还是应该要多练内功 ,首先把故事讲好,技术跟上,了解市场,了解观众需求,也就是说要把着力点放在“电影”本身,而不是“电影”之外。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目前还存在体制、人才、观念和教育四个方面的问题。政策与创作之间需要建立一种高度配合的机制,政策设计者需要高屋建瓴的眼光,为电影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提供更好的政策服务。人才方面应该和电影大国之间多进行一些人才交流合作的项目。人才培养好了,观念自然也就跟上了。影视教育方面,目前很多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符合业界和市场的要求,很难创造出相应的生产力。此外,影视教育还应包括针对群众的普及性影视文化教育,即对潜在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引导和培养。

创意嫁接 文化产业宽发展

中:电影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文化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当担任什么样的角色?首先文化产业应该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

从大的经济环境而言,中国已经到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期,消费环境也在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应该让文化产业起到辐射带动示范作用,文化产业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广播电影电视书籍等,农业生产里加入文化创意元素,也有可能发展成文化产业,工业中加入设计元素,可以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价值,所以说文化产业应该从广义上理解,将文化创意融入传统行业,辐射带动经济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表征。我国近几年很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策略,发展文化产业比发展其它产业更有前途、更有效率。文化产业水平是国家的一种软实力,文化产业不仅涉及到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还关乎国家的文化安全。如果国家的文化产业(当然包括电影产业)发展不起来,就会将庞大的国内市场让位于先进的文化大国。

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目前中国的东、中、西部,以及农村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 差距,您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缩小不同地区间的差距?对中部和西部地区而言,还

是要各自发展自己有优势的产业,目前来看,中西部的旅游休闲有很大优势。从国家层面上看,要有些突出政策,尤其是对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我一直觉得可以在中西部设立一些“文化经济特区”,在文化贸易、文化交易税收、内容管制方面应该有特殊安排,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资源往中西部地区集中。在农村,应该继续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投入,因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靠自发形成市场是很困难的,如何开拓满足农村文化市场、尊重农民的文化权益,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城镇化进程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东西部的不均衡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和电影的自身发展特点有很大关系。可以说电影天生就是为有闲暇时间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创造的一种娱乐活动。当下中国电影存在畸形发展的问题,电影票价很高,很多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群众,就被挡在了电影院之外。所以,国家才搞了“2131”工程及农村电影惠民工程,由政府买单,送电影给群众。这其实是政府看到了电影文化在社会各阶层分布的不均,用行政手段来分配资源,这是很好的。

胶片时代,我国中小城市的电影院在极度辉煌之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现在国家从战略高度进行数字电影工程建设,使同一部影片可以在全国各中小城市影院与大城市影院同步上映,消除了胶片时代的时间差。技术的发展不仅在电影制作上,还在电影发行放映上推动着全社会电影资源的加速流动,随着三网融合及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电影创作及发行放映渠道有望产生新的变革,从而形成更加公平的状态。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