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和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优势

2013-08-15吴宏放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道路特色建设

吴宏放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些特色体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优势,但任何一种优势都是相对的,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才能保持其可持续的优势地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挥这些特色优势,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这些特色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发挥其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优势,又必须丰富和发展这一实践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最主要表现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亿万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创造的生动实践,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实践。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能够推动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行进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的认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既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又必须丰富和发展这一实践特色。一是要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早在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就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阐述了其深刻的内涵。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几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走向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幸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只有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更加深入全面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体现在中国特色主义建设规律探索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体系的融合发展之中。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已经形成的一整套相互街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制度化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制度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优势,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地得到体现;另一方面我们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我们的各项制度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发挥其指导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的优势,又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最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早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命题,其实质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内改革发展的形势,创立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尤其是深刻回答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代中国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为当代中国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当代中国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尽管来自国际国内、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各种挑战接连不断,但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承受住了考验,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性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迈过5000美元大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我们既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又必须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特色。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正处在进行时的亿万人民伟大创造的生动实践,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必然会给理论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材料和广阔的空间。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正如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之初就深刻地阐明: “我们不想教条主义地预料未来”,并强调:“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就是随着改革开放不同发展阶段,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需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二是紧密结合改革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色。比如: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需要通过我们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把那些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形成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及时地从理论上给予概括和总结,并用以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再如: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国民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并从理论上给予科学的回答。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也必将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更加丰富和完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形成的中国特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发挥其凝聚中国发展力量的优势,又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民族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最主要表现为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形成的中国特质。中国特质集中体现在:一是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既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质的理论品质。二是在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中,政治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经济上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又充分体现了这一制度的中国特质。三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以民族精神、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等多种形态表现出的中国特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民族风格,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为主导的民族气派,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具中国特质的根本性标识。

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一是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建设方面更好地丰富和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建设上要继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运行机制的有效结合方式,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治建设上要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扩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和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效;文化建设上要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更好地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社会建设上要更加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和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生态建设上要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是立足挖掘和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合上更好地丰富和发展民族特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文化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与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为贵”、“协和万邦”等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和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也应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创造性转化、实现新的升华的过程。通过对民族优秀文化的挖掘和运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供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支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发挥其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优势,又必须丰富和发展这一时代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最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制度的不断完善,始终是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发展的客观趋势相适应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发展摆在最突出的地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要坚持科学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当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当今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实践中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另一条路径,改变了以欧美为主导的单向演进的现代化历程,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

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必须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一是要适应时代新变化,坚持与时俱进。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大背景下,经济全球化深入扩展、政治多极化加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相互交融、科技高新化竞争激烈,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需根据时代发生的新变化,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适应时代新变化的战略思路和应对措施。二是要适应时代新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当今世界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以数字化制造及新材料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这对于既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进一步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等体制结构改革,使这些体制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全社会创造和创新活力,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相同步。三是要适应时代新发展,坚持扩大开放。今天的时代既是一个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世界各国都已把对外开放,加强同别国的联系与合作,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扩大开放,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优秀成果。通过扩大开放,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适应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新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过程。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9.

[2]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7-24.

[3]李春耕.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特色[N].人民日报,2012-10-16.

[4]郭广银.“四个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品质[N].光明日报,2012-09-15.

[5]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N].人民日报,2012-08-06.

猜你喜欢

道路特色建设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