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的局部麻醉与病人安全性的循证医学分析
2013-08-15张雯
张 雯
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局部麻醉是指在神经干(丛)旁注射局麻药,阻滞神经传导功能,达到无痛目的的麻醉方法。局部麻醉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局麻药外漏渗透到血管中或被直接误注入到血管内,血药浓度骤然升高,可能引起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包括眩晕、头昏、呼吸抑制、支气管痉挛、血压变化、血肿、抽搐、惊厥等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反应。近些年来,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超声引导的局部麻醉引起了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超声引导的局部麻醉最大的突破是克服了传统局部麻醉方法学的盲目性,提高了成功率与安全性。本文采用循证医学中Meta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探讨超声引导的局部麻醉的应用及其安全性。具体叙述如下。
1 临床资料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2006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应用超声引导局部麻醉的相关文献,并对搜索到的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进行搜索。搜索的关键词如下:麻醉、超声引导。文献入选标准如下:局部麻醉,采用超声引导麻醉,有安全性评价,全文发表。获取全文,按纳入标准严格筛选,评估文献整体质量,并最终决定是否纳入。评价标准如下:随机(0~2分,非随机0分,仅叙述随机1分,有正确的随机方法2分);盲法(0~2分,非双盲0分,仅叙述双盲1分,有正确的采取双盲方法2分);随访(0~1分,叙述随访1分,未叙述0分)。总分为3分以上为高质量文献。收集数据资料包括:局部麻醉药、用药量、穿刺时间、麻醉结果、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
2 结果
按照上述检索方法及评价标准检索、筛选,最终选定10篇文献作Meta分析。10篇入选文献中,包含病例516例,超声引导组258例,传统组258例。
2.1 局部麻醉药
除文献[3]外,其余8项研究中,超声引导组和传统组所用的局麻药均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各研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2 用药量
文献[5]的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的麻醉用药量[(2.64±0.80)mL]小于传统组[(2.64±0.80)mL](t=2.5221,P< 0.05)。
2.3 穿刺时间
文献[4,6,9]报道了超声引导组麻醉穿刺时间较传统组短(P< 0.05),合并文献[4,6,9]的结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超声引导组所需的穿刺时间(7.88±3.68)min少于传统组(16.16±8.19)min,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t=7.703,P< 0.01)。
2.4 麻醉结果
文献[1,3,7-8]的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的麻醉结果优于传统组(P< 0.05)。
2.5 麻醉起效时间
文献[4,6,8-9]报道了超声引导组麻醉起效时间较传统组短(P< 0.05)。
2.6 不良反应
9项研究均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文献[2,7]的结果显示超声引导组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文献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文献[1]报道两组均有1例Horner’s综合征。文献[5]报道两组各有1例出现苏醒期躁动症。文献[3,8]的结果显示传统组有血肿的不良反应发生,而超声引导组未出现。文献[3,7]的结果显示传统组有患者并发气胸,而超声引导组无。文献[3,7-9]的结果显示传统组有液体渗漏情况发生,而超声引导组未出现。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9篇文献。总结归纳局部麻醉药、用药量、穿刺时间、麻醉结果、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六项指标。前五项指标反应的是超声引导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
本研究中Meta分析得出,与对照组相比,超声引导组辅助用药量较对照组少,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较超声引导组高。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局部麻醉的麻醉效果优于传统的麻醉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传统方法低,安全性更高。
[1] 李挺.上肢手术病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D].温州医学院,2006.
[2] 白洁,秦如愿.超声引导下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5):66-67.
[3] 吴利东,周丘.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08,9(7):51-52.
[4] 陈学丽,张晓奕,张华,等.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27(8):775-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