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临床探索分析

2013-08-15王娜宋兴燕赵华顾莉娜黄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心内科医嘱药品

王娜 宋兴燕 赵华 顾莉娜 黄静

心内科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用药安全是患者基本要求之一。由于心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心理负担较重,在配药以及用药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用药不当不但不利于病情的控制,还会给患者埋下安全隐患,轻则会对机体的康复造成影响。

1 心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给药及输换液问题 心内科护士给药及输换液任务量大,容易出现瓶签、输液卡等少抄、漏抄现象,或审核不严,药品摆放错误。部分患者因治疗关系更换床位,医师护士之间未沟通好,护士按照之前床号给药,造成用药失误,产生安全隐患。部分护士对于心内科药物给药时间、滴注速度、给药途径、溶剂等选择掌握不够熟练;心内科手术后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连接处脱开,护理人员未及时发现,导致药物漏出,影响镇痛和治疗。

1.2 医嘱的审核问题 护士配药或用药过程中对临床医嘱审核是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医生由于工作繁忙,开具药方与医嘱规定的药剂量不相符,而护理人员往往容易忽略此类问题, 造成临床用药的剂量不足或者过大,对疗效造成影响。医生与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在接班时,对工作的核对不够仔细,新入院患者未能根据医嘱及时用药,将治疗时间延误。

1.3 药物存储问题 ①心内科药房存储药品较多,因长期清点核查,药品商标,包装被医务人员手部摩擦接触常导致药品名称,有效期等模糊不易辨认,进而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可能产生用药安全隐患。②药品放置缺乏有效管理,不同种类药物随意摆放,静脉用药与非静脉用药不分,外用与口服药物存放在同一药柜中;不严格按照药物存储条件存放药品,部分需避光药物露天摆放,需4℃保存药物未按要求储存在恒温冰箱中。

2 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护士往往都是处在临床治疗的前沿,是临床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患者病情的主要观察者。临床用药对护士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

2.1.1 增强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流程的意识,增强医护人员技术操作规范性。例如: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佩戴口罩;切安瓿瓶时,使用砂轮后瓶颈部位的锯痕一定要消毒;应该避光的药品一定要采取避光措施;连续静脉给药应按照规定更换输液器。

2.1.2 在平时要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以及对新设备的操作和新技术知识的了解。

2.2 完善用药环节安全管理

2.2.1 医院实行数据化管理,医生在开具处方和医嘱时均通过软件处理,有效地防止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从而有效降低事故率

2.2.2 实行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有效避免院内感染,提高输液安全性,减少药品损失。

2.2.3 对于需要做药敏试验的患者,在进行试验之前应按照规定由两名或者两名以上的护理人员确认后方可使用。

2.2.4 病区广泛推广静脉留置针,尽量避免下肢输液,以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2.3 加强对药房药品的管理和审核制度 在药房,不同种类的药物应该分类摆放。应该将常规药品摆放在醒目的地方,方便取用。高危药物与普通药物应该分开放置,同时应该在醒目的位置做标识。近效期药品应该专门存放,并且在醒目位置标注失效期限,定时清理失效药物,避免因药物失效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对于因频繁清点所致有效期、名称等模糊的药品应及时清理,避免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出现差错,影响病情的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合理用药是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临床的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药物的配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过程、了解药物可能会引发的不良反应,熟练地解决存在的问题[1]。临床医护工作者要努力把安全用药的工作真正做起来,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1]雷敏.心内科护士给药安全的探讨.中国健康月刊,2011,30(3):10-11.

猜你喜欢

心内科医嘱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胸痛中心建设开展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应用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静脉用药调配室不合理医嘱分析及对策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面对“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谨慎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