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81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08-15达志海
达志海
(甘肃省凉州区医院儿科,武威 733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西北地区因气候冬季和早春温差变化大,易传播呼吸道疾病,发病以1~3月和10~12月多见。支气管肺炎起病以病毒感染为主,随着病程延长,大多会合并细菌感染,而灶性或叶性肺炎则多由细菌直接感染。因此,我们应提倡抗生素合理使用,避免滥用,要强调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181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诊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181例。其中1~6月龄小儿40例(22.10%);6~12月龄小儿56例(30.94%);大于1岁85例(46.97%)。
1.2 诊断标准 依据第7版《儿科学》中关于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1]:出现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肺部听到细、中湿啰音或X线表现有肺炎的改变。血常规检查:细菌性肺炎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现象,胞浆可有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低,亦有少数升高者,时有淋巴细胞增高或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1.3 分类 (1)根据病情严重度分类:①轻症:除呼吸系统有明显的肺炎症状体征外,其他系统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不需给氧者;②重症肺炎:凡有下列条件之一者:A.咳喘、呼吸困难较重、需间断或连续给氧者;B.有明显中毒症状,如持续性高热,精神萎靡,呼吸急促,腹胀,烦躁或嗜睡等;C.两肺病变广泛,呼吸音减弱或出现叩浊,管型呼吸音或密集中小啰音或胸片显示弥漫大片状阴影者;D.有较严重的合并症或并发症者如Ⅱ度以上营养不良,明显的佝偻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大片肺不张、脓气胸等;③极重度肺炎:凡肺炎出现明显的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或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症,需进行紧急抢救者属于此类。根据以上标准本组肺炎:普通型26例,占14%;重型69例,占38%;极重型86例,占48%。重型与极重型的病例占本组病例的86%。(2)中医临床分型[2]:①风寒风热型(普通型):可有恶寒发热、咳嗽、咳黄痰或白痰、咽红或不红,可有发绀,两肺有细小水泡音,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②虚证型(心血管型):除有发热咳喘外可有自汗,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心率快,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肝增大,苔薄白,舌质淡,脉细数无力;或低热盗汗,干咳少痰,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重者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或浅促,四肢厥冷,舌质略紫,苔薄白,脉细数。③痰喘型(喘息型):以喘为主,有明显的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两肺布满哮鸣音,苔白腻、脉数脉;或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喉间痰鸣,口唇紫绀,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质红苔黄,脉象弦滑。④毒热型(中毒败血型):精神萎靡,持续高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涕泪皆无,鼻孔干燥,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肺部水泡音密集可有实变,腹胀,溲赤便秘,苔黄而燥,舌质红,脉弦滑而数。⑤肝风型(脑型):壮热烦躁,神昏谵语,或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根据中医分型的标准,各组肺炎:风寒风热型112例,占62%;虚证型47例,占26%;痰喘型20例,占11%;毒热型2例,占1%。
1.4 合并症 本组181例肺炎,其中101例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合并症占本组病例的55%。以心衰、佝偻病、营养不良为主,其次是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及中毒性脑病。临床上这些合并症造成了治疗上的困难,增加了肺炎病人的死亡率。
1.5 治疗方法 本组181例肺炎患儿都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1.5.1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5.1.1 西医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原则为控制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止和治疗并发症。具体用药方面常规予以抗病毒治疗(病毒唑静滴和干扰素雾化),明确为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并给予其他一般对症支持治疗: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烦躁不安或有惊厥者给予镇静止惊药,常用苯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等;咳痰多时用祛痰止咳剂;有支气管痉挛而致喘者可用氨茶碱,气喘严重者可用万托林雾化吸入和甲强龙静脉滴注或口服强的松;缺氧者应吸氧等。
1.5.1.2 自拟中药方剂 一般小儿肺炎均辅以中药治疗。①自拟肺炎合剂(基本方):用于各种类型的肺炎:炙麻黄3 g,杏仁6 g,金银花6 g,连翘6 g,荆芥6 g,防风6 g,桔梗6 g,甘草 3 g,加水煎服,每剂煎成50 ml。6个月以下剂量为2/3,6个月到2岁每日服1剂,2岁以上每日服1~2剂。②自拟肺炎咳喘散:适用于咳嗽频繁,气喘明显,烦躁不安,发绀,两肺布满哮鸣音。成分:苏叶6 g,陈皮9 g,贝母6 g,前胡 6 g,桑皮 6 g,生石膏 9 g,麻黄 6 g,白前 6 g,桔梗 6 g,枇杷叶 9 g,煨诃子 6 g,甘草 3 g,加水煎服,每剂煎成50~100 ml。6个月以下剂量为2/3,6个月到2岁每日服一剂,2岁以上每日服1~2剂。③加减情况:A.虚证型肺炎:人参五味子汤加减,内含党参9 g,炒白术6 g,五味子6 g;B.毒热型肺炎:可加虎杖6 g,蒲公英6 g,败酱草6 g;对热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可加石菖蒲6 g、冰片0.06 g;C.肝风型肺炎:羚羊钩藤汤加减,羚羊角粉3 g,钩藤6 g,僵蚕6 g等。
2 结果
本组治疗181例肺炎,治愈173例,其治愈率为96%,好转8例,其好转率为4%。按中西医结合的疗效分析,显效率为62%,有效率为22%,无效的占16%(其中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差而转院的2例或虽然痊愈出院,但经分析完全由于抗生素的效果,中药无明显效果的病例)。
2.1 退热 本组肺炎抽查有明显发热的148例,其中3 d以内退烧的有87例,占59%;3 d到5 d退热的有54例,占37%;5 d以上退热的有7例,占4%。
2.2 止喘 本组肺炎有明显气喘的111例,其中3 d以内平喘的有76例,占68%,3 d到5 d平喘的有30例,占27%;7 d以上平喘的有4例,占5%。
2.3 水泡音的消失 本组肺炎有明显水泡音的147例,其中3 d以内水泡音消失的有21例,占14%;3 d到5 d以内消失的有94例,占64%;7 d以上以内的有32例,占22%。
2.4 住院天数 本组181肺炎除有8例自动出院外,共正常出院173例,其住院所需要的时间:在7 d以内出院的有121例,占70%;7 d到10 d平喘的有38例,占23%;10 d到14 d出院的有14例,占7%。
3 讨论
3.1 肺炎是儿童期常见多发疾病,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机体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中枢未发育成熟,阈值较低,易发生高热;同时,儿童气管、支气管腔狭窄,血管丰富,易于充血;感染后分泌物增多,又不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从而阻塞气道,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所以,在发生支气管肺炎时,应在有效抗感染基础上,及时给予退热、止咳、祛痰等对症处理。
中医无肺炎之说,可散见于咳嗽、喘证、哮证、肺痈、肺胀、痰饮等病症中,小儿多为稚阴稚阳之体,机体柔嫩,腠理疏松,外感风邪,内伤饮食,痰湿阻肺,皆可郁而化热,热壅肺络,肺气宣降失常而引发本病。治疗以清肺化痰、降气平喘为主。从以上临床观察表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中药配合治疗小儿肺炎,既能迅速降温,又能抗炎,镇咳化痰平喘,改善肺部体征,缩短病程,促使原发病灶痊愈,且毒副作用少,使用较安全,疗效明显。因此,只要辨病与辩证结合得好,应用中药配合治疗同样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3.2 对本组肺炎患儿的治疗,我们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中西医结合:①诊断上的结合,采取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运用现代医学对肺炎的理论及其诊断工具:如听诊器、X线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可以证据确凿地作出肺炎的诊断,并可以明确肺炎的定位、损害程度及明确病原菌,这就是现代医学的辨病。但同时又运用中医的辩证,阐明阴阳平衡遭致破坏的原因和病理机制。经过分析小儿乃是“纯阳之体”,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3],所以肺热为肺炎的共性,且由于小儿发育不成熟,机体调节机制尚未健全,一旦有病,虚、实、寒、热的矛盾转化比较迅速多端,正所谓“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4],所以每个患儿及肺炎的不同阶段还有它的特性。因此我们即利用肺热的共性设计以清肺热为主的肺炎合剂,又根据其辩证的分型,针对不同矛盾给予有效的加减。总之辩证准确,选方给药精当,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②治疗上的结合,由于诊断上的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就能够更好地指导中西药的联合应用,以及在抢救肺炎呼吸衰竭时即应用能即刻显效的西药,根据辩证又可以合理使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苏合香丸等使抢救收到满意的效果。③本组肺炎病例的特点是年龄小,病情重,合并症多。从以上临床观察表明,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自拟中药方剂配合西医治疗小儿肺炎,既能迅速降温,又能抗病毒、抗菌、抗炎,镇咳化痰平喘,改善肺部体征,促使原发病灶痊愈,且毒副作用少,使用较安全,疗效明显,适宜于临床推广。
[1]沈晓明,王卫平,主编.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3-278.
[2]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8-73.
[3]朱丹溪,主编.格致余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钱 乙,主编.小儿药证直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