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
2013-08-15冯晓英
冯晓英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兰州 730050)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运用技术、教育、管理三大对策,有效采取预防措施,防范事故,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确保患者的安全,创造一个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本文分析了护理安全因素,提出了护理安全管理相应策略,现报道如下。
1 护理安全与安全管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健全,如何加强安全护理管理已成为现代护理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
2 影响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2.1 人员因素 当前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数量不能满足基本工作要求,比如少量护理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新职工、新设备的引进有一个培训、适应、磨合过程。从统计分析来看,低年资护士容易发生不安全护理事件,由于她们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操作不够熟练,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法律知识欠缺,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错误。全国医院普遍人力资源不足,广大医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状态。为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而加大各部门的工作量,造成部分科室的人员、设备、空间相对不足。当护士人手紧缺,工作超负荷时,多数无法适应多重角色的转换,易出现角色冲突,长此以往护士身心疲惫,将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隐患[2]。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士的素质,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减少差错。
2.2 技术因素 主要指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高对患者构成威胁。特别是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发引进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压力,而且增大技术风险,影响护理安全。
2.3 患者因素 患者家属不能充分配合医院工作等情况。
2.4 用药设施、设备因素 主要是指药物配伍、给药、设施设备等操作不当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2.5 环境与卫生学的因素 环境涉及较广,主要包括防火、防盗、防暴、防毒、防意外事故等,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是医院感染、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3]。
2.6 管理层的因素 安全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声誉。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上级对下级的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的缺编、护士的待遇偏低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3 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3.1 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建立以护理部—护士长—科室质控员为主体,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形成护理监控、科室互控、科内自控的监控网络,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各司其职,确保护理安全[4]。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3.2 运用科学管理系统,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路径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工作效益的体现,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成效。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现危险因素或不良事件,立即通过上报系统报告,护士长从管理者、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分析本病房存在的隐患,利用晨交班或会议的机会组织护士进行全面讨论、分析,使护士对存在的隐患有共同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不良环节。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分析、评价,来掌握护理事故发生的状况,进行集中分析,找出防止事故的对策。护理安全管理路径一方面可以激发护士的自主参与性,加强护士和管理者的沟通,营造积极、公正的安全上报氛围。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规范化、系统化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管理者根据流程,准确的解读上报内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兼顾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及时反馈,合理处理,从本质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使护理安全问题真正受到大家的重视[5]。
3.3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开发人力资源,打造质量体系;完善有效沟通机制,正确执行医嘱;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关键问题的管理;树立法律意识,强化法制观念;规范护理文书管理,提供有力信息;加强高难有创技术的准入管理;应用医疗不良事件分析工具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接受定期检查与考评管理。细节体现品质,细节决定成败。强化护理安全过程控制,将差错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3.4 坚持预防为主,确保质量安全重视细节管理、流程管理、重点环节管理 制定护士行为准则“十不交、十不接”、“十不查对、十不执行”;加强流程管理强化安全程序,实施常规工作流程(出入院病人接待服务流程、转科、转院、静脉输液等流程),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流程,落实危重病人抢救程序,启用人力资源应急管理流程;加强重点环节管理,预防安全隐患,加强输血、管道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管理,预防病人走失、跌倒、烫伤、护理缺陷管理,重危病人安全管理评估、告知、预报、监控制度。
3.5 加强关键问题的管理,关键制度的实施与管理加强查对、抢救、差错事故处理、消毒隔离等管理;加强关键病人的看护与管理;疑难危重、术后、新入院及有发生医疗纠纷可能的关键人员的关心与管理,对护理业务骨干,新上岗的护士、进修人员、实习生,因家庭、社会、人际关系、意外事故等所致精神负担、心理压力大的人员的重视与管理;手术、创伤性操作、特殊检查与治疗时;交接班、节假日、夜班、工作繁忙、人员缺少和易疲劳时,关键时间的掌控与管理;关键设备与药品的控制与管理。
3.6 加强风险管理 严格防止手术做错部位,做错病人,做错手术,建立识别病人的核对单,并执行手术复核制度: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及麻醉师再次确认病人;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发生;建立患者跌倒与压疮的风险评估报告表,寻找危险因素,针对患者跌倒与压疮发生的潜在危险,制定护理计划并明确预防措施;保证婴儿安全,防止婴儿丢失,建立母婴分离查对卡;鼓励报告医疗护理不良事件,提倡主动报告威胁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建立无惩罚性护理差错上报制度;分析错误发生原因,从管理、流程、制度上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3.7 强调疑难危重病人护理 疑难危重病人报告访视制度:填写报告卡,护理部质控组现场查看并指导;疑难危重病人护理专家会诊组:副主任护师及专科护士长会诊,具体指导;重危病人护理质控组:每季度对全院重危病人进行质量检查;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制度;做到“三清”:病情清、治疗清、护理清。
4 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根据护士的能力、资历及护理工作强度等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注意新、老护士搭配,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在排班上尽量做到满足护士的要求,以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引起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业务、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各种仪器上均将操作程序写清楚,以便按程序正规操作。为防止各种遗忘性差错,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总之,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分析相关因素,保证护理安全,使护理质量更优、更高,适应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需求。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主编.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50.
[2]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2004,39(3):3,19.
[3]张立平,主编.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6.
[4]朱晓萍,万韦洁,龚美芳.护理安全管理监控 的实施[J].护理研究,2005,19(8):1483-1484.
[5]季晓鹏,王志红,陈亚华.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