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学生军训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13-08-15济南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路秀儒

国防 2013年10期
关键词:军训官兵军事

■ 济南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 路秀儒

近年来,学生军训工作蓬勃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随着学生军训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特别是今年征兵时间调整改革后,学生军训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亟须研究解决。为此,我们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部分院校和部队调研学生军训工作,对进一步推动学生军训工作健康发展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学生军训工作开展情况

我国的学生军训工作从1955年毛泽东主席作出重要指示,选点进行试点研究,到1985年大范围组织试点、总结探索经验,到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48号文件,确定在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全面开展学生军训工作,再到2012年在成都召开全国学生军训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学生军训工作进行部署规范,经过较长时期的探索实践,逐步走上了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是思想认识统一。军地各级、社会各界,普遍对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战略意义、历史意义、现实意义认识到位。军地领导普遍认为:青年学生是青年的主体,把握了青年学生就把握了国家未来;通过军训把青年学生教育好、培养好,对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梦想意义重大而深远;组织学生军训,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我国这项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参训学生普遍感到:军训是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通过军训既学到了国防知识、强健了体魄、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还增强了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真正是“训练十几天,受益一辈子”。部队官兵普遍反映:帮助学生军训是军队的重要责任,是宣扬人民军队、弘扬优良传统作风、展示军人良好形象的有效途径。

二是军训热情较高。院校积极组训。目前,我们调查的所有普通高校、高级中学,全部按照国家规定展开了学生军训工作;38%的初级中学、21%的小学主动开展了学生军训工作。学生积极参训。青年学生虽然生长环境、体质性格差异较大,但对军训普遍有兴趣、愿参加、能坚持。尤其是对《国际战略环境》、《军事与高科技》、《中国国防》等专题军事理论课,学生充满了兴趣与期待,基本上是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许多学生还自带马扎、甚至站着听课。官兵积极帮训。部队派出的官兵经过了挑选把关,思想素质、军事技能较好,能够认真组训、尽心尽力。帮训官兵反映,与学生们在一起,每当看到他们对军人崇拜的目光、听到他们对军人赞誉的声音,自豪感、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三是发展势头良好。领导力度不断加大。调查了解,各省、市、县均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机构;省军区成立了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23%的普通高校为加强学生军训工作设置了武装部。运行机制逐步健全。“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需求-省军区统筹把关上报-军区审批下达-部队派出人员”的派兵程序得到较好坚持。72%的院校与相关部队经过多年合作,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共训关系。以作战部队派出官兵为主体,以其他军事单位派出人员为补充的帮训力量格局正在形成。军训成效日益显现。通过军训,学生的国防观念得到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强化,意志品质受到磨练,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学生军训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

一是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军队员额压缩、战备训练任务加重、安全管理压力增大,部队大量派出官兵帮训困难越来越大;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军训全面展开,院校对部队派官兵帮训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部队“供”与院校“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近3年来,鲁豫两省每年高校招收新生约100万、高级中学招收新生约160万。按照教官与学生1:50的比例计算,每年需要帮训官兵52000余人。从实际情况来看,军区部队可以派出的帮训官兵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院校需求。新兵征集时间调整后,新兵到部队与新生到院校的时间都在9月份,“训新兵”与“训新生”时间重合,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二是军训内容比较单一。学生军训大纲规定,学生军训内容包括两大项,一项是军事理论教学5个专题: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另一项是军事技能训练5项内容: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和综合训练。调研中发现,院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教学”,“重队列体能训练、轻其他军事技能训练”倾向。军事理论教学落实率不高。由于高校专职军事教师队伍薄弱,加之军队派遣军官力量有限和作用发挥不到位,部分高校没有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课时,甚至还有个别高校没有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军事技能训练内容简单重复。有的院校工作指导不够端正,片面追求军训工作在加强学生管理、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方面的效能;有的院校不愿加大经费物资投入,不敢承担安全风险,训练内容能减则减、避难就简。队列训练、体能训练、整理内务、学唱军歌和质量不高的阅兵式、分列式,成了学生军训的主要内容或代名词。

三是帮训秩序不够规范。①派兵中有“随意性”。一些部队为了加强军政军民联系,保持发展军民共建关系,解决子女入园就学、家属就业安置等实际问题,在地方领导多次协调、院校反复请求下,往往只报上一级领导机关同意、没按规定报军区批准,就安排官兵帮训,部队在出于“无奈”、“不得已”的情况下计划外派兵帮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战备训练工作,也可能带来安全管理隐患。②帮训中有“趋利性”。总部规定,部队帮助学生军训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但仍有少数单位违反规定收取院校馈赠物品和相关费用。③军训中有“商业性”。由于帮训力量“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一些地方人员看到了“商机”,成立“学生军训公司”。这些公司虽然吸收了部分转业、退休、退伍军人,但整体成员素质良莠不齐,老百姓习性严重,私人化、商业化、利益化倾向十分明显,损坏了军队形象,扰乱了军训秩序,造成了较坏社会影响。

三、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军训工作的措施

一是科学分配帮训任务。按照“一控二保”的原则,统筹分配帮训任务。“一控”:就是从总体上控制军区派出帮训官兵总数,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因帮训官兵数量骤然减少对学生军训工作带来较大冲击。“二保”:一个是保重点部队战备训练。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战备值班部队、年度大项任务重的部队,可少安排或不安排帮训任务,其他类型部队可适当增加帮训任务。另一个是保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普通高校是学生军训的重点,训练内容较多,要求较高,部队派出的帮训力量主要应保障高校尤其是“211”、“985”工程高校,综合性高校、师范类高校需要。高级中学的帮训,由军分区、人武部组织协调力量保障,主要应组织基干民兵中刚退伍的士兵担任。

二是充分挖掘帮训潜力。首先,挖掘驻地部队帮训潜力。发挥省军区系统综合协调作用,调动驻地海、空、二炮部队和军队院校、武警部队积极性,扩大帮训力量,减轻军区部队帮训压力。其次,挖掘预备役部队帮训潜力。预备役部队数量多、分布广泛,大多数高校集中的市(地)都建有预备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有现役军人作骨干,有预备役官兵作基础,组训能力较强;组织预备役部队帮训学生,既能缓解帮训力量不足的矛盾,又能以“帮训”促“自训”,提高战备训练水平,还能为今后承训“新兵”摸索路子、打好基础。最后,挖掘国防生帮训潜力。组织国防生训练普通新生,不但减轻了部队派人军训的负担,同时,对锻炼提高国防生带兵的素质和能力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有部分国防生签约院校依托国防生承担了全部或部分军训任务,探索了军训方法路子,收到了良好效果,可以在所有国防生签约高校全面推广。

三是努力规范帮训工作。①规范帮训官兵派出程序。严格按程序申请、报批和安排帮训力量,坚决杜绝计划外派兵帮训现象。②加强帮训官兵管理。官兵派出前,各部队统一组织教育培训,讲清纪律规定,明确具体要求;官兵帮训期间,严格落实干部带队、集中居住、晚点名、昼巡夜查等制度,确保人员不失控、不发生违纪违规问题;官兵帮训结束后,及时搞好工作总结,深入进行“收心”教育,督促人员返回工作岗位,认真做好“个别人”思想工作。③搞好检查督导。每年帮训工作展开后,军区派出工作组到各地巡回检查,及时纠正随意派兵外出帮训、帮训官兵管理松弛、违规收取费用等问题。同时,责成省军区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对社会上违规成立的“学生军训公司”依法查处,坚决取缔。④理顺工作关系。强化省军区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对学生军训教研室的业务指导和教学保障;指导督促相关单位、派遣军官,搞好教学备课、发挥职能作用。

猜你喜欢

军训官兵军事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