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推进边防省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2013-10-23云南省军区司令员张肖南少将

国防 2013年10期
关键词:后备力量编组民兵

■ 云南省军区司令员 张肖南 少将

较之内陆省区,边防省区普遍存在经济发展滞后、地方财政困难、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更加薄弱;边境地区民族众多、宗教复杂,普遍面临“黄赌毒私特艾教”的侵蚀渗透,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除担负战时配合作战、动员支前任务外,普遍还担负配合边防部队战备执勤、协助社会维稳、参加抢险救灾、支援经济社会发展等任务,应急应战任务更加艰巨。着眼边防省区实际,着力破解瓶颈难题,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层次水平,对于确保有效履行职能使命意义重大。

一、进一步理清军民融合发展思路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富国强军”的基本思路,是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必须努力克服目前在军民融合问题上一定程度存在的统筹协调不好、思想观念传统、缺乏有效机制等问题,找准具体抓手,切实搞好“四个融合”。

一是在思想理念上融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实现军地思想、理念的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激发各级抓国防动员融合建设的热情。为此,必须坚持用融合的发展理念统一国防动员和经济建设,着力提高国防动员建设地位作用的认识,努力实现军地在抓国防动员思想理念上的融合统一。

二是在发展规划上融合。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地方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国防需求和落实国防需求的基本任务、阶段目标、措施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制定专项规划时,要明确具体建设项目的军事性能,真正把国防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盘子”。

三是在领导体制上融合。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无疑要走“军队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之路,但需求谁来提、协调怎么搞、落实怎么抓等问题,还需要从根本上予以解决。应通过建立健全统一的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领导管理体制,强化对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需求提报机制。每年年初或年底,由省军区系统牵头,组织召开国动委会、军地联席会、需求对接会等,协调军事机关提报军事需求,并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和专家,进行系统论证,以提高军民融合发展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由各级国动委牵头,及时召开军地有关职能部门和大中型企业领导参加的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协调会,研究细化国防需求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提交地方人大、政府审定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长效落实机制。将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情况纳入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责任制,对军事需求任务进行分解细化,明确由哪个部门负责、哪些部门配合、什么时候完成、如何检查评估等具体内容,并定期检查,切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四是在法规制度上融合。加快地方立法步伐,落实已有的、调整过时的、完善不足的、填补空白的,逐步形成规范、配套、管用的国防动员法规体系。尤其要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和程序,把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动员建设的政策指示上升为国家意志,把基层的成功经验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促使国防动员建设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进一步编强建实后备力量队伍

目前,受人口流动大、末端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国防后备力量“纸上编兵、有编无兵、交叉编兵”的现象还比较突出,随时能拉得出、上得去、用得了、起作用的民兵还满足不了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大了富余劳动力的输出力度,使大量年轻力壮、符合条件的青年到外地务工,致使部分单位难以找到足够兵员。另一方面,少数民兵自觉履行兵役义务的意识不强,以各种借口不愿参加民兵活动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必须紧贴职能任务要求,调整优化后备力量编组。

从力量编组的类型来看,应重点编实编强“六支队伍”。战备执勤队伍,重点在边境一线地区编组;防空作战队伍,重点在国家级重点人防城市编组;勤务保障队伍,重点在交通主干沿线地区编组;军兵种支援保障队伍,重点在空军、二炮部队驻地附近编组;应急维稳队伍,重点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群体性事件易发区、大中城区等敏感热点地区编组;应急救援队伍,重点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频发地区编组。此外,还应编实建强预备役部(分)队,确保平时服务有基础力量、急时处突有支撑力量、战时应战有可靠力量。

从力量编组的区域来看,应突出“一片、两线、三区”布局。一片,即经济相对发达、行业门类齐全、高新技术密集的城市群;两线,即边境线和重要交通主干沿线;三区,即民族聚居和宗教活跃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及重要政治、军事、经济目标分布区。

从力量编组的方式来看,应灵活运用“三种编组方式”。户籍地编兵。摸清本地区适龄青年底数,掌握未外出人员数量质量情况,切实把户籍在当地、住所相对固定的人员编入民兵组织。属地化编兵。在切实掌握未编入户籍地民兵组织的外来务工适龄对象底数基础上,将实际长期居住在本地区的人员编入民兵队伍。行业系统编兵。按照“三个拓展”要求,加大信息产业、地质测绘、水文气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等行业系统编兵力度,提高民兵队伍专业对口率和人装结合率。

从力量编组的属性来看,应探索建立常备民兵应急力量。民兵集中居住备勤,在遂行抢险救灾、应急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反应快速、突击力强、优势明显。因此,可在应急任务繁重、现役力量薄弱、政府保障有力、建设条件成熟的地区,有选择性地组建一些规模不等的常备民兵分队,进行常态化建设。

三、进一步提高军事训练质量标准

《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对每类分队的训练内容、组训级别、训练时间和考核标准等作了明确规定,但一些单位还存在随意减少训练任务和偏训、漏训、少训或者不训等现象,训练水平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确保民兵训练高标准落实。一是改进训练方法。采取基地统训、以勤代训、岗位练兵等方法灵活组织,并按照专业对口、就地就近的原则,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的挂钩训练和联训联演。二是突出训练重点。民兵、预备役部队担负什么任务就训练什么内容,合理区分边境地区、交通沿线、自然灾害严重地区和城市及民族聚居地民兵、预备役部队的训练重点,不搞一刀切。三是完善训练保障。出台民兵军事训练教(器)材配备标准及保障办法,改进训练教(器)材保障工作;加强国防动员综合训练基地建设,整合现有训练资源,建立以省级综合训练基地为骨干、地(州、市)专业训练基地为主体、县(市、区)训练基地为基础的三级训练保障体系;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业务培训、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制度,培养和储备一支数量充足、业务良好、专业齐全、相对稳定的教练员队伍。四是加强训练考评。建立民兵军事训练等级评定制度,实施常态化检查考评;有针对性地落实抽考、普考等考核要求,有重点地组织任务部(分)队点验和检验性拉动;完善训练质量与训练补助经费相衔接的机制,加大奖惩力度,对军事训练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

四、进一步加大各项建设投入力度

边疆省份大多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相对困难,能够用于保障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财力有限。对此,应采取“国家扶持、地方重视、开源节流”等方式,逐步予以解决。加大国家层面扶持投入力度。可实施区别化对待政策,对边疆省份给予一定的倾斜和照顾,单列“边疆地区国防动员经费”科目,主要用于边疆省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基础设施建设、民兵预备役人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误工补贴、人身保险等。细化完善地方财政经费保障规定。出台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经费保障规定,对保障标准、分配比例、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并实行国防建设经费与地方财政收入按一定比例逐年递增政策。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经费使用管理。每年可由省军区系统牵头,地方财政、审计等部门参加,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经费实施严格的审计、考评、监管,严控行政事业性开支,严禁奢侈浪费,加强全程管控,强化领导责任,切实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长远发展、科学发展。

五、进一步建强省军区系统四级指挥部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是军地齐抓共管的工作,省军区、军分区、县级人武部和基层武装部四级军事机关是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协调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四级军事机关作用的有效发挥,直接关系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层次效益。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建强省军区系统四级指挥部。

省军区层面,应切实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以主要精力抓紧抓好,当好同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机关要进一步增强指导帮带合力,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到各相关业务部门,做到统一筹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评。

军分区层面,应突出规范抓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落实常委挂钩帮带责任制,定期分析形势,帮助解决建设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将抓建绩效纳入常委个人述职和单位年度工作总结,真正形成军地齐抓共管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良好局面。

县级人武部层面,应按照“把人武部作为基层单位来建、作为大头来抓”的思路,深入开展全面建设达标活动,坚持以“够用、实用、管用”原则规范硬件建设,不断加强党委班子、干部队伍等软件建设,切实把人武部建设成为“政治思想坚强、党委班子过硬、人员素质优良、战备训练扎实、管理秩序正规、基础设施配套、职能作用明显”的军事领导机关。

基层武装部层面,尽快出台专武干部管理条例,理顺进出渠道,建立专武干部持证上岗制度,按照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和普通高校三类武装部开展规范化达标建设,切实将其建成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末端落实的有力组织者和强力推进者。

六、进一步创新党管武装工作机制

党管武装既是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永远置于党绝对领导下的根本保证,也是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的客观需要。目前,双重领导、党委议军、第一书记述职、现场办公、军事日活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有力推动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但也有少部分地区存在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坚持不经常、落实不到位、随意性大等现象。为此,应不断创新党管武装工作机制,推动党管武装工作有效落实。一是规范地方领导分工。本着“有利于加强领导,有利于统筹协调,有利于对口联系”的原则,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联系武装工作的领导人员,统一由各地常务副省长、副州(市)长和副县(市、区)长联系武装工作。二是建立教育培训制度。把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理论作为地方党校的必修课,定期举办第一书记、国动委主任理论研讨班;对新任职的省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国动委主任实行任职前谈话等制度。三是完善工作考评机制。明确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纳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年度履职和任期目标考评办法,定期开展评比表彰活动,不断强化地方各级党委的核心领导和政府主抓作用,扎实推动武装工作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后备力量编组民兵
多编组智轨电车高速工况下的稳定性能研究
高速铁路开行17辆编组动车组信号系统方案研究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一种自动生成某型部队编组ID的方法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新思考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容、特征及启示
飒爽英姿女民兵
浅谈企业基层管理者不当督导的危害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