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推出 “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因与意义——广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2013-08-15胡文涛陈晗尧

战略决策研究 2013年6期
关键词:海洋强国强国海洋

胡文涛 陈晗尧

十八大报告提出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报告首次将发展海洋实力提升为国家战略层次。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约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有1.84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其总长度居世界第四位,边缘海面积约为472万平方公里,拥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约6900个,岛岸线总长1.4万公里。①何茂春:以海养海,实现我国的海上强国战略,珠江经济,2005(04):2-16。但几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偏重于陆权的建设,对海权的认识不够,本次明确提出 “海洋强国”目标,是把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海洋强国”战略内涵丰富,涵盖了多个方面,既要求提高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同时又要兼顾可持续发展;既要求保障我国海上的权利,也要保证承担海上的国际义务与责任。这一战略的提出可能使我国从忽视海洋的传统陆权国家向海陆复合型国家转变,完成这一转变对我国无疑是个挑战,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去丰富这一战略的内涵、阐释这一战略的动因与意义,把握战略实施带来的新机遇。

一、 “海洋强国”的战略动因:历史教训和现实必需

“海洋强国”的提出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舆论对中国此次举动的反应十分强烈。虽然国内的专家和学者已经多次呼吁中国要制定海洋战略,强调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直到十八大海洋强国才明确作为战略提出。中国此次之所以作出这种战略选择,是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的结果,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中国发展的现实境遇来考虑,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历史教训要求中国建设海洋强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余年,中国饱受外敌侵略,特别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敌人用坚船利炮炸开国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永远的屈辱。当清政府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海洋军事和工业方面落后的情况下,开展了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但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加之与列强的实力悬殊,还是无法改变当时中国的悲惨境遇。中国的海军被日本海军挫败,中日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那时开始中国人民心中对海洋的不自信心理持续了一个世纪。纵观世界,15世纪以来,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成就了多个曾经辉煌的国度,葡萄牙、西班牙建立了庞大的殖民体系;随后荷兰又凭借其海洋实力有了 “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以后,英国确立其海上霸权,成为 “日不落帝国”;美国的迅速崛起也离不开对海洋的控制,并成就其二战后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日本的振兴也是因为明治天皇从美国海军准将佩里仅凭四艘军舰就叩开国门的屈辱中领悟到,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必须 “拓万里之波涛”。②陈建东,孟浩,陈颖健:争取海洋主动性是我国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太平洋学报,2011(06):86-95。工业革命的兴起更是改变了国家间传统的地缘政治概念,美国海权专家马汉把海上实力视为争夺海洋霸权的有力工具,为世界政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③[美]马汉:海权论,北京:同心出版社,2012。国家间的斗争从陆地转向海洋,利用海军力量实现远征已经成为国家对外扩张的手段,海权不足会招致侵略和殖民。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经验和国家遭遇的屈辱以及从中领悟的教训来看,中国要实现全面的发展,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海洋实力是必由之路。

(二)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海洋强国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非常有限,发展中的现实困境推动 “海洋强国”战略的选择。总量大但人均少是我国在能源、资源方面的国情,近年来我国能源、资源方面出现的问题开始显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跃居世界前列,很大一部分的增长是依靠重工业、粗放型工业来拉动,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依赖程度也逐年提高,以石油资源为例,2011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4.6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自给自足在1993年就已结束,今天中国超过50%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预计到2015年将上升到60~70%。④数据转引自 http://business.sohu.com/20121008/n354451920.shtml,搜狐财经 2012 年 10 月8日。进口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为海洋运输,保证海洋通道的安全,是保证能源供应流畅和安全的重要途径,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海洋实力是对国家经济生活的有序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海洋强国”战略内部包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被开发和使用,新能源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就变得特别重要,海洋占据着世界71%的面积,物种丰富,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物种和资源,其中不乏找到低污染,高效能,可再生能源的可能。为了支持现代工业发展和满足国民生活所需,又要为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就要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大海,寻找新能源,而发展海洋实力和重视海洋科技则是实现这一举措的途径与基础。

(三)维护海洋权益和海疆安全需要强化海权建设

由于我国邻国众多,周边国际环境十分复杂,我国和其中一些国家由于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亟待解决,加之超级大国对太平洋海域的战略布控,这些对我国的海洋权益和安全造成威胁。 “海洋强国”正是对我国领海权益的保护和海疆安全的保障。冷战期间,美国为了封锁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创造了 “岛链”一词,第一岛链指从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至日本群岛,主要是针对苏联太平洋地区的;而第一岛链中从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至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的部分,则紧紧包围中国的边缘海,再加上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岛、硫黄列岛和美国的马利亚纳群岛等岛屿组成的第二岛链的封锁,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都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和中国海洋权益的扩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巨大挑战,这种态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⑤刘新华,秦仪:试析21世纪初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世界经济研究,2004(04):4-10。中国要突破这种双岛链结构的封锁,要突破近海防卫,构建蓝水海军,在中国周边的太平洋地区获得足够的制海权。近年来升温的各种领土争端也使得中国对海疆保护的危机感增强。在黄海相邻的海域存在中朝韩联合划界的问题,有争议的海区达到了约18万平方公里;在东海海域,最突出的问题是中日钓鱼岛争端,随着2012年日本 “国有化”钓鱼岛的事件的发生,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又一次推向了顶点;在南海海域,又有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南海诸岛领土主权争端,问题趋于复杂化和尖锐化。以上的问题都在对中国的核心利益造成威胁,都要求中国拥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上国防力量,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冲突或者战争,保持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应急能力以及对挑衅事件的回应与威慑。海洋实力的发展需要一项政策支撑,这是作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也是对核心利益的保护。

(四) “海洋强国”是中国参与全球海上事务治理的重要基础

中国要以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相应的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民主协商与合作⑥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2004(01):94-106。。海洋是全人类共有的,要解决海洋上的事务和问题,必须依赖全世界的政府的共同合作,合作必须得有可行的机制或规则,这些机制和规则需要在有关海洋的各个领域拥有实力和话语权的国家参与并提出建设性方案和意见,中国必需要增强自己的海洋实力,提高海洋技术,强化海洋意识来积极参与海洋规则的制定。在国际合作方面,把海洋的潜力适当开发为人类所用也是为人类谋福祉。作为大国,更加应该积极地去探索海洋的秘密,与地球上的其他国家共同协作开发能源与资源,造福人类。而且只有强大的海洋实力和海洋技术支持才能通向由海洋连接的充满科学价值的神秘地域——北冰洋和南极洲,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为人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中国,更是有义务参与全球的维和和反恐,以及打击海盗的工作,尤其在针对索马里海盗的问题上。索马里海盗猖獗,每年都要抢劫和勒索过往船舶,导致全球损失数十亿元美金,仅2008年1月至11月,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国船舶共计1265艘,其中20%受到海盗不同程度的袭击和袭扰。⑦陆海英:论中国海军护航索马里——国家利益视角,湘潭大学,2010:7。但这些仅是海盗危害的表象,当对其直接危害进行长远思考时,会得出海盗不仅对索马里政治、经济、社会风气方面存在恶劣影响,还阻碍了世界经济前行的脚步,殃及邻近国家的利益。⑧于梦衍:对索马里海盗问题及中国派出海军舰队护航的浅析——以海权论为视角,法制与社会,2009(07):220-225。为了更好地积极承担护航和打击海盗的任务,我国的海军实力必须要得到发展,抗打击能力和实施制裁的能力必须要增强。因此 “海洋强国”战略是中国为世界作出贡献的前提,也是国际道德对中国的要求。

二、建设 “海洋强国”的战略意义: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内涵

重视海洋对中国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海洋实力的追求必将影响中国将来的政策选择和制定,并且这种影响是多元的,在思想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将带来新的内涵,而这些也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实现 “中国梦”的新内涵。没有 “海洋强国”作支撑,所谓 “中国梦”就不会完整。

(一) “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建构全民海权意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陆权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陆地上纵横捭阖的思想就已经深入人心,历朝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牢牢地把握对陆权的控制,海权和海洋技术却很少受到重视,特别是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政策使得中国海洋实力的发展完全停滞,脱离世界主流趋势。从地理上来看,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和地区是在大陆腹地,并无海洋毗连,民众的海洋意识非常薄弱,一个国家从上到下对海权和海洋实力的忽视,是我国持续了千百年的状态。 “海洋强国”战略是一次从思想上对传统的偏重陆权建设的摒弃,唤醒人们的海洋意识,是自上而下的思想革命,是基于国情和现实国际环境的考量作出的重要决策。旨在提升我国国民的海权意识和国民对我国海洋实力的自信。任何政策的改变都是先要有思想做铺垫,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正是负担起思想基础的作用,使我国未来的海洋政策有了思想认同,并坚持可持续的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重视海权。

(二) “海洋强国”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首先,海洋经济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总量。海洋经济是现代海权的一个基础方面,海洋经济是人类以海洋资源为对象而展开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⑨刘洪滨,焦桂英: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太平洋学报,2006(07):80。据统计,2010年沿海地区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70%左右,海洋产业占沿海地区GDP的10%以上,占全国GDP的5%左右⑩数据转引自 http://www.stats.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海洋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使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但是我国海洋经济总体水平在世界海洋国家中仍处于中下等水平,鼓励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产业所贡献的经济总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全国的经济大局,为我国的GDP总量的提升作出贡献,这对于潜力无限的海洋经济来说任重道远。发展海洋经济的途径是发展海洋经济产业,虽然我国的海洋产业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但是其经济规模总量偏小,水平偏低,占GDP总量的份额比重仍较轻,相比较世界其他国家来说,我国海洋资源丰富,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国在海洋产业的总值仍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发掘,新的改革措施、相关政策也有必要施行,让海洋经济所创GDP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的发光点。其次,发展海洋经济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我国2009年海洋三次产业结构为6∶47∶47,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传统产业、资源消耗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刘洪滨,焦桂英: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太平洋学报,2006(07):84。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合理调整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是贡献于我国整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化和改革。第三,海洋经济中更是不乏以创新为灵魂的产业,比如海洋生物制药,海水综合利用等,都促进了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以科学技术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海洋强国”战略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符合科学发展观,也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三) “海洋强国”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海军整体实力

中国是一个濒海国家,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中国的海军实力和发达国家之间相距甚远,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有助于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拿中国的海军和世界第一的美国海军相比:美国海军共有30艘佩里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3638吨到4100吨,它们具有突出的防空、反潜、反舰能力,中国的护卫舰有30艘,排水量从1700吨到3100吨;美国有59艘驱逐舰,中国有20艘;美国拥有23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满载排水量9600吨,作战能力非常强大,并有6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登陆舰,还有几十艘攻击性核潜艇,中国没有巡洋舰跟两栖攻击舰,拥有核潜艇从数量上看比美国要少,且航空母舰才服役,缺少作战经验,核心技术多数比美国落后两到三代。由此可见,我国的海上军事力量在种类和数量上比美国少,不仅这样,质量和效果、工业设计和现代化程度更是与美国相距甚远。美国等国仍在发展其海上军事力量,近几年加强了和日本及韩国的海上军演,军事力量对比的不平衡和在中国周边海域进行频繁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的不利因素。我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当外部环境的威胁增强,我国必须要适当提升自身的国防能力来维持军事力量的平衡,保障国家安全。 “海洋强国”是推进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海军的防御能力和反击能力,重视海军力量的建设。

三、适应 “海洋强国”战略需要的广东应对

广东是个海洋大省,毗连南海海域,南海海域连接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澳门等省区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国,是中国的南大门;全国6个经济特区中的4个在南海,南海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友谊之海。张莉:广东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研究,太平洋学报,2009(08):84。广东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00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己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灯楼角又有全国惟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很大。资料转引自 http://www.gd.gov.cn/gdgk/sqgm/zywc/200709/t20070912_19836.htm 广东省人民政府网。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对广东省来说是挑战,但是更多的是机遇,因为广东在我国的海洋战略中所占的地位十分重要,广东省要抓住 “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天然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广东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应对策略。

(一) 规划创设 “海洋经济新区”

为顺应经济转型,广东已将海洋经济定位为主攻载体,把扩充经济总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放在海洋经济上。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 《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以及多个在发展临海工业、海洋新兴产业、海滨旅游业等方面的重点投资项目。资料转引自 http: //www.gov.cn/jrzg/2012-12 /02/content_2280582.htm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2月2日。广东省应该坚持突破瓶颈提出的 “三区、三圈”的海洋综合开发格局的战略,以区域经济新区的特点和优势带动全广东的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建立自己的特有优势亮点,争取特色鲜明和高效率、高质量兼备。三区分别为珠三角、粤东、粤西,根据区位优势珠三角承载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主要突破点在提升海洋自主创新能力。粤东现在能源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势头不错,粤西的海洋石化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现代渔业蓬勃发展,粤东和粤西应该继续发扬优势产业,并向缺乏开发但是有潜力的方向发展,如海滨旅游业。广东省应利用优质的沙滩海岸,珊瑚礁景观建立一个海滨旅游区,可以借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经验,从景观的建设到旅游经济的模式和观念上进行模仿,并且加以广东特色,开辟新的国际旅游胜地。促进三区协调发展是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同时以广东优势为主体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合作发展的海洋经济圈是广东省响应 “海洋强国”战略的新途径。 “粤港澳海洋经济圈”旨在充分利用香港进行专项海洋开发的国际融资,以地区金融的优势,为南部海洋经济提供基础;“粤闽台海洋经济圈”目的是要充分利用汕头到厦门之间的优质海域,该段海域资源十分丰富,港口资源良好,成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窗口; “粤桂琼海洋经济圈”的重点战略目标是要形成粤西、北部湾、海南国际旅游岛三个各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区,并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贸易的核心区域。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协调合作、共赢发展,可以为广东省实践 “海洋强国”战略,整合周边优势资源,实现蓝色经济大繁荣作出贡献。

(二) 加强对海洋科学的重视,建立相关研究机构

广东省的发展一定是离不开海洋的,广东省已经先后出台了 《关于扩大开放海岛开发的决定》到 《关于促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见证了广东对海洋的重视,有了政策上的鼓励还不够,增强理论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已成为推进广东省海洋建设的关键。既要注重海洋自然科技的理论建设,也要发展海洋经济学和海洋历史学。广东海洋科技队伍排在山东、天津、上海之后,居全国第四位。吴健鹏: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分析与策略探讨.暨南大学,2008:54。课题的深度和贡献度并不高,虽然在海洋生物制药,海水利用和改造方面有长足的发展,但是总体的水平仍然有待加强,所以需要设立相关的研究所,广纳贤才,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改变这个现状的方法之一,在海洋新兴工业和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应该加大对广东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协同合作研究有关海洋科技的问题,提高海洋自主创新的能力。在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应该保持热情,继续鼓励研究,在2009年,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对南海和亚洲的海洋历史研究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类型的研究所和研究机构应该不止限于历史的研究,还要发展到经济和政治,特别是政治,广东需要利用地理的优势,担负起为中国培养海权战略家和现代海战高级指挥人才的责任。同时,加强对海洋性气候的研究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防御研究是保障广东发展的必要举措。

(三) 发扬海洋文化,普及海洋意识

“海洋强国”战略实施需要把全国人民对海洋的意识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地,广东作为一个沿海省份,要带好头,给内陆省份一个学习和模仿的典范。广东省的海洋文化历史悠久,与海洋相关的人物、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性格特点深入广东人民的内心,怎样把这些与生俱来的文化认同变成一种意识,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这就需要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宏观引导。首先,可以建立海洋文化博物馆,寻着中华民族祖先们的足迹,展示海洋对广东的文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最主要的是突出海洋意识,把海洋的资源、能源以及海权的稀缺性和重要性展现出来。其次就是开展普及海洋意识的文化活动,比如以海洋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或请广东高校和相关海洋研究的学术权威开展讲座,在媒体和新闻刊登有关海洋意识的文章,开展征文活动,在学校举行海洋知识的比赛等活泼多样的、适应各个阶层、不同受众的活动。只有让广东人的海洋意识强烈了,才能有激情、有决心去发展海洋事业,推动海洋经济,增强海洋实力。

(四)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打造美丽广东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盲目开发海洋资源,排放工业废物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发布的2010年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广东省海洋总体污染形势依然严峻,近岸局部海域受陆源污染影响较大,水质较差,污染较重。缓解和改善污染的方法之一是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就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郭文彬:人海关系和谐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01):78。关注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生活质量给予关心,保障他们周边海洋环境的生态安全,体现 “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建设 “美丽广东”是建设 “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蔚蓝海洋是 “美丽广东”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关注点放到海洋生态环境上来,建设一片美丽纯净,而且经济效益好、物产丰富、人文气息浓厚、和谐美好的 “广东海”。

猜你喜欢

海洋强国强国海洋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