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微博发展电视新闻

2013-08-15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利用微电视新闻栏目

俞 倩

(西安电视台 新闻部,陕西 西安 710062)

一、引言

随着传播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新媒体不断涌现,并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固有格局,其中,微博的出现尤为明显。微博以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为特征,多点、多面、多层次、多角度,迅速聚合、互动、放大,显现蝴蝶效应,形成传播强力,使一些敏感的新闻事件一夜之间众所周知,成为热点。

二、微博对电视新闻的冲击

(一)微博作为社会公共信息平台信息发布短小快捷

只要有网络,微博就可以发布。只有140个字的内容限制使发布者迅速将信息发布,加上与之配套的各种工具软件,现场情景还可以拍照或录像随之发布,并且通过关注、转发等方式在瞬间裂变式的传播。只要注册用户,你就可以发布微博,这就使微博成为人们广泛使用发布公共信息的平台。

作为现场目击者的市民从发现到发布微博仅仅是几分钟,而且会多人发布,有图有真相。这样的速度自然是电视新闻难以做到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的7.23动车追尾事故,当晚20点27分网友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早于传统媒体40分钟。

除此之外,微博在更新频率以及互动社交性上都有着电视新闻节目不可比拟的优势。要做到对新闻事件的持续报道,电视新闻简单的是继续让记者跟踪事态发展,复杂的则要动用卫星转播车。微博发布就简单的多,只要在现场就能发布,随着转发、评论、@等方式的运用,可以瞬间调动起人们的兴趣。一场球赛或者演唱会的微博发布能让球迷和粉丝以最快的速度获知进展。

(二)话语权分散和用户自主地位提升

注册微博用户,没有复杂的验证、认证,这种对身份要求很低的方式,为草根提供了公开讲话的权利,即话语权,这种状况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普通大众难有话语权的面貌。

近十年来,不少民生新闻栏目都拥有固定的收视群体,节目播出时间看电视,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生活习惯,人们从新闻中了解到一些新颁布的政策、新鲜事、突发事件等。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不仅满足了人们对政府的关注,也满足了猎奇心理。但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不少人的收视习惯,拿着手机随时上网,一切想知道的事时刻就能了解到,一些“v”用户因为拥有数万甚至数十万粉丝。而使其关注地位迅速提升,一旦有突发事件,这些用户的言论自然被首先关注。

(三)与政府、媒体、群众的快捷互动优势

人们通过微博可以了解政府,反映民声,而且也能尖锐的指出问题,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落马正是网友通过微博监督的结果。8月26日凌晨2时许,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36人死亡。在交通事故现场,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背对烧毁的客车,面对事故处理人员微笑之时,被人拍照,随后在网上迅速传播。当晚22时29分,网友“卫庄”发布了一张杨达才佩戴手表的照片的微博,手表“怀疑是价值3.8万多欧元的欧米茄”。据公开图片,杨达才戴过劳力士、豪雅、雷达、江诗丹顿等名表,至少有五块,估值一二十万元。杨达才因此被网民戏称为“表哥”。仅一个月,9月21日,在网民微博的呼声下,陕西省纪委官方网站“秦风网”发布消息,鉴于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笑脸”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经调查,杨达才存在严重违纪问题,撤销其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微博这种公开、透明的特点调动了各级政府,这一点电视媒体是做不到的。对于这一特点,一些政府部门设立了官方微博,和网友进行点对点的交流,使沟通更加顺畅,互动更加快捷。

三、利用微博特性,扩大电视新闻张力

(一)微博为电视新闻提供了更多新闻线索

微博的快捷便利,超越了电视新闻,利用微博的这一特性可以使电视新闻内容更丰富、报道手法多样化。作为每天一小时的民生新闻栏目《直播西安》的责任编辑,如今上班除了看各大网站,报纸,以及栏目的线索平台外,更会格外关注微博,微博传递的信息更广,更快捷,更准确,由于时刻有图片发送,减少了记者因为假新闻的奔波和时间的浪费,提高了外采的效率。如果不确定,还可以通过@单线联系,时刻了解事态进展。

不仅是线索可以从微博上获取,电视新闻栏目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官方微博,将从微博中获取的信息经过筛选、编辑再传播出去,加快新闻传播节奏,传递了有效信息,加强了和观众的互动。电视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中介,还可以将政策解读,信息服务做得更好。

(二)微博成为电视新闻栏目和观众互动的平台

让观众不流失,利用微博和观众互动是最简洁、省力的做法。一个新闻栏目的成熟需要四到五年的时间,延长栏目的生命力,就需要加入新的内容。通过微博和观众建立互动关系,会因为微博裂的变传播而迅速扩展开来,网友看重的是他被别人的关注程度,他的言论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一旦新闻线索、声音、图片被采用后,会比给他发线索奖还高兴,激发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如今的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政策类的、经济类的、还要有服务类的、资讯类、科普、医学类等等,这就使电视新闻的传播功能不断增大,重点也由宣传性向服务性扩大,向资讯性过度,并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侵入,通过个人问题找共性,而微博正是为电视新闻栏目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每到冬季采暖用气高峰,西安都会出现天然气短缺情况,城区部分地段因为气压低而停气,通过微博,将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和市民的反映随时公布,不仅起到了沟通作用,还提高了栏目的知名度。

四、如何利用微博做好电视新闻,确立电视新闻主流声音的地位

(一)电视新闻的优势决定了电视依然是主流媒体

十年前,张锦力在他的《解密中国电视》中就提到:“电视新闻具有的独特优势不在于纪实,也不在于曝光,而是在于电视所特有的现场。”[1]现场的全面展现不论是报纸、电台,还是微博都无法做到,通过现场记者报道,让观众亲眼看到发生的事件,通过多机位的切换,全方位的空间转换,事件的背景、原因、以及正在进行的一切,观众都能在瞬间接收。

同时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都是经过多级审核,虽然比微博、广播、网络要慢半拍,但全景式的事件报道,却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而且现场的展示就像英语语法时态中的现在进行时,传达给观众的永远是过程的精彩。2011年9月17日,因连续多日强降雨,西安市白鹿塬北坡发生山体滑坡,导致瑞丰空心砖厂和奇安雁塔陶瓷公司部分车间被埋,当场死亡10人,22人失踪。事故发生后,《直播西安》记者迅速赶往现场,同时栏目官方微博也在即时发布信息,将记者在现场扑捉到的画面,以及救援情况通过微博进行网上现场直播。电视和微博直播,不仅是一种尝试,还有了最可喜的结果,那就是收视率的提高。电视的本质就是传播新闻,而现场就是电视的灵魂,注重现场的报道决定了电视依然是主流媒体。

各大媒体对重大新闻的报道都是持续的,电视新闻通过系列报道、追踪报道、专题报道等手段的运用,将新闻做的更深、更透彻,各地方台都设有新闻频道,就是为了将新闻以最直接、快捷的方式发布出去,随后跟进的就是递进式的连续报道,有时还会进行现场直播,这种手段也是其他媒体无法实现的。这也使电视新闻在网络信息社会里占据主流。

(二)利用微博加强电视新闻精品信息的传播

开辟自己的官方微博是各地方台的民生新闻栏目都采用的方法,这种做法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利用这个平台奠定了电视新闻是主流声音的地位。由于微博是大众发布信息的公共平台,传播的信息是无限的。“人性的复杂,使得微博这个新型舆论场能够成为各种人性表演的无形而巨大的舞台。”[2]这样导致很多人不知道该从微博中汲取什么信息,让人们无所适从,因此电视新闻应该抓住微博这个缺点,对无效信息进行过滤排除,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纳、分析,通过记者的现场采访,传达给观众真实的精品信息。电视新闻应该是事实的传播者,引导人们看事件真实的一面。

还原事件的本质是电视新闻可以努力做到的,因为“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老百姓需要从电视上接收到真实的信息,每个人对虚假都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尤其是在这自主意识增强的时代”。[3]白鹿塬北坡山体滑坡事故发生后,人们对救援情况以及死亡的确切人数有了各种猜疑。《直播西安》在后来一周的持续关注中,每天随时发布救援、伤员救治情况,传达最真实的信息,使不良声音越来越少。

通过微博,各地方台的电视新闻栏目还可以随时交流,吸取各自长处,将节目办的更有特色。《直播西安》和多个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建立了网络联系平台,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快速发布,主流媒体间的传播和创新,使各自的栏目均有了新亮点。

(三)电视新闻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建立移动电视网络发展电视新闻

微博集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即时通讯于一体,使每一个网民都可以随时参与。手机与微博的结合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微博的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大幅度提高。电视新闻要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传播,就要和其他媒体、运营商合作。如今,三网融合已经在进行中,也许今后不久,电视新闻也可以像报纸一样,不止有网络版,还可以有手机版,而且也像微博一样,是直播。因此,利用微博发展电视新闻,使电视新闻不仅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受众越来越庞大,关注度会更加贴近民生和民意。

[1]张锦力.解密中国电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13.

[2]陈力丹.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224.

[3]张锦力.解密中国电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114.

猜你喜欢

利用微电视新闻栏目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关于栏目的要求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栏目主持人语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