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标准化与文化的互动发展关系

2013-08-15王青山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13年1期
关键词:层面标准化标准

李 上 王青山

(中航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28)

1 概述

1.1 文化的界定

文化这个概念具有多义性。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思考,文化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本文在此采用目前比较典型的,也是文化人类学家关于文化定义的广义说。人类为求生存发展,结成一定社会关系,进行种种有社会意义的创造活动。这些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及其成果的整合,就是文化。

1.2 文化的结构

目前针对文化的结构,学者们普遍认可“物质——制度——精神”的3层划分模式,即文化系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子系统。其中,物质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包括生产方式、设施工具、产品等。制度文化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包括各种社会制度、体制机制、科学理论等。精神文化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全部产物,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情操等等。

1.3 文化视野中的标准化结构

从上文中的文化定义分析,标准化作为一种人类实践活动,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从文化的视野重新审视标准化,标准化的结构与文化的结构一样,具有物质、制度和精神3个层次。那么标准化就不仅仅指一种专业活动,而且还包含标准文本、标准化体制机制和标准化精神等方面的含义。文化视野中的标准化就是由标准化物质层面、标准化制度层面和标准化精神层面3个层次的因素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2 标准化与文化的关联性分析

当前,标准化就如同一种弥漫物,一种嵌入人类生活之中的关系或结构,正在向人类生活一切领域渗透。而文化作为一种已经融入人类身体和精神之中的事物,与标准化之间也必将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上,标准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自身就是对文化的一种表征。标准化在其结构的各个层次上都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从而包含了特定文化的情景要素。而随着标准化活动的不断进行,其对自然和社会的塑造效果,以及对人们观念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文化的改革和变迁。

本文在此将标准化从文化系统中抽离出来,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深入探讨两者对彼此不同层次内容的影响。

3 文化对标准化实践的影响

3.1 文化对标准化物质层面的影响

标准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陈述系统,而是一个实践的领域。标准也不是一种普遍的理性界定,而是与特定文化情景紧密相关的一种知识。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准为例,受欧美的原罪文化的影响,以零售巨头沃尔玛为首的企业首先推动并制定RFID标准(即EPC Global制定的RFID标准),其出发点就是监视商品防止其被偷窃和丢失,注重标准在物流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强调信息的透明性和追踪性。而日本受本国神道教“八百万神”说的影响,更多的将RFID技术想象和设定为“无处不在的神”,可以随时随地帮助他们。因此,日本泛在(UID)中心制定的RFID标准是从全社会化的视野出发,注重对本国和国际其他编码体系的兼容性,强调信息的获取、分析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目的取向使得美国与日本RFID标准存在以下两点重要区别。一是编码的标准不同。EPC Global使用EPC编码,代码为96位;日本UID使用uCode编码,代码为128位。uCode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继续使用在流通领域中常用的“JAN代码”等现有的代码体系,使得标准兼容性得到增强。二是根据IC标签代码检索商品详细信息的功能存在差别。EPC Global中心的最大前提条件是经过网络;日本泛在中心设想了离线使用的标准功能,使得信息检索和获取更加便捷。可见,RFID标准中不仅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对象和情境,甚至还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当然,其他标准也同样如此,这也为我国制定自主技术标准提供了参考。

3.2 文化对标准化制度层面的影响

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受到其所处的特定制度文化环境影响,并与之相适应的。以我国和美国为例,美国采取民主共和制度,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使得美国的标准化管理更多地体现为“行业自治”——企业是标准化活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协会是标准化活动的组织载体,市场竞争是标准化活动的动力源泉。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个时期,计划指令是我国标准化管理和运行的主导逻辑和动力机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完善,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也随之实现了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变。由此可见,当标准化处于不同的制度文化环境时,或者所处制度文化改变时,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会发生改变并与之适应。

3.3 文化对标准化精神层面的影响

由于标准化受到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标准化工作者之间,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和文化已经渐渐深化、提炼、成形,并深植于标准化实践中。概括起来,标准化精神文化可以表述为,公平公正的态度,严谨务实的作风,协同奋进的理念,无私奉献的品格。首先,公平公正是社会大众一项基本诉求,而标准化的统一、规范、客观、合理的特点使其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大众心中公平公正的象征,这就要求标准化工作者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注重标准化的公益性和权威性。其次,基于标准化对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合理和细致准确是社会和公众对标准化的必然要求,只有秉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才能切实有效发挥标准化的有效支撑作用。另外,当前产业融合发展造成行业间交叉重叠现象突出。这一社会物质文化现象催生了协同奋进、合力推动的标准化理念,这一理念在标准化管理和协调工作中已经得到了良好践行。最后,标准化作为一项技术基础性工作,是各类社会技术实践活动的基石。这使得标准化工作成果往往间接地体现在其他科技成果中,容易不被人重视或忽视。正是标准化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塑造了标准化工作者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

4 标准化对文化塑造的影响

4.1 标准化对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发轫推动标准化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登上了工业领域的舞台。发展至今,标准化的作用领域及效果又具备了新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从社会产品发展角度来说,标准化对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一个转变,一个拓展和一个提速”。首先,标准化推动了工业产品从手工作坊生产向大规模生产转变,使大批量、自动化、协作化生产基本“相同”的工业产品成为现实。其次,标准化对物质产品的影响逐渐从工业领域向社会其他领域拓展。目前,标准化开展领域已经从工业逐渐拓展到农业、服务业、教育、医疗、军事等社会各领域。最后,产品实现标准化的步伐逐步加速、时间不断缩短。当前标准化与高新产品研发同步已经成为一种需求和趋势。

另一方面,从不同国家发展角度来说,标准化对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体现为各国制造的同一物质产品的差异化特征。例如,世界各国因电源制式标准内容的差异,使得至今各国电源制式存在很大不同。其中日本电源制式为110V50/60Hz,美国为120V60Hz,英国为240V50Hz,我国则为220V50Hz。又如,当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3G标准),我国开发的TD-SCDMA标准、欧洲和日本提出的WCDMA标准与美国提出的CDMA2000标准同时成为3G通信的国际标准,并在相应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2 标准化对文化制度层面的影响

标准化对社会制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其经济制度(具体表现为人们出于经济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法律法令、政策法规、规章条例等等)的影响。标准化对经济制度的影响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来分析。从宏观层面分析,标准化是政府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重要抓手。以工信部为例,“管标准”就是其重要职能之一。当前,工信部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通过开展综合标准化试点,加强自主标准制定和强化标准对标与复审等一系列手段,有效支撑了工业和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从中观层面分析,标准化能够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政府一般采取将标准与产业政策结合的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方面加强通过技术、质量、环境、安全、能耗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限制和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先进技术水平的产业标准,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从微观层面分析,标准化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石,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已经成为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ISO 9000和ISO 14000等标准就是很好的实例,在此不再赘述。

4.3 标准化对文化精神层面的影响

文化的改变往往是从物质文化层面开始,然后逐步影响和带动精神文化的改变。标准化从诞生至今,不但持续改变着社会物质文化,而且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文化。首先,标准化的出现使人们的观念(尤其是时空观念)发生了巨变。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突显出协作化和同步化特征,为此人们改变了过去“一盏茶”或“一袋烟”这样含混计算时间的方法,创造了原子钟和格林威治时间这样追求精准、通用、统一和同步的计算时间的方法。并且人们改变了过去“一天的路程”这样模糊度量距离的说法,通过“米制”标准把对空间距离的认识确定化和同步化了。其次,标准化推动并加速了人们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固化,而行为习惯反过来又影响了标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QWERTY标准键盘,这一键盘字母排列并不十分合理,但是却没有厂家愿意率先修改QWERTY标准键盘,这是因为人们在使用该键盘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习惯,而固化的习惯又阻碍了更先进、合理的键盘的应用。最后,标准化不断发展塑造了人们的标准化价值观。时至今日,标准化已逐渐地拓展到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和角落,在其普遍性、客观性、公平性的面相深入人心的同时,“马太效应”蠢蠢欲动。例如近期“蓝月亮标准”和“牛奶标准”问题事件,已经深层次反映出公众对标准化在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作用的过度预期和强调。如何让人们清楚地了解标准化本质、准确把握其作用,避免标准化被公众误解或错责,是标准化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5 标准化与文化互动发展的辩证内涵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对标准化的发展产生影响,标准化也同时影响着文化,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标准化始终存在并发展于某一具体的文化环境中,而某种文化现象也只有在标准化基础上才会出现(如标准化价值观)。标准化不仅为文化发展提出新要求,而且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而文化发展则以更合理的文化环境(制度和精神条件)为标准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撑。

从辩证发展角度思考,我们应追求二者之间良性的协同发展关系,即每一方的发展及时地反馈并成为对方发展的动力,相互适时地跟进对方的步伐。双方不仅通过自身的适应性调整适宜于对方发展,而且积极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从而带来对方的积极响应和更好发展。这样,双方才能够在保持适当发展张力条件下良性地协同发展。

6 总结

从文化视野看标准化,标准化就是一种文化,并且是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出于研究的需要,将标准化从文化系统中剥离出来,从标准化专业视域出发,对二者互动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标准化学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考和研究的场域。

[1] 周大鸣.文化人类学概论[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裘涵,陈侃.文化研究:技术标准化研究的新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1.4.

[3]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4.

猜你喜欢

层面标准化标准
《大众标准化》2022年征稿启事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标准化简述
基于选项层面的认知诊断非参数方法*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