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3-08-15徐梦颖

科技视界 2013年27期
关键词:批判性独立思考辩论

徐梦颖

(安徽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1 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其重要性

1.1 批判性思维的内涵

“批判的(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cos(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和kriterion(标准)。 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技能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杜威(J. Dewey)提出的“反省性思维(reflective thinking)”,即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 其实,我国古代的“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还有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体现。[1]

1.2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1)正确性

2)独立性

3)开放性

4)策略性

5)全面性[2]

1.3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要知道,自己的独立思考才会创造出批判性思维。作为教师,教育工作的园丁们, 我们的责任是要把学生从课堂港湾带到现实的海洋,要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一切的都是可以学习的。我们要做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去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白在面对陌生之处寻找答案的途径,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创新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这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这样教师不仅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而且也必须要有批判性思维的品质,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如果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或教学上的缺陷,能慢慢加以改进和完善,也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体现。 现代社会中,批判性思维被人们看作是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被称为思维的两大基本技能之一。 社会日益发展,信息是首要也是重要的资源,人们谁能获取信息并评价它, 谁就更有机会通往成功之路, 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否提高是影响学生处理信息能力的关键。

2 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1 要对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这种做法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经验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反思、质疑和探讨。那么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能够从某些方面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和实践的兴趣; 更有可能使学生得到老师的指导与支持或共同参与。更进一步说,对学生自主研究型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改变长期以来的“老师一人做主”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师生的真正互动。 如此一来,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使课堂中融入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双赢。

2.2 要对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在做主,是教师的课堂,但实际上恰恰相反,课堂应该由学生做主,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是质疑,教师要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更要鼓励学生一起去分析、探究、处理问题。 可能一开始,学生没有问题甚至提不出,这时可以由教师来主动提出疑问,向学生求教,有必要时教师应当和学生一起通过搜集分析资料等, 共同来解决处理问题。如果学生能亲自动手,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当让他们在主动探究中学习。

2.3 要对开展实验实践性教学的积极培养

实验实践性教学的开展有以下几点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行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实验实践性教学是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的素材之一。

研究发现,通过提问质疑、课堂辩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鼓励见疑质疑

良好思维品质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应当是不迷信、不盲从、有主见。 批判性思维的外在表现体现在正确的去质疑。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质疑,勇敢否定前人和书本,不要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充满着朝气,学生应该是思考的主人,更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学生们能否参与教学、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这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密切相关。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教会学生主动 见疑、质疑、释疑。 老师要指导导学生学会质疑,并且要试着去从方面来触发和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而且老师要让学生不要盲目相信书本,要敢于怀疑书本,尤其是一些书本上的标准答案,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慢慢养成独立思考、自我反思的习惯。

2)积极开展课堂辩论

如果想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首先他们必须要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老师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材料,激励、指导学生参与质疑和讨论,另外实时的开展课堂辩论。 在开展课堂辩论之前,应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讨论的各种观点进行投票,看看各种观点的支持状况,借此来探究学生们的所思所想。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投票情况,组织双方或多方辩论,并吸引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各抒己见。另外,学生辩论的时候,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批判性思维相对来讲是最为活跃,同时课堂气氛最为热烈,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都想战胜另外一方,都想获得辩论的胜利。但这个最终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的过程会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大力开展探究性活动

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新课程大力倡导将科学探究作为学习方式,这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构造了一个很好的上升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借助书本上所提到的各种实验譬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们自己可以建构批判性思维的一些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类似以下一些话语像 “同学们信不信这种说法,那就让我们来做实验证明它吧”、“究竟是不是正如书上所说, 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等语言来激励学生对书上的结果和定论进行质疑。 需要强调的是,在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科目中探究性活动的作用会显得更为突出。

总而言之,21 世纪教育的本质性基础和国家中长期发展教育纲要以及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都强烈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见疑、质疑与批判、实践,在学习中学会质疑的乐趣、探索的乐趣、实践创造的乐趣,另外,教师个人也要在教学科研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要将批判性思维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把握当代全球教育发展的总趋势,积极建构现代教育的新模式。

[1]刘春杰.批判性思维和社会生活[J].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4(10).

[2]吴志伟,孙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科学创新导报,2010(23).

猜你喜欢

批判性独立思考辩论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谈独立思考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