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镇宏村的规划和建筑

2013-08-15汤菲

绿色科技 2013年12期
关键词:宏村宗祠南湖

汤菲

(武昌理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引言

古镇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占地约30hm2,整个村庄依山伴水,地势平坦,村后以连绵的青山作为屏障,地势逐渐增高,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不但抵挡了北风的侵蚀,更是将外族的入侵、延绵的战火抵挡在了这群山之外,保护了这座近千年的古镇毫发无损地繁衍、生息至今。宏村从建村至今的八九百年间因为没有受到太大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等的影响所以整个村落的面貌被非常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也让我们后世见识了宏村在村落规划和建筑上的成就。

宏村村落布局严整、区域划分清晰、水系设计合理;村落中的公共建筑和民居保留了传统徽派建筑的特色。就整个古村落及其中的建筑而言不愧为中国古代村落的一个典范。现就笔者所寻访的古镇宏村的感受,对宏村的规划和建筑进行浅析。

2 宏村的选址

古镇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最早名曰“弘村”,根据《汪氏族谱》记载,是在清乾隆年间才更为宏村。村中绝大多数村民都是汪姓,是汪氏族群的聚居之地,村落距今已有820余年的历史。它背倚黄山余脉,坐落在群山之中,常年云雾袅绕,加上村中的建筑皆是白墙黑瓦,在南湖的倒影下,犹如一幅泼墨写意的水墨画,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宏村的选址属于风水中的“最贵地”。这个“最贵”何以见得?

2.1 地理环境优越

宏村的地理位置优越:在其周边,东边是东边溪和东山;西边是西溪、黟北古道和石鼓山;北边是黄山的余脉黄堆山、学堂山和雷岗山;南面则是东西两边的溪流汇合所在,地势平坦,适宜耕种。形成了四周群山叠嶂,植被茂密,中间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势水形。符合了风水学中村东有流水,村西有长道,村前有沼池,村后有丘陵的吉型地,而且朝向良好,没有山洪冲击的危险存在。

2.2 水源充足

宏村周边的东、西山峦里的山泉水被很好地引流,导入村中,形成了村民们日常生活、灌溉、安防等的用水。宏村的建设者们利用这些天然水源开辟了宏村最为经典的水系布局,满足了800多年来整个村落的用水需求。在这样一个地理条件优厚、自然环境理想、水源充足的地方建设村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所以宏村在选址上是非常成功的。

3 宏村的规划

有了优良的基址,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造,聪明的宏村祖先们在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环境优势的同时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是当今中国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3.1 整体布局

宏村在整体布局上被誉为“牛形村落”。它的布局以巍峨青翠的雷岗山作为牛首,山上的参天古木是牛角,至东向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则犹如庞大的牛的躯体。将山中的泉水引入村中,蜿蜒的溪流流过村中的家家户户的门前,这细细的河道被称为“牛肠”,“牛肠”的水行经全村最后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沼后,再经过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为了方便交通,村民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4座桥,这4座桥就被比作了4条“牛腿”。这种与众不同的科学的村落水体规划,不仅为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还解决了村中的消防用水,调节了气温,为村中的住户们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3.2 水体规划概况

宏村的选址、布局、严谨规划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整个宏村的水体规划是它的最亮点。而说起宏村的水体规划就不得不提起一个女人——胡重。她是明朝永乐年间宏村第七十六代祖先汪辛的夫人,是一位风水先生的女儿。汪辛当时是村子中的族长,但由于其长期在山西任职,于是就把一切的家政、族政委托给了夫人全权处理。胡重不负重望,耗时10年,完成了宏村水利工程的总体设计,并带领汪氏宗族全体成员多方筹集资金,开挖水圳、月沼,引水入村,修建汪氏宗祠。在中国的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远比男性低,女人的画像就更难被放入祠堂祭拜。能与宗族男性祖先一起供奉在宗祠,可见在当时宏村的地位有多高。正是这位“巾帼丈夫”——胡重,设计了宏村的水圳、月沼,引入活水,给后人留下了生活便利的、经典的中国古代乡村遗迹。

3.3 水体规划的细节

宏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和设计是相当地精致巧妙,村内的水系由水圳、月沼、南湖三部分组成,整个水系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恰似一头牛。其大致的水体结构为:围绕全村的水圳,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从村子周围的东西山脉引入的清泉水,通过这条贯穿全村家家户户门前的水圳流经全村,蜿蜒曲折,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最后流入村中的“牛胃”月沼,之后又经过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为“牛肚”的南湖。并在南湖再次过滤后,最终流入村外的河流下游。这样精妙的设计使宏村村中水圳中的水始终是干净的活水,所以即便是今天去宏村,我们还能看见在那细细的水圳中一群群的小鱼们在水中自由地穿行。如此科学的水系构架,堪称中国古代村落规划艺术一绝。这也是800年宏村村民们安居乐业的所在。

3.3.1 水圳

水圳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全长1200m,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宏村人的祖先很会利用自然溪水来做文章,他们在宏村的上游地浥溪河上拦河建石坝,用石块砌成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把一泓青水引入村中。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了南湖后,继续灌农田,浇果木,再重新流入濉溪,滋润得满村清凉,使静谧的山村有了动感,创造出了一种良好的宜居环境。这条人工水系,除了丰富村落景观,使村落更加灵动,还有六大功能:①防火;②调节小气候、改善气温和湿度、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③饮用;④洗涤;⑤灌溉;⑥发电。

水圳沿途还搭建了许多的小渠踏石,方便人们洗涤、取水,使浇花灌园都极为方便,相当于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因为村民饮用、洗涤都在这“牛肠”里,汪氏祖先为了保证水源的洁净还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使村民们的洗漱和洗涤用水很好地分离,保证了全村用水的卫生,避免了疾病、瘟疫的产生。水圳的水还有个奇妙之处,就是它的水位,无论天晴下雨,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而且水位总是低于小渠踏石,无论何时不影响村民们的使用,十分奇特。

3.3.2 月沼

月沼也常被村民们称为月塘,就是所谓“牛肚”,是宏村水圳的终点。月沼,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它除了是宏村水圳水流的终点,还将宏村居民的生活用水进行过滤并向村外排放。在开凿月沼时还尤为重视了风水说。当时宏村的七十六代祖先在开凿月沼时还专门请来了一位叫何可达的风水先生与族内高辈能人一起“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定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牛形水系蓝图,把水圳的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并以此建成了月沼池塘,供防火、饮用等。月沼的轮廓为半月形也是有讲究的。据说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而当时的七十六世族长汪辛的夫人胡重却坚决反对。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有挖成半月形才能保佑宏村富足、进取。最终,月沼的轮廓成为了半月形。

3.3.3 南湖

南湖在宏村南边,建于明朝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村中已是楼舍密集,高低错落,人丁兴旺,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加之后来的风水先生认为,根据牛有两个胃的说法,从风水学角度来看,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与一“外阳水”相合,村庄才能真正发达。于是又将村子南边上百亩的田地开掘成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历时130余年的宏村“牛形村落”设计与建造才最终告成。

南湖是仿照西湖的平湖秋月式样而建成的。湖呈大弓形,村民过南湖需要划小舟渡湖。南湖除了解决宏村的蓄水问题还成为了进出宏村的一道天然护村屏障。今天我们去的宏村所见到的南湖在历史上经历了3次大修,在1986年的大修中,在南湖的湖面修建了中堤和小石拱桥,方便游客们进出,这也成为了如今宏村的一道标志性景观。

4 宏村的建筑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大约有140多座,其中包括村子中的几座核心公共建筑和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民居。

4.1 宏村里的公共建筑

宏村里的公共建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汪氏宗祠,一个是南湖书院。

4.1.1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名曰乐叙堂,位于宏村的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一座明代建筑。整座宗祠建在村子的中心地带,背山面水,大门正对月沼,与月沼周围的民居形成包围月沼之势,因此也形成了一个奇观,就是站在宗祠的门口面对月沼讲话有扩大音量的效果。据说,以前全村居民去宗祠集会都是围着月沼边站好,族长在宗祠大门口讲话,全村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宗祠的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典型的明代风格,月梁、叉手、雀替、平盘斗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宗祠由门楼厅、前院、议事厅和享堂等部分组成。进入前院,首先看见的是四柱三间五分贴墙门楼(又称五凤楼),气势恢宏;跨过门楼便是宽大的议事厅,这里是宗族举行重大活动和议事之所,由天井和厅堂两部分组成,厅堂里供奉着汪氏家族的老祖宗。议事厅的背后是供奉汪氏祖宗牌位的所在。整个宗祠规划严谨、空间序列清晰、功能齐全,而且地理位置突出,景色优美,给人一种灵气与神秘,让人有庄重、肃穆和敬畏之感。

4.1.2 南湖书院

南湖书院是宏村里的公共学堂,一直沿用到2000年。古代徽商把读书与做官、经商融为一体,“十户之村,不废育读”,“贾而好儒”是徽商的一大特色。徽商注重在家乡对于教育的投资,南湖书院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整个书院宽敞明亮,稳重大方,位于宏村风景最秀美的南湖边上,坐北朝南,出门便是南湖,视野开阔;建筑选材考究,不亚于宏村的汪氏祠堂,其梁柱都是精选白果、香樟树实木制成,因为有香气可驱除蚊虫,近200年来没结过蜘蛛网。整座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6部分组成,是一所典型的传统徽派建筑风格的古书院。“志道堂”为先生讲学学生听课的场所,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室;“文昌阁”是供奉孔子文位的地方,以便学生瞻仰膜拜;“启蒙阁”是启蒙读书之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幼儿园或者学前班的教育所在。“会文阁”是供学子阅读四书五经的地方,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图书馆;“祗园”为内苑,是书院里的花园。西侧则有“望湖楼”,是当时教学闲暇时观景休息之处,窗户面临南湖,上挂“湖光山色”横匾一幅,寓意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4.2 宏村的民居

宏村古民居,以正街为中心,层楼叠院,街巷蜿蜒曲折,路面是青石板铺成。两旁民居大多二进深的院子,马头墙层层跌落,额枋、雀替、斗拱上的木雕姿态各异,形象生动。

宏村的建筑全是白墙黑瓦,显得素雅、飘逸。建筑基本都是四面无窗,以漏空天井采光和透气的建筑形式,这也是徽派建筑的特点。这样的建筑有两大好处,一是安全,因为徽商长年在外,家里以老少妇儒为主,四面开窗不安全;二是雨水从房顶流进自家天井,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为了使厅堂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采光,宏村建筑的大门上的那面墙都会略矮于两边的,这样可以使阳光照进屋子里的时间更长,即便是到了下午五点多钟,坐在厅堂里做事也不会觉得光线暗,因此被称作“坐在厅堂不黑脸”。

宏村的建筑还有很多的细节。①村子里街道狭窄,为了便于转弯及安全,基本每条街道的转角都做成了“转弯抹角”的样式,通过把街道转角的墙尖抹平的方式,既扩大了街道的视觉宽度也提高了街道的安全性。②同样由于街道的狭窄,宏村的民居在修建时都很重视自家门口这个概念。在整个村子里找不到任何两家是门对门的形式,即便空间再小也是要将门的位置错开的。为了将门口的界线示意清楚,在街道石板路地铺设时,每铺到一家门前,就会把石板按照门的方位旋转90°与门同宽地平行铺设,形成每家门口的空间范围示意。在一些大户人家的家门口为了辟邪与聚财,还有的将石板拼成几何的铜钱纹样。③说到大户人家,宏村里最有名的就是“承志堂”了。承志堂在管家住的屋子的小天井里还专门做了一个水池,将村子里水圳的水引入自己的水池里,有进水自然也有出水,既可养鱼也可洗衣洗菜,方便卫生。宏村中的不少人家也都是如此。④ 当年的宏村里经商者众多,其中不少家里是以经营茶叶为生的,茶叶怕潮,因此在宏村里还有一片家门前及巷道里无水圳通过的民居,这一片大多住的是茶商家庭。

5 结语

古镇宏村充分利用地理和自然条件的优势,通过完整的水系建设与黑白分明的徽派建筑的和谐组合,形成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的布局特色,成为中国古镇遗迹中的瑰宝。

[1]段 进,揭明浩.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村落空间解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舒育玲,胡时滨.天人合一的理想境地:宏村——徽州古村落文化丛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汪森强.古村有梦—追寻宏村人古往今来的文明足迹[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宏村宗祠南湖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南湖之春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宏村画卷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南湖早春(节选)
雨色宏村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