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森林生态旅游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2013-08-15张成俊陈志宏
张成俊 陈志宏
(山丹县大黄山林场,甘肃 山丹734100)
1 焉支山森林生态旅游概况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丝绸古道重镇张掖市山丹县境内南部,地处东经东经101°13′55″—101°23′15″,北纬38°22′21″—38°27′35″。 距山丹县城45 公里,东连永昌,西望张掖,南连祁连,北眺龙首,海拔2400米以上,最高主峰百花池顶海拔3978 米。 旅游景区规划面积12.5 万亩,森林面积9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2%。 1993 年由甘肃省林业厅批准成立了焉支山省级森林公园,2010 年并被评定为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内陆荒漠山地森林、奇特的峡谷地貌、变幻的气候天象、深厚的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森林探险、科考研究、生态教育等功能于一体,是西部理想的生态观光旅游、休闲避暑度假的理想旅游之地。 2012 年接待游客达2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00 万元。
2 焉支山发展森林旅游的优势
2.1 自然风光秀美
焉支山独立于河西走廊中部, 境内被茂密挺拔的原始森林所覆盖,与周边的荒漠戈壁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反差,主要乔木树种为青海云杉、祁连园柏、山杨,林相极为整齐,高大原始云杉林下为翠绿的苔藓所覆盖,林间空地星罗棋布点缀着金露梅、小檗、沙棘、花楸、山丹花、狼毒花等成百上千种花灌木。 焉支山地势奇拨险峻,景区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焉支峡谷激流湍湍,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瑶池浪花飞浅,深不可测,情人峰拔地而起,万寿岭岩如斧削,焉支松独立于峰顶奇石之上。山涧獐、鹿、獭、兔等动物出没林中,鸟鸣树梢,鹰翔蓝天,流水声与松涛声合奏成一首天籁之音,形成了一派生机盎然的峡谷生态景观。
2.2 生物资源丰富
焉支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园区有高等植物有1034 种,是我国内陆荒漠化区极为珍贵的原始森林,也是当地极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林区分布、栖息有陆生脊椎动物共162 种, 其中两栖爬行类有15 种, 鸟类112种,兽类35 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马麝、玉带海雕、金雕,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岩羊、猞猁、血雉、荒漠猫、白臀鹿等。
2.3 人文历史深厚
西汉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于焉支山下大败匈奴,逐匈奴于大漠之北,匈奴失此山而发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叹。 公元609 年,隋炀帝西巡河西时颁昭于此山接见西域27 国君主使臣,史称“万国博览胜会”,从而焉支山被现代史学家称为世博会的起源地。大诗人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中有:“虽居焉支山,莫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之绝句,但最脍炙人口的要数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位于中山的玉皇观和山巅的钟山寺更是彰显了焉支山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
2.4 旅游条件便利
焉支山森林公园处在丝绸之路黄金旅行线上,是祁连山森林生态旅游代表景区,景区距山丹县城45 公里,距张掖民航机场96 公里,连霍高速、兰新铁路均从山丹县城经过,景区内有旅游专线车6 辆。现有公园宾馆可每日接待100 余人,目前在园区已开工修建的游客商务中心,规划日接待游客能力达到300 多人。 地方政府投资3000 多万元,高标准修建了景区内外道路,交通便利通达。
2.5 地理位置独特
焉支山森林公园位于祁连山中部浅山区,为整个祁连山脉森林旅游探险的理想园区,周边更有国际、国内著名的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城楼、青海湖景区,已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站点,进入了西安—天水—兰州—敦煌国际黄金旅行线大区旅游网络。 毗邻有张掖大佛寺、肃南马蹄寺、临泽丹霞地貌、高台西路军烈士陵园等景点。 与焉支山毗邻的山丹马场更是驰誉中外, 山丹县境内还有长城路天博物馆、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捐赠设立的艾黎博物馆、 拥有国内最大的室内泥胎贴金坐佛的山丹大佛寺等可借观旅游资源,从而使焉支山森林旅游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 焉支山森林旅游的发展前景
3.1 森林生态旅游日益浓厚的社会氛围
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森林旅游业既具有人民群众自身需要的内在驱动,又拥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及微观调节手段的外在推动,成为一项具有良好发展态势、充满勃勃生机的产业,前景广阔而深远。 2010 年7 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张掖市政府发布了《张掖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山丹县提出大力发展“焉支风、马场梦、艾黎情、佛山缘、长城魂”—“五彩山丹”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并将焉支山森林公园列为全县的龙头景区进行重点建设打造,各级政府对发展旅游的高度重视将不断推动焉支山森林旅游大发展。
3.2 优质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因受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焉支山森林旅游的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大量优质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焉支山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2.5 万亩,目前实际开发的面积为1.02 万亩,仅占规划面积的8%,科考探险、生态教育等旅游项目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展,“世博圣地,荒漠明珠”的旅游品牌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3.3 发展生态旅游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生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它关联范围广、市场扩张能力强、投资收效快,并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促进经济发展[1]。 随着生态旅游发展,游客餐饮、娱乐、购物需求不断增加,为满足游客需求的餐饮、娱乐、工艺品生产加工等行业就会随之兴起,周边地区单一的、低水平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就会随之改变,而形成结构合理,利润较大的新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还能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下岗职工和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3.4 发展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 甚至是在当代人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2]。焉支山森林公园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钟林生,肖笃宁.生态旅游及其规划与管理研究综述.生态学报,2000,20(5):841-847.
[2]吴楚材,吴章文.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开发原则[J].广东旅游,1999(1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