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3-08-15肖弟康

科技视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土木工学校企

肖弟康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重庆402160)

半工半读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制度。 2005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53 号)提出要在职业院校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适合自身实际的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教育部于2006 年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至此,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就逐渐开展起来,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效益及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对土木高职学生的半工半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旨在促进半工半读制度的健康开展。

1 半工半读的概念

虽然迄今理论界对半工半读概念存在不同的理解,但从现实职业教育实践来看,半工半读应该具备的内涵一是学生在职业学校部分时间进行理论学习,部分时间参加工作的一种学习制度,这种学习制度与完全进行理论学习和完全通过实践进行学习的制度是有区别的;二是,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学校学习—实际工作—学校学习—……”,或者“学校学习—实际工作—学校学习—实际工作—……”的形式在学校与企业间交替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制度强调“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 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 与传统职业教育“先学习后工作”的学习制度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制度”是有区别的;三是,学生在企业的工作任务与其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是相关的、一致的,这种学习制度与“勤工俭学”是有区别的[1]。

2 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的作用和地位

2.1 半工半读能有效解决目前土木专业高职教育瓶颈, 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双师型教师”短缺,教学环境单一,试验、实践体系尚未真正完善,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特别是土木类高职院校,建校办企业、校办工厂等遇到的困难远比其它高职院校要大,这些都将制约土木类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实训、实习建设。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能工巧匠、学生与企业员工互动的方式来有效解决目前土木专业高职教育瓶颈, 也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

2.2 半工半读是实现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

学校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把理论教学安排在学校,实践教学安排在企业,工学结合有序交替。工学结合指明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阐释了办学层面的问题。 工学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的生命线。校企合作为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提供了空间。随着大批学生、教师深入企业半工半读,呈现了教学管理流程与秩序、学习环境与制度等的改变。因此,创建“工学结合”的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是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实效的关键[2]。

2.3 半工半读教育能适应国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

“半工半读”所提倡的“从做中学”、“边做边学”等教学方法体现了“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的教学原则,学生到企业半工半读,可将所学理论知识到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去实践, 有效地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获得或提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学生、教师到企业“半工半读”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发现学校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学法、教师教法、教材开发以及试验实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为今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指明了方向,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依据。

3 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很难形成学校、企业“双赢”的局面,是企业主动不愿参与半工半读的根本原因

实施半工半读,企业往往处于“输方”,共赢局面难以形成。其主要原因一是高职学生的择业自主性大,加上政府没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去促进企业参与学生的培训,企业多半不愿“为他人做嫁衣”;二是,企业接纳学生把半工半读,需要承担不可规避的指导管理责任、学生人生安全、施工质量及机密外泄的风险,还要承担一定的费用[3];三是,土木类高职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大多是技术、管理类工作,加之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企业对他们的刚性需求不大。

3.2 土木专业高职学生难以正常开展半工半读

一是,如前文所述,很多企业不愿主动邀请土木高职学生参与他们的实际工作,半工半读缺乏基础;二是,部分高职学院对半工半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顶岗实习”、“校内外实训”及“勤工俭学”等能代替“半工半读”,没有统一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半工半读”; 三是,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多,加之高职学生对活动选择的自主性大,致使很多学生没有参与与专业对口的“半工半读”。

3.3 半工半读模式的正常运转缺乏一些必要的配套条件

一是,缺乏政府的引导与牵头,缺乏政策的引导与促进,半工半读的标准、管理等各高职学院各有一套,短期内难以做到“取长补短”;二是,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的实践教材,企业学习停留在“言传身教”上;三是,企业教师偏重于实践,学校教师偏重于理论,高职学院教师的经济收入在短期内还难以吸引高水平企业教师,加上近年来各高职学院“扩招”,使得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相对更为短缺;四是,对企业培训缺乏考核、监督机制,学校在教学管理及保证教学质量上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机制。

4 土木专业高职学生半工半读模式

4.1 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政府主导高职教育的办学层面, 校企合作必须要有政府的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健全高职学生半工半读运行和保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构建政府牵头、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实施的“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要制定行业、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相关政策和优惠措施,鼓励、引导企业接收高职学生半工半读,使合作成为双方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双赢”[4]。

再次,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承担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和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等,完善半工半读学生指导、安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

最后,高职学院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半工半读”,把学生的“半工半读”同“顶岗实习”和校内试验、实训一样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制度,加强学生在企业半工半读培训的考核和监督。

4.2 相对集中时间安排“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的运行模式

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并相对集中时间安排学生“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 利用在校三年间的“两个暑假”和“两个后半期”,实施“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这既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又能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在企业“实际工作”,从而提高半工半读的实施效果。

“两个暑假”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首先经过第一、第二两个学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平台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工程读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基础能力,第一个暑假开展“半工半读”的“实际工作”,在工程施工中重点培养学生识读工程图、工程测量的能力;通过第三学期专业技术平台课程和第四学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学生相关的专项技能得到培养,再通过第二个暑假的“实际工作”,使学习的专项技能得到加强。

“两个后半学期”的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在教学安排上,第3 学期后10 周在企业“实际工作”,第5 学期后10 周在企业“实际工作”,形成第二个“半工半读”模式,从而加强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训,充分体现“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实现工学交替、强化生产育人。

4.3 评价模式

首先,高职学院除把“半工半读”纳入常规教学课程外,还应完善对学生的考核制度,借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学生进行半工半读的过程管理无疑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其次完善行业、就业(用人)单位、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半工半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该系统将学生半工半读的时间、表现、企业满意度、 半工半读取得的成效等作为衡量半工半读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加强学生在企业半工半读培训的考核和监督。

[1]梁卿.职业教育半工半读的概念、目的与实现形式:基于对政策文本的分析[J].职教论坛,2008,9:8—10+11.

[2]左家奇.试论校企合作意蕴下工学结合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57-59.

[3]张守平,沈小玲.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1,4:94-95+99.

[4]侯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践与管理对策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1:45-46+47.

猜你喜欢

土木工学校企
盐工学人
《广东土木与建筑》理事单位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析土木大数据的逻辑、内容和应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工学
“土木之变”原因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