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学习的指导

2013-08-15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识字

袁 媛

(枣庄市逸夫小学,山东 枣庄 277000)

“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的忠告,提醒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要重视课堂以外的世界。其中课外学习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经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成了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 课外识字,丰富库存

识字是一年级小学生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识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识字并不单纯围绕课文进行,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把识字面扩展到他们所接触的广阔的生活空间。引导学生把识字活动从课本引伸到生活,从课内引伸到课外,从学校引伸到社会。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快乐地识字。比如利用广告牌、车站牌、宣传牌等识字,也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如来到超市,认识食物及各种商标的名字,还可以让学生从报纸、食品包装袋上剪贴一些生字,制作识字小报等,拓宽识字渠道,进行课外识字指导,使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将学过的识字方法付诸实践,以扩大识字量,最大程度提高识字的灵活性。

2 课内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对低年级的孩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例如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读;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另外,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标地配合教科书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书籍,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还可以与同学、教师交流中找到好的读书方法。这样在他们拿到书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个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会爱上书籍,从而自觉去读喜欢的书籍,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使学生在多次的反复、强化中逐步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自觉地、主动地去进行阅读。在形成和保持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让学生学会选择

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目前,市场上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的健康发展。

2.2 在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强制”

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学生知道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日常的课外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给学生规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这种“强制”,在小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尚未完全形成之前,是十分有效的。通过适当来自于教师或家长的外部强制,逐步使学生过渡到自我“强制”,即强制自己按照良好的课外阅读态度、方法去阅读。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序,以至于某一天没有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没有获取到新的信息,倒觉得别扭、不舒服。

2.3 严格要求,持之以恒

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3 课内外相结合,享受写作之乐

3.1 写“生活随笔”

记日记、写片段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教给学生如何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日记题材,如何将生活变成文字,将文字还原成生活。可以结合着单元训练重点,组织小范围的采访活动、喂养小动物、植树种草,参观工厂等,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洋洋洒洒几百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从身边的小事到社会的大事,皆可纳入笔端。目的是培养学生选材、组织素材的能力。

高年级应重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的指导。我们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找出一些奇特的现象,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入手:组织参观游览活动;访问名人;社会调查;当语言文字小医生;设计广告词;写、贴春联。让学生在体验中丰富情感,增长阅历,增长知识。

3.2 传“读后感接力本”

写作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作基础,在班级中开展读后感日记接力棒,写后可以请家长或同学点评,这样既便于学生相互传阅、学习,又满足了多维度交流的需要。“读后感接力本”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为全班同学创设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与形式。

这些训练方式非常受学生喜欢,学生愿写、乐些,寓“写作”于无痕中,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写作。

通过实验研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均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得到了减轻,学生有更多的活动、交往的时间。很多孩子在行为习惯方面发生了变化。他们会把自己的言行与书里的规范作比较了,而且会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了,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正如润物无声的春雨,对学生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对深化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识字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识字
识字儿歌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识字谜语
纸质读物的困境与出路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