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感恩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3-08-15翟新美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心理

翟新美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工程系,江苏 常州 213164)

感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感恩教育能够帮助贫困生树立感恩意识,培养贫困生自立自强、乐于奉献的良好人格。感恩教育主要是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只有抓好感恩教育,才能有利于贫困生培育健康心理,养成自立自强、乐于奉献的良好人格。

1 感恩教育的三个基本要求

1.1 知恩

知恩是最基本的要求。知恩就是指一个人在接受他人帮助、受惠于他人后应该感受到他人的真切之情、关爱之心,是对恩惠人所报的感激的内在心理要求。作为一个受助生,应能够认识和了解所受到的帮扶,并得到内心的认可。

1.2 感恩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一种表示,是每一个受到帮助的人不忘他人恩情的一种情感。感恩比知恩来的要深,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温暖和幸福的感恩,并在此基础上自觉转化为一种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生不但可以享受到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还可以享受到来自于学校和社会的各类资助。作为一个受助生应该对他人的帮助抱有感激之情,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良好品德。

1.3 报恩

报恩是感恩的第三重境界,也是感恩的最高要求。一个受他人帮助的人,要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报答那些有恩于自己的人。作为一个受助生应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外化为施恩的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乐施好施,甘于奉献的习惯。

近年来,不少高校也加强了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不尽人意,一方面是很多受助生在感恩方面不尽如意:缺乏对父母的感恩,表现在不经常打电话跟家长报平安,只是在没有生活费的时候,跟家里发个短信,甚至很多受助学生还存在攀比心理;缺乏对学校的感恩,表现在不能很好的遵守校纪校规,不努力学习,不及格现象时有发生;缺乏对社会的感恩,表现在到企业实习后不知对企业感恩,不能安下心来,踏实工作,而是一味的抱怨和要求,稍有不如意就会不辞而别,助学贷款还款不及时,一再拖欠。另一方面是感恩教育不如意:高校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普遍存在着应景之作多,整体规划少;随意操作多,规范开展少;关注典型多,关注群体少;重视活动开展多,重视效果评价少的“四多四少”现象。

2 感恩教育的对策分析

2.1 制度保障

爱心义工制度。爱心义工制度是指受助学生在接受帮助。主要是加强对受助学生的管理,培养受助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按照受助额度,计算工时,受助学生在一学期内按规定完成义工工时,完成的小时数记录在爱心卡或爱心存折上。通过学生填报,院系进行审核,并落到实处,旨在促使受助学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培养受助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资助管理制度。资助管理制度,就是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是有效资助方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资助效能的根本保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资助政策,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同时资助涉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关注度很高,在落实资助政策时,如果没有公开、公平、公正,就会引起新的不公平,相应的资助方法也不是有效的。所以在制度设计时,要进一步规范相应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尽可能减少产生不公平的可能性。

“一帮一,一对一”联系制度。这种联系方式有利于提高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心理上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从二产生不良心理。因此,对他们的帮扶不仅在经济上给予帮助,也要在心理上进行扶持。一个心理辅导员联系一个系部,一个教工党员联系一个学生,可以使困难学生受到关注,有利于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惑,纠正观念上的偏差,更好的教育和引导他们珍惜国家的资助,积极上进。

2.2 构建长效机制

纳入思政课范畴。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有效开展感恩教育。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感恩教育以多种教学形式传授给学生,实现感恩教育的理论化、系统化。改变传统的只注重理论灌输,不注重学生感受,只注重照本宣科,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的状况。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才能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感恩社会。

健全德育体系。要实现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长期化、规范化,必须把感恩教育和学校的德育相结合。注重顶层设计,成立感恩教育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齐抓共管,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势。利用资助工作中不同阶段,精心设计具体内容,让资助成为实施感恩教育的平台,有效进行感恩教育渗透。比如在初期的申请阶段可以进行知恩教育,在中期的评审阶段,可以进行感恩教育,而在后期的获得阶段可以进行报恩及施恩教育。

搞好组织建设。受助学生分布在各个班级,他们往往由于家庭困难,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而引导学生加入社团,以学生社团为抓手,让贫困学生有自己的组织,有家的感觉。在这个组织中,学生会有共同语言,心理上也会相互依靠,更容易在一起策划、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在活动中唤醒感恩意识,传递感恩行为。“春晖社”是由贫困生自愿组织起来的社团,该社团自2012年成立以来,先后到常州市敬老院、常州市新市民小学、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常州儿童福利院等进行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共组织了五次“快乐周末、红色之旅”系列活动:红色讲座正我心;天地英豪存心中;热血影片燃青春;革命老兵忆当年;战斗英雄激我行。

2.3 注重隐性教育

教育教学中的隐性教育。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恩教育的渗透作用。作为专业教师,要深入发掘课堂教学和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不仅传授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信念、情感、责任上的熏陶。作为辅导员班主任,自己要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辅导员班主任首先要做到,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责任意识感化和教育受助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教育。制度建设及执行过程中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让学生懂得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及时发现学生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典范,在校园内通过板报、橱窗等途径广泛宣传,用学生身边先进感人事迹、真实的感人故事感染学生;注重感恩文化宣传,精心设置标语、图片,展示班级编写的手抄报等,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感恩文化的熏陶。

信息化过程中的隐性教育。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园网络。引导学生参与班级QQ空间建设过程中,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声色俱佳和图文并茂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认同。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实践为切入点,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显性和隐性教育资源,增强感恩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全面提高建设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1]梁祖菲.困境与应对:资助体系下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1.

[2]朱飞,李萍.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心理感受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