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讨和分析

2013-08-15魏珊珊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高技能素质技能

魏珊珊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目前,中国高级技工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技师、高级技师的培养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近年来中国人才结构的一大薄弱环节。中国每年有600万人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但参加高级考试的不足10%。一些特殊工种高级技工已经断档,高级技能的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1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征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主要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教育主要体现在职业性,它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科性和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而是强调职业性,以某一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基础开发教学计划,注重能力培养,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能力素质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培养目标出发,高职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专门应用性人才,即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是一般的操作工,也不是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者,应该是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从高职院校的内部运行来说,应该在类型上突出职业性特征,在层次上体现高等性特点,将职业性和高等性有机结合。

高职院校可以更多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与企业需求相一致,学生可以在实践环节上得到真实环境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还有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形成互动互利关系,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2 创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在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考虑两个出发点:一是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二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又要解决两个矛盾:一是科学知识的无限性和学生学习的有限性;二是市场发展无限可能性与现实就业前景有限性。要达到上述要求,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努力做到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把基础知识的教学和传授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把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和当前就业市场对学生个人技能的需要结合起来。总之,要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建立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新体系,满足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学习形式,它具有鲜明的个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环节。实践型课程应注重与创造发明相结合,选题要注重实效性和创新性,使实践性课程不仅是模拟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得到全方位锻炼。通过实践,可以把例行性思维中的想象转化成实际成果,同时,还能检验和修正创造性思维结果,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探索中抓住创新的机遇。

3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坚持复合型技能与综合职业素质相结合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向综合职业素质发展,精一门专业技能,会几门相关技能,走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之路。在强调共性技能达标的同时,也要创造条件使个人绝技得到创新和发展。为此,对职业资格鉴定也应由单一工种逐步向复合工种转变,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在用人上即越来越细化,又越来越强调综合能力了。职业资格鉴定必须以产业界的需要、生产和技术实际设置为考核目标。过去,传统产业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技能考核都有代表性的典型零件,从易到难,考核等级也依次上升,行业之间相互独立的多,相互联系的较少。以铣、磨、刨、钳工种为例,都有完整的考核系列,这些规范性考核虽能以标准来考核个人的单一操作水平,却往往很难考核出一个人的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经常发生数控车床操作工专业和车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会磨车刀,钳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会磨麻花钻等问题,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单一技能往往与产业界要求和需要相距较远,或根本不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一是突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紧密结合;二是注重专业经验与专业智能的紧密结合;三是强调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紧密结合。要达到以上三个紧密结合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模式,正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模式,选择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内容和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实习、动手、动脑的条件,在教与学的合作中师生之间互助、互动,使学生不断产生新思路、新方法、新体验。

4 形成以实践基地为主的教学工厂

高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使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技能/技术型专门人才在教室里是教不出来的,以教室为主的校园形态适用于知识的传授,而不适应技能的训练,学会技能的实现基本路径是加强实践性教学,即必须在实践基地里练出来。再者根据当前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学生不适合长时间在教室里传授知识,专业课最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化,所以传统的教室形态不适应高职专业教育,需要一些既具有教室功能,又具有实训室功能的场所。现代高职教育要求融入企业文化,将理论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实际工作经历三者结合起来,要有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和融入,所以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即“教学工厂”。根据高职专业课的实践教学时数要超过50%的要求,“教学工厂”的面积理应大于教室面积,高职院校的校园形态应该有别于一般的普通高校,它是以“教学工厂”为主,这样的校园形态才能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需要。

5 结束语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数量更应重视质量,需要全方位的统筹考虑。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实践,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这也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挑战。解决好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难点问题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具有实用性、综合性,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迅速适应岗位工作,符合职业岗位鉴定标准的要求,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1]刘金彪.高技能人才培养初探[J].职业,2011(03).

[2]李晓霞.高技能人才短缺:一个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分析框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04).

[3]张淑春,韩娇,李红侠.试析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1(04).

猜你喜欢

高技能素质技能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画唇技能轻松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