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实验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

2013-08-15王树丽段美洋唐湘如牟英辉沈雪峰潘圣刚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实验室实验教学改革

王树丽 段美洋 唐湘如 牟英辉 沈雪峰 潘圣刚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2)

实验教学在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另一方面,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大都不能适应创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显然,改革实验教学已刻不容缓。高校应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其研究能力。

1 改革旧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受传统教育思想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验、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在某中程度上仍存在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而且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大多数是教师根据实验要求讲,学生在灌输式被动的听,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兼顾每位学生的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改革旧教育观念,从思想上加强教师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班主任、实验教师、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实验能力认识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创新教育,认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另外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优化实验内容和教学体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以“实验课独立设课”摆脱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规范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在课程体系中也要设置反映学科发展和交叉边缘的学科,实现学科内跨系统、多指标的综合,做到基础知识和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实践与创新相结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结构的需求。

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研究能力,必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同时可以把科研内容和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与前沿、实验内容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际操作中按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将有关实验内容综合到各层次实验教学中,并逐步提高操作规范和技能要求,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的要求,压缩验证性实验[1]。首先学生可以从基础性试验中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基础课程的认识;其次在综合试验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整合,从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实验教学为开放式,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实验综合分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参加科研项目,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队伍是实验课程的组织者、规划者、实施者,实验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决定其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实验教师承担大量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教师少,另外实验教学人员也一直处于教辅人员系列,还要做办公室零碎工作,与理论教师相比,实验教学人员处于弱势地位,在待遇和职称评定等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肯定,严重的限制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的发挥,难以促进他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挖掘,因此实验教学的改革应注重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科学规划实验人员的学历、职称、年龄及专业。合理的制定职称晋升标准,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制定良好的政策激励机,以创新成果和价值为评判标准,重点考核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贡献和对实验室工作的研究,调动实验教学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型;加强实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从思想和技术两个方面加速培育实验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实验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实验室教学效果、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和实验效益,推动实验教学持续协调发展[3-5]。

4 健全大型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配置实验教学资源

大多数院级实验室是以系为单位的实验室,存在着“小而全”等问题,导致管理薄弱、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低等问题。毫无疑问,要创新教育就必须加强院级实验中心的建设,将设备集中共用,并配备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操作使用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检查制度[6]。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提高实验设备管理效率和使用效益,实现实验室的资源配置的最大优化,为老师和学生获取实践知识与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科教并重,建立教学、科研统一的实验基地[7],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实践表明,通过改革旧的教育观念,优化实验内容和教学体系,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完善实验条件设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1]段尊群,刘志强.创新实验教学机实验室管理改革探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26(2):128-130.

[2]李瑾.独立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及人才队伍建设初探[J].时代教育,2012(21).

[3]刘修军.高师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4(12).

[4]沈剑敏,陈强,张巧颖.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3).

[5]孙逊,宋雪林,杨玮.高校实验室管理改革[J].中国市场,2007(22).

[6]沈佐湘.实验教学与人才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3(3).

[7]张娅,彭洪.深化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J].实验室科学,2007(1).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实验教学改革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