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几点探讨

2013-08-15陈同强刘振优

科技视界 2013年36期
关键词:价值生命大学生

陈同强 刘振优

(1.赣南医学院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医学院 教务处,江西 赣州 341000)

今年4月份发生在复旦大学的投毒案已于前几天开庭公开审理,人们再一次为受害者的逝去感到痛心,同时也为杀人动机感到困惑和不解。近十年来,大学生自杀、他杀的报道屡见不鲜,而2004年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件更是轰动全国。每次见到这样的报道出现,我们都不仅要问,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吗?心理专家表示,一成以上大学生有自杀意念的现象仍值得社会关注[1]。当今大学生对自我及其他生命体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失,让人不得不反思教育的本质和缺陷。加强大学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1 生命教育的内容

1.1 生命的高度

生命对于人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无法进行,也就没有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古今中外对此不乏论述。如《吕氏春秋·贵生》曰:“圣人忧虑天下,莫贵于生。”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一再说:“生命就是人的最高的宝物。”“人牺牲生命来祭神,只是因为神的眼睛像人的一样,也是把生命看作最高的、最有价值的、最神圣的宝物。”[2]对于个人的生命,个人是无权处置的,而是应倍加爱护。在雅典,自杀者必须在自杀前说明自杀的理由,请示元老会批准。如果请示正式得到同意,自杀才被认为合法;而未经国家批准的自杀则被视为非法,死者不能享受正常的葬礼,尸体的一双手还要被砍下来另埋他处[3]。总之,生命对于人而言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包括自己都没有权利剥夺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

1.2 生命的价值

生命价值论是指以人具有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统一来衡量生命意义的一种观点[4]。生命的神圣性足以说明生命的内在价值,为人的更高级的需求奠定基础。弗洛伊德说:“我们的天性决定了我们的强烈感受只能产生于对比,而不能产生于一种事物的状态中”。所以当没有危害生命的因素存在时,大家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因而很多茫然的大学生由于外在价值的难以实现也否认了生命的内在价值。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呢?在这里必须要明确价值的含义:价值就是客体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能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也就是说,要想实现价值,必须不断地努力服务于他人,与他人形成一种关系。单独的某个人是没有外在价值的,或者说只有潜在的价值,只有当个人的某些属性能满足他人需要的时候,外在价值才呈现出来,这时才会有成就感,才会觉得人生有意义。可见生命的外在价值取决于个人的不懈努力,认为了价值的所在,我们才会去创造价值,才能更加理解生命的意义。

1.3 自我认知

“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前者主要从生物生理学上讲,指人们对生命体本身,包括生理结构、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和情绪的认识;后者主要从社会学讲,指人们对作为社会人的自我周围人际关系的认识[5]。只有形成科学的“自我认知”,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面临的境遇,并做出理性的选择。

1.4 死亡观

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生命。进入小学后,为了让孩子真正明白“死”的状态,老师会把学生带到医院的太平间里,让他们亲身感知什么是“死”。如此这般之后,孩子自然懂得了对宝贵生命的珍惜[6]。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死亡是人的存在的最固有的可能性,因为它是不可取代的;死亡是非关系性的,因为它消除了对世界的全部关系,并把此再抛回到它的孤独中;死亡是不可超越的,因为它意味着活着的实存的最后可能性;此外,死亡是肯定无疑的,但它事实上的降临又是不确定的[7]。很多大学生一旦遇到学业、感情、生活等方面难以化解的问题时,就随意终结自己的生命,认为一了百了,殊不知给家人和朋友带来多大的伤痛。如果在遇到问题时能反向思考,即我都能坦然地面对死亡还有什么问题我不能面对呢,也许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2 大学如何开展生命教育

2.1 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专门开设生命课程,在德育课程中安排心理学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顺应和情绪控制的基本规律,教给他们有关青年期心理适应的技巧,如正视自我、适应环境、培养良好情绪、发展健全的情感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善心理品质。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起源,体验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意识到随意处置生命是轻贱生命,要学会珍爱一切生命。同时,要使大学生获得死亡方面的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知识,理性地思考死亡在生命过程中的角色及死亡的价值所在。其次,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中,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各个方面,构成一种旨在改善生命质量的综合性视角,使相关的内容融入已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并占有足够的地位,从而促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共同发展。

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实践中。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热衷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等。可以根据大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课外活动来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促使其对社会及他人的关心。好的实践教育能带来比教堂教育更好的效果,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对未来的生活有个美好的展望。好的实践活动能使教育事半功倍。

2.2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不仅要提供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重视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还要在构建学校和宿舍的文化氛围中,时时刻刻融入生命教育,处处体现生命价值。它的主要任务是以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激发大学生个体生命激情和创造力,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现实,磨练意志,锻炼品格,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尊严、有责任、有爱心地成长,努力成为探索未知和开拓创新的先锋,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学生能很好地认识到自己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便会更加珍惜美丽而又宝贵的生命。

2.3 建立高校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

高校生命教育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的建立,能够降低校园危机发生的机率,降低危机给学生生命和身心健康带来的损害程度。学校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谐相处,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校平时应多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帮助学生处理好潜在的心理问题。高校间应加强交流,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综合讨论,借鉴好的经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建立合理的干预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减少校园危机。

[1]刘湛.重庆市首份大学生自杀心理调查报告出炉[EB/OL].http://news.sina.com.cn/s/2007-09-10/1046125412045.shtml,2007-09-10.

[2]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10.

[3][4]杜治政,许志伟.医学伦理学词典[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421,81.

[5]郑林娟.从大学生自杀现象谈生命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01),26.

[6]苏婷.教育时评:对生命保持敬畏[N].中国教育报,2004-03-03(2).

[7]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432-433.

猜你喜欢

价值生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