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工类课程改革
2013-08-15李然
李 然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7)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德国20世纪90年代的职教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的教学内容不再按照传统的课程进行构建,工作过程知识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它的重要特色是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建构知识与技能,以行动为导向,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真实的典型的工作任务,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从2008年开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类课程教学改革。
制定符合实际生产的任务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我们制定的实训课题,来源于生产实际,有的项目已经高出中职学校的要求,但由于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仍然给予保留。有用是项目设置的唯一标准,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第一学年电工类实训课题:
1)导线的连接(含5项技能)
2)家庭电路的安装(含2项技能)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含2项技能)
4)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含9项技能)
最有特色的是第4个课题,它包含电动机的点动电路、自锁电路、正反转电路、双重联锁电路、断电延时电路、通电延时电路、Y/△延时启动电路、反接制动电路和能耗制动电路9项技能,9个电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涵盖了常用的电气控制电路。
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也有类似的实训,但一般不会这么全面,而且实训课题的进行以学科体系为基础,通常的课程安排是这样的,第一学期:《电工基础》;第二学期《电工仪表》;第三学期:《电动机结构与维修》;第四学期:《电气控制》,最后在第四学期,在多门常规课程教学之后完成这些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传统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准备得非常充分全面,进行任何一个实训内容都已经足够用,但对一个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学生来说,他要从一个庞大的知识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点,由于知识的庞杂和遗忘以及学习时的盲目性,一年半以后理论对实践的辅助作用已经大打折扣。
课改中实训课题的开展也需要理论知识的辅导,它以知识点为基础。以开展前3个控制电路为例,它需要知识点1:交流电的基本知识;知识点2:电动机的原理与铭牌;知识点3:万用表、兆欧表和钳形表的使用;知识点4:低压控制电器中的空气开关、熔断器、按钮、接触器、热继电器;知识点5:点动电路、自锁电路、正反转电路分析。
知识点的提出基本符合德国职业教育中的 “学习领域”的概念——“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一“学习领域”均以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其基本内容都是以工作过程为取向的,它用一个动态的结构把技能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从学科结构来看,这样的知识点是离散、不连续的,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工作过程看是不离散的,是职业教育应该做到的[1]。
理论教学紧紧围绕5个知识点进行,不过多地涉及其它、哪怕是传统意义上非常重要的理论知识,目标只有一个——为实践服务。为此,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课程局限,摈弃现成的教材,老师自己组织有用的学习资料发给学生,一上课就从交流电的基础知识开始,在学生入校不足三个月时完成5个知识点的理论传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了小组合作、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随后立即安排两周的实训,如期完成3个项目的实训任务。
由于知识点就是为实训任务安排的,它非常有针对性,理论对实践有了明确的指导,并且足够用。
接下来,根据实践需要,增加理论知识点6:三相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连接;知识点7:时间继电器;知识点8:断电延时电路、通电延时电路、Y/△延时启动电路分析。我们用一周时间完成知识点的教学,接着安排两周实训,学生顺利完成后面三个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随后为了完成反接制动电路我们增加了速度继电器的知识,为了完成能耗制动电路增加了整流电路的知识,为了完成电动机的自动往返电路,增加了行程开关的知识等。
可以看出,理论教学突破了一本书一门课的概念,它没有面面俱到,而是随着实训项目的进展逐步加入必须的知识点,使得教学内容非常有针对性,学生的感觉是这些理论知识出现得恰到好处,它们刚好够用,真正体现了“必须”和“够用”的原则,也使许多难点一点点地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分散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庞杂、无针对性的问题。对学生而言,他们越来越明确地知道这些理论知识是他们马上就要用到的,掌握不了这些知识,随即开展的实训是无法完成的,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激发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理论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应用的需要,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服务的[2]。它与传统教学用到的知识是相同的,但讲授的时机却大不相同。以工作过程作为参照系的话,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知识排序的方式发生变化。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老师要根据实践课题的需要,重新组合本专业的知识,为实践服务,改变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格局。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本专业知识的高度熟稔,他必须清楚完成一个实训项目需要哪些理论知识、在哪些传统的课程中找到这些知识和怎样组合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法还要求教师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融知识、技能和素质于一体,教师积累和提升企业经验的压力凸显。为实践服务,理应成为我们职教课堂必须树立的理念。
总之,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职教课程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和谐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普及,也应该成为我们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的方向。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
[2]丘东晓.关于职业教育项目教学实施中的几个问题[J].广州教学研究,总第4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