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化翻译理论在高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2013-08-15何晓婷

科技视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源语归化日语

何晓婷

(玉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随着中日两国交流的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知识又会翻译的日语翻译人才,优秀的翻译人员成了紧缺人才,同时对翻译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翻译是日语教学中应培养的一种基本技能和应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高校日语翻译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日语的理解能力和把日语译为汉语的表达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翻译水平。如何培这样高素质的人才,是教学研究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翻译教学是对学生以往所学知识及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检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能发生质的飞跃。翻译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 翻译理论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教学绝不能离开翻译理论。对此,国内翻译界学者已经形成明确、一致的共识。学习翻译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积淀,还可以使学生认识翻译活动的基本规律,更快、更有效地提高翻译实践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

1 文化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我们所说的文化翻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翻译文化,尽管文化因素的处理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整体上来说,民族文化不能、也不需要“翻译”。翻译涉及的对象只是文字类的文化产品,只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文化翻译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新概念。如果说传统的翻译研究仅仅局限于文本之间的转换,探讨并建立了各种翻译模式,提出了各种翻译标准,研究的对象是一种“纯翻译”,那么文化翻译所研究的对象则是现实的翻译,它不是理想化的实践活动,而是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发生在两个具体文化之间的跨文化活动。对于原作,如何解析它所含的文化信息,将它们传译过来,传译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更是翻译理论中所需要系统解决的课题之一。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又保留文化特色是翻译学中最具争议的问题,同时也是实践中最难完成的一个任务②。

2 文化翻译理论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在日语翻译教学中,为了更好的达到翻译的目的,运用文化翻译理论进行翻译时,通常有两种基本的手法——异化和归化。随着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很多的语言学家以及翻译工作者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不同角度对跨文化交流问题进行了探讨、验证,同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翻译手法手段。“异化”与“归化”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王宁指出:文化翻译策略大体可分为两种,即“诉诸目标语读者阅读习惯的通顺——归化法,和诉诸目标语的转化的抵抗式的异化法。前者代表了一种我族中心主义的帝国主义强势文化策略,后者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结构式的殖民主义翻译观”③。

2.1 归化法

所谓归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的语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其代表人物是奈达。对于赞成归化的译者而言,翻译作品时应排除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的障碍,翻译的责任就是消除语言和文化障碍,让目的语读者接受译作。因此,只追求词汇上的对等是不够的,翻译最终的目的还应是通过将深层结构转换成表层结构或翻译“文章内涵”来获得“文化”对等。

例如:在日语中「腐っても鲷」,译成“瘦死骆驼比马大”。将「ほれた目にはあばたもえくぽ」译成“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些都是用中国读者熟悉的文化形象去调动读者的联想,属于文化翻译中的归化法。

2.2 异化法

所谓异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在译文中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其代表人物是韦努蒂对于赞成异化理论的译者而言,翻译的目的是推崇文化交流,是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源语文化。因此,译者无需为使目的语读者看懂译文而改变原文的文化意象,相反,译者应将源语文化“移植”于目的语文化中,以让译文读者直接理解和接受源语的文化。

例如:日语中的「武士は食わぬど高楊枝」,译成中文“武士饥肠断,依然叼牙签”。又如,日语中的「紺屋の白袴」译成中文是“染房师傅穿白裤”,保留了日语的文化形象,是中国读者接触到了自己不熟悉、不认识的新鲜的形象,属于异化法。

在日语翻译中,异化和归化虽然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但是两者相互之间并不矛盾,可以同时为翻译者所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翻译所有因素的分析和比较,从而使学生可以使用异化或归化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沟通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理解。

3 适度的归化和适度的异化的作用

3.1 适度的归化有助于译文的畅通和读者的理解

归化法有其本身的优越性。对于译者来说,要全面了解一种异域的文化是不可能的。因此译文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变通是必然的。而且,对于读者来说是可以避免文化冲突,从而可以轻松的理解译文。但是如果滥用抽象法,带有文化色彩的替代,忽略源语的文化内涵,损害了源语的民族文化信息,相反,使得译文变得不自然,完全意义上的归化就会丧失原作的风格与情调.

3.2 适度的异化有助于语言的丰富和文化的交流

异化法是以原语或者原文作者为归宿,主要着眼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坚持文化的真实性,要旨在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性和语言风格特色,为译文作者保留异国情调,让读者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情感,更好的体会民族文化以及语言传统的差异性,从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丰富译文语言的表现力。

4 结论

作为日语专业的教师,在高校开设日语翻译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不仅更好的运用已经掌握了日语的基础知识以外,通过掌握日语翻译的基本技巧和重要的翻译理论,并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和对译文鉴赏能力。日语翻译教学中引入文化翻译理论,可使学生们加强对语言功能的重视和研究,从而加强学生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化翻译理论应用于日语翻译教学,不仅能增加课堂的理论性,激发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翻译问题的热情,间接提高日语翻译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利于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作为一名日语翻译教师,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文化翻译理论的介绍,在日语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文化理论对日语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1]穆雷,陈宏薇.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C]//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西科尔斯卡娅.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哲学,文化学与社会语言学角度[J].社会人文科学,国内外文献摘要,语言学,1996.

[3]王宁.解构后殖民和文化翻译[J].外语与外语研究,2009.

[4]王宁.文化翻译与经典阐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刘利国.日诗汉译文化意象的时代语境与翻译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

[7]晏小花.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2.

[8]刘莹.文化翻译的归化与异化[J].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2012.

注释:

①穆雷,陈宏薇.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C]//方法·技巧·批评:翻译教学与实践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②西科尔斯卡娅.翻译理论研究的新趋势:哲学,文化学与社会语言学角度[J].社会人文科学,国内外文献摘要,语言学,1996.

③王宁.解构后殖民和文化翻译[J].外语与外语研究,2009.

猜你喜欢

源语归化日语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伦理视角下电影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归化翻译与江西诗法——以《鲁拜集》的三个七言绝句译本为例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以《红楼梦》三个版本为例探讨亲属称谓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
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翻译“归化”与“异化”的不对称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