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涪陵区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研究

2013-08-15李外禾

绿色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涪陵新城建设

李外禾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408000)

1 涪陵李渡新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实地调研分析,笔者认为涪陵区在新城规划建设的理念、体制机制、要素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条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重视。

(1)规划的引领作用未有效发挥。一是新城规划总体滞后。涪陵区新获批的城市总规修改对李渡新城规划的调整较大,原规划用地35.8km2扩大到60.87km2,新增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渝涪高速公路以北,但该区域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还未编制报批,导致该区域无规划指导,项目无法落地。二是城市布局不尽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新城发展定位经历多轮调整,原有的城市布局与新城规划形成冲突,严重影响新城形象和开发建设。三是现有规划留有遗憾。新城主干道不够宽敞,绿化带普遍狭窄、缺乏层次感,两旁的建筑体量较小、缺乏厚重感,新城总体不够大气。

(2)功能配套不完善。总体上看,新城各项城市功能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和居民均感觉很不方便,吃住行娱乐购物以及教育等基本需求还很难满足,市政设施和商务环境等配套功能跟不上。一是交通滞后。对外:工业园区对外通道不足,园区运输车辆仍需穿城而过,影响新城交通和城市形象。对内:新城南部路网主骨架基本搭建,但主次干道仍需完善,新城北部路网建设尚未起步,将影响开发进度。二是市政建设滞后。受道路建设滞后影响,供排水、通讯、电力、天然气等管网建设跟不上开发步伐,部分楼盘因此不能入住,污水收集率不高,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公厕、垃圾站等环卫设施也严重不足,脏乱差现象不可避免。三是教育资源薄弱。新城中小学校建设速度太慢,优质教育资源奇缺,工业园区不少企业管理人员对此反映强烈。四是商贸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商业设施建设滞后,政策引导不够,缺乏上档次的购物娱乐餐饮住宿服务,新城生活单调乏味。

(3)开发环境有待优化。一是要素供给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资金紧缺、用地矛盾突出。年度用地指标吃紧,征地拆迁矛盾多、难度大,往往造成项目迟迟落不了地。二是市容环境亟待改善。“门厅不整洁”,进出新城路口以及新老城区连接道路视觉效果太差,绿化效果不佳,施工环境问题突出,市政管理亟待加强,新城市容环境给人的整体效果不佳。三是新城开发与大环境的互动性较差,对各类资源的统筹利用不足。首先,新区管委会与区级部门的互动较差。缺少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李渡新区建设事实上成了封闭式运行,各为其政。其次,对新城开发各类要素资源的统筹力度不够。

(4)城市营销的理念不够。当前的李渡新城,还缺乏独特的吸引力,外界找不到兴奋点,投资、消费和人口很难请进来、留得住。一是宣传造势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潜在入驻居民和企业的信心。新城的宣传标语和图片广告还没有把新城建设者的豪迈气势展示出来,李渡新区长期被当作工业园区看待,更重要的是区内外媒体对新城的宣传严重不足,外界对新城的规划建设缺乏了解,对工业园区和新城区的概念含混不清,对新城发展的潜力估计不足,信心从何而来。二是城市个性定位不鲜明。新城未来吸引什么人来居住,没有明确的定位,城市发展的主题仅用“现代”一词来概括,不能较好地彰显气质和风格,缺少独特的文化元素,恐又将回到千城一面的老路。三是精品的缺乏,外界对李渡新城还没有找到兴奋点。从可以预期的环境宜居和舒适度上与江南老城没有本质上的超越,与市内外的先进地区比尚有一定差距;从文化上看,现有居民以就地转户农民为主,城市的文化内涵亟待培育。

1.2 原因分析

(1)城市自身发展的承载能力弱。一是住房建设不足。目前,新区户籍人口7.4万人,加上长江师范学院、第三卫校、职教中心、涪陵高中等师生,常住人口约10万人,与2015年聚集30万人口目标尚差20万人,按人均居住35m2计算,尚差住宅700万m2,除去现在已建、在建和近期待建商品住宅共约150万m2,尚差住宅约550万m2,按最基本的商住比20%计算,还需同步配建商业建筑约110万m2,并在2012~2015年间全部开建方能实现。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按照以上的房建面积要求和地块布局,尚需构建城市次干道约80km,用地面积约4500亩,并需同步完善管网建设。三是人气不旺。学校、医院、商业、餐饮、交通、金融、娱乐等配套设施还很薄弱,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尤为繁重。

(2)城市空间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不足。按照2011年225亿元工业产值这个基数,要在2016年实现1500亿元的目标,4年时间的平均增速要达到50%以上。从企业投入产出的关系上看,目前现有的75家企业协议投入229亿元,达产产能1014亿元,截至2011年底,累计投入183亿元,已完成协议投入的80%,实际产能225亿元,仅占达产产能22%。此组数据反映出产能释放的速度和效果较预期存在较大的差异,要实现50%以上的产值增速,还需要在现有企业产能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和扩充企业增量,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

(3)城市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2012~2016年,正是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的加速期,同时也是新区前期建设贷款偿还的高峰期,两种因素叠加,资金压力很大。就2013年而言,全年预计资金需求约61亿元(其中,偿还银行贷款8亿元),计划融资16.5亿元,加上本级财政可支配财力15亿元,合计可支配资金约31.5亿元,较全年资金需求61亿元尚有29.5亿元资金缺口。目前,新城已无可供抵押的抵押物,再增贷款额度难度很大。

(4)土地指标有限影响城市的扩张。一是用地指标紧缺与用地需求增大的矛盾日益突出。2012年,新城建设约需用地指标8000余亩,由于宏观用地政策调整,用地指标日益趋紧,用地指标争取越来越困难。二是征地拆迁补偿政策与征地拆迁户期望差距越来越大,无理要求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带有抵触情绪,“钉子户”现象比较突出,给征地拆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2 现代李渡新城发展思路、目标、功能定位

2.1 李渡新城的发展思路

加快李渡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统筹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打造重要工业基地、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枢纽作用、增强人口集聚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优势、加快发展”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举全涪陵之力,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李渡新城建设发展,努力把李渡新城建设成为涪陵的现代产业基地、对外开放的前沿重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富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现代化城区。

2.2 李渡新城的发展目标

李渡新城要建成区域城市中心、制造业中心、物流中心、三峡生态经济带发展中心。到2020年,李渡新城要构建起幅员面积60km2的城市发展骨架,集聚人口80万人;涪陵工业园区A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光伏电子、新型材料、物流基地。到2025年,李渡新城要基本建成幅员面积80km2的现代化城市,集聚人口100万人;涪陵工业园区A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李渡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达到40%~50%。

2.3 李渡新城的功能定位

(1)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涪陵李渡沿乌江辐射武隆、彭水、酉阳及贵州的沿河、道真等县,沿长江辐射丰都、石柱、忠县等县,通过渝怀铁路辐射长寿、武隆、彭水、黔江、酉阳、秀山等县,通过涪南公路辐射南川、万盛等市、区,通过涪垫公路辐射垫江县。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定位为——重庆市中部工业优势突出、服务功能完善、生态投资环境良好、社会法治文明、人民生活殷实祥和、集聚辐射力强的大中心城市。以火车北站站前大道、太白大道和长江二桥为城市发展主轴,构建行政服务、商业商务、文教三大中心和李渡城市森林公园、朱家沟生态公园、东宝寨古遗址历史文化公园的三大绿核,形成李渡新城骨架。

(2)三峡库区制造业核心区。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渝委发〔2010〕37号]中提出,要把涪陵打造为江南万亿元工业走廊的核心区,并明确了涪陵“326”工业发展战略,即:发展涪陵工业园区、白涛化工园区、再生有色金属特色产业园等三大工业园区,建设船舶制造和能源保障两大基地,培育装备制造、重要材料、化工化纤、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清洁能源等六大支柱产业。工业园区分为A、B区。A区位于涪陵新城区李渡新区,是涪陵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新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电子、材料、食品医药产业,规划面积20km2;B区位于龙桥街道,与A区隔江相望,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PTA及下游(PE、化纤纺、服装)、现代物流产业,规划面积15km2。

(3)长江流域和乌江流域物流中心。李渡新城是长江和乌江这两条发展轴的枢纽,居两翼与重庆主城的中间地带。枢纽城市的经济价值和经济表现,就是商贸物流中心。李渡新城必须优化环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市场的繁荣发达;促进贸易公司、物流企业发展。利用李渡港口优势,发展进出口贸易、报关报检、货代、仓储、运输、分销配送等业务。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文化、旅游业和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改善涪陵环境,提高涪陵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吸纳更多的外地人来涪陵工作、学习、休闲、观光、度假、购物和居住。只有这样,才能聚人气、旺商气,振兴涪陵的商贸物流业。

(4)三峡生态经济带特色产业发展基地。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我国重要的电力供应基地和内河航运干线地区,在促进长江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建立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区、生态经济区、经济开发区。确立涪陵区李渡新城企业生产扩散区区域为经济开发区,建设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经济增长极。在此背景下,涪陵李渡构建天然气化工产业链,构建中医药及生物医药产业链,构建长江中上游水质保护及水处理产业。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5)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的建立,市委、市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418”战略部署以及李渡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等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提出了要求和形成了需求性动力。在长江师范学院、职教中心、第三卫校等迁进李渡新城后,李渡新城可以打造成重庆市职业教育基地。

3 打造现代李渡新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李渡新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借鉴适合涪陵情况的外地经验,并结合实际,笔者特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品位

(1)加快新城各项规划编制。尽快完善新区控制性详规和部分修建性详规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分区,注意考虑原有城市布局的影响,避免形成新的“城中村”、“城中厂”;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留足绿化用地,保护河流、水体资源,扩大工业园区与新城的绿地隔离;注重交通系统的完善,建议在南北快速通道与其他主次干道连接上合理采用立交方式,真正使新城的主动脉快速畅通起来。

(2)精心搞好城市设计。一要突破园林绿化的传统模式,努力做到用战略的眼光高起点构思,精心搞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对一些重要节点、地段的设计方案,请一些知名单位设计,吸纳多种设计理念,努力提升设计水准。同时,严格设计方案评审,通过专家评审,使园林设计更具时代性和艺术性,体现广大市民的精神追求,体现现代化园林城市的风貌。二要高度重视主干道的城市风貌设计,提高城市品位和文化内涵,注重绿化和建筑色彩的搭配,形成“一街一景”,建议南北快速干道的建筑风格以大气浑厚为主,精心打造一条体现新城现代风貌的景观大道。

(3)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避免追求短期效益、频繁调整。以适度弹性的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刚性,要加强各组团规划的研究,理清各组团的关系,在坚持大的结构框架和组团内关键节点不变的前提下,允许适度调整组团内的规划,以适应长期变化。同时,要强化规划设计管理,建立并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的“绿线管制”制度。凡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园林部门从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植物配置等方面审验其附属绿化工程规划方案,审查合格的加盖“绿色图章”,审查不合格的坚决不准开工建设,从源头上杜绝绿量不达标的问题。

3.2 完善城市功能,集聚城市人气

加快交通、教育、市政、商贸服务等关键功能的配套,力争在短时间内达到基本的人口入住需求。

(1)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工业园区对外通道建设,尽快建成长涪高速公路水磨滩互通立交,规划建设园区过江大桥。加强新老城区的连接通道建设,尽快延伸江南滨江路至长江二桥,缓解聚云山隧道、石龙隧道的交通压力,适时规划新增一条连接隧道。加快新城路网的完善,尽快启动新城拓展区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议由区财政投入促进新城公交上档升级,加密新城至老城的公交线路和班次,双向延长早晚营运时间,提高公交档次,积极发展新城出租车,加强新城公交场站建设,发展长途客运。

(2)完善市政设施。随着道路建设的同时,同步完善供排水、通讯、电力、天然气等管网,协调公共事业单位及时提供服务。完善公厕、垃圾收运系统,提高市政装备水平。

(3)加快优质教育和卫生资源布局。树立教育兴城的理念,以教育吸引人口集聚。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引导江南乃至区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打造一批知名教育品牌。着力建设职教基地,大力引进市内外高校来新城办学。加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4)提速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快中央商务区和社区配套商业设施建设,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吸引一批中高档酒店、大型超市、餐饮娱乐、现代物流、中介等生活性生产性服务商进入,尽快聚拢新城“商气”。

3.3 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潜力

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以开发商的思维推动新城开发,提高城市整体运作水平。

(1)坚持环境先行。璧山等地区和金科等知名开发商的经验表明,要造城,先造景,使环境成为新城开发的第一吸引力。建议尽快补齐新城在绿化、景观以及市容环境上的短板,全力打造宜居新城,与老城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应尽快整治好进出新城路口以及新老城区连接道路的环境问题,打造整洁亮丽的“门厅”;加强新城绿化建设和管护,尽快启动公园、绿地和滨河景观带的打造;提高市政管理水平,加强施工环境问题治理;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尽快启动化工公司环保搬迁,严格控制龙桥园区南岸浦片区工业发展。

(2)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做好资金和土地两篇文章。资金方面: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大力推进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涉及新城建设的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投资、中央投资等有利于形成有效资产的投资应尽量安排给新区开发集团公司;做好“土地财政”的文章,注意把握好土地出让的节奏和时机,利用好环境改善促进土地升值的潜力。土地方面:要加强土地的节约利用,建议对拟搬迁但尚未实质性开工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容积率过低的应收回土地,重新进行统筹规划,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长期闲置、久拖不建的开发用地,应加大执法力度,坚决予以收回。

(3)加强新城开发与大环境的互动。考虑新区专业人才缺乏,建议对新区管理权限进行适度调整,部分专业性强或与新城建设关系不大的管理事务交由区级部门承担,同时建立区级部门合力支持新区建设的机制,扩大区级部门在新区建设中的参与度,形成区内各项政策、资源全面向李渡倾斜的局面。处理好市容环境打造、基础设施投入、商贸服务业发展、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以及潜在人口入住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节奏和时序,并通过政策引导等手段,吸引投资、消费及人口集聚,发挥各类资源统筹的最佳效果。

3.4 加强城市营销,加快要素增长

当今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正全面走向市场化,全国各地加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要素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在几乎同质化的城市化竞赛中,没有兴奋点、没有独特的营销手段,很难吸引外来的投资、消费和人口,就连本地的要素资源也可能“孔雀东南飞”,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营销。

(1)找准城市定位。在城市规划、项目策划、政策制定、文化宣传、舆论引导上烘托主题,提升城市内涵,塑造城市品牌,建设个性化新城,努力将新城建设成为在西部乃至国内有代表性的城市,形成该区在城市化竞赛中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宣传造势。走出去,请进来,利用区内外媒体和名人效应,广泛发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在区内外经常性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把各种会议、赛事、群团活动尽可能地与新城开发结合起来,加强与房地产开发、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把李渡新城打造成各方关注的焦点。

(3)努力塑造城市精品。充分挖掘和开发城市资源,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精心打造一两个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城市景观精品、建筑精品、文化娱乐精品和旅游精品,使之成为李渡新城的名片。

[1]李迅雷.城镇化的思考:城镇化不应行政造城[N].经济参考报,2013-02-25.

[2]吕贤军.“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大都市周边地区城乡统筹规划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3(1).

[3]杨恢武.新时期近期建设规划的特殊定位与工作思路的革新[J].现代城市研究,2013(1).

[4]朱新玲,黎 鹏.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25~128.

猜你喜欢

涪陵新城建设
涪陵榨菜
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
玉树新城
珠江新城夜璀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涪陵:水做的城市 水润的容颜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长江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