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的森林生态经营思考
2013-08-15彭方有毛显锋徐高福江明霞王志平
彭方有,毛显锋,徐高福,江明霞,王志平
(淳安县新安江开发总公司,浙江 淳安 311700)
1 引言
我国现代生态文明已经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文明贯穿成“五位一体”的核心支柱。而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途径和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森林生态经营是林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与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绿色发展的大局相关联。
2 美丽中国,是美的生存哲学
2.1 美丽是视觉范畴
什么是美丽?从字面意义上说,美丽意味着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风度、颜色或声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种感官极为愉悦,对自己来说是视觉的享受[1]。
2.2 美丽中国的基本目标
建设美丽中国,最基本的目标是山清水秀天蓝,片片净水净土净空气,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就是要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老百姓以绿色家园。在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一些山川正在失去丽色。
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这种压力不仅来自我们的目光所及,也感受于我们的呼吸所至。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不是中国发展的选项,但是强大富裕了却付出环境恶化的代价,也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2.3 美丽中国的哲学凝炼与发展思维
美丽是美学,美丽也是哲学。美丽中国离不开秀丽山川、秀美风景,但美丽中国的内涵显然不能止于生态、止于环保。新时期要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要在融入中建设,在建设中融入。孤立地谈生态、谈环保注定是事倍功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真正使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之中。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生态文明建设和谐融入到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这种融入背后,体现的是科学发展的真谛。
3 绿色发展,是绿的行为方式
3.1 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
发展是时代的永恒主题,但如何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又是时代的难题[2]。所谓绿色发展,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发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资源的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绿色发展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步型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的行为方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3.2 绿色发展的基本特性
绿色发展对传统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挑战与变革反映在以下5个方面。一是强调生态与经济的整体性;二是强调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综合性;三是强调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四是强调体制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五是强调社会的公平性[3]。
4 生态经营,使文明融入林业
4.1 森林作为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
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要实现人与森林的和谐共存,就要对森林进行生态经营。而作为有意识的经营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经营目的。但是,森林经营目标的确立,则取决于人们对森林功能与作用的正确认识。森林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是由自然、社会条件、森林生物地理群落的特征所决定的。现代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一般归结为供给、支持、调节、文化四类功能。人类经营森林的目的就在于要合理地、明智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为人类生存和良好的生活服务。这种利用应该是有限的、有序的,以不损害森林生态系统本身为前提的[4],因而也是绿色的、生态的、可持续的。
4.2 森林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森林作用的片面理解和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林业经营以单纯获取木材为目标,造成了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退化[5]。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功能单一,经营效益低下,综合服务功能不强,是制约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瓶颈[6]。
4.3 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体系
从国家层面上,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着力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体系。一是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着力构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以重大工程推动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修复。三是着力构建生态产品生产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四是着力构建支持生态建设的政策体系,确保生态建设有长期、稳定、有力的资金支持。五是着力构建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维护生态正义。六是着力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创新生态文化传播形式和平台[7]。
5 新时期森林生态经营策略
5.1 森林生态经营的提出
森林经营的方法如同其他科学技术方法一样,有其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存在借鉴、继承和发展的关系[8]。一个好的经营方法应当是技术上合理、生产上可行。合理就是合乎科学道理,可行就是经济又可操作。基于美丽中国与绿色发展的理念,森林经营方法必须是生态化的,我们称之为森林生态经营,它与美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德国的近自然森林经营以及结构化森林经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森林生态经营强调务实,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调整与完善森林生态经营措施中,往往还缺少完整的理论依据,需要不断地从实践从中得到完善,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实际操作上更是无法面面俱到,不可能将一个森林生态系统都考虑周全;同样,“近自然”、“结构化”都有其理论体系,由于森林的许多特性,经营者按一个单纯的理论方法进行长久完整操作是十分困难的。森林生态经营是结合林业生产、林地经营管理、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健康经营、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发展等实践需要,综合运用普通生态学与专门生态学的原理,实现绿色发展,使人类有一个山清水秀天蓝的生存环境。
5.2 森林生态经营的目标
森林经营是林业活动的全过程。它包括育种和育苗、整地、造林和更新、森林抚育和保护、直到森林收获。森林生态经营的目的是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一个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它包括树种组成、林分密度、直径和树高结构、下木和草本层结构、土层结构等。就现阶段,我国原始森林很少,以次生林为主,所以作为森林生态经营的最高目标向着顶级森林生态系统努力有十分漫长的路要走,因而一般性目标是建设一种异龄、混交、复层、近自然的林分。林种分类就是粗线条的经营方向,它在实际生产上是很有用的。因为,讫今为止,森林经营措施定性多,定量少,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技术、经济、监管等许多限制因素,森林功能是动态和相互影响的,经营决策只有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完善与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实施,才是符合自然发展与演替规律,真正达到持续、和谐发展[9]。
5例患者病程早期胸部CT表现均为双肺斑片影、小叶间隔增厚(均有不同程度网格状阴影)、蜂窝样改变等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肺部改变逐渐进展。5例患者均出现了ARDS,低氧血症,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其中,3例因呼吸道感染诱发ARDS,2例因肺间质纤维化急性加重诱发ARDS。
5.3 森林生态经营对策
5.3.1 确立以保护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手段的保育方针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森林生态经营的主要目标,是以提升森林的质量和综合功能为主旨,提升林业生产力,所以要确立以保护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手段的保育方针,森林资源保护仍然是我们森林经营的主基调,以结构性调整为目的抚育是我们森林抚育的主要方式。
基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发展包括彩色树种在内的阔叶树和针叶树相结合的混交林,更有利于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为建设“森林浙江”和美丽浙江,目前,一批“高富帅”树种已经被专家们纳入了彩化浙江的调色板。高,是指身材高大的乔木,富指珍贵树种,帅指彩色。重点推荐树种有:金钱松、银杏、檫树、榉树、杂交马褂木、薄壳山核桃、黄连木、香椿、榔榆、朴树、七叶树、枫香、无患子、黄山栾树、乌桕、水杉、池杉、落羽杉、冬青、香樟、舟山新木姜子等。促使浙江的春天青翠欲滴、夏天枝繁叶茂、秋天层林尽染、冬天蓄势待发;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5.3.2 坚持适地适树,分类施策的指导思想
科学经营的前提,是要把我国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的类型划分,按照不同类型,制定科学的经营方针,分类指导,分类施策,以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森林的功能效益。而适地适树是造林的最基本原则,森林生态经营的主要原则还有自然与社会的统一、功能与效益统一、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等。最大程度地减少森林经营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及影响,恢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性。
在营建商品林的过程中,积极推广多树种配置,大力营造混交林,树种选择应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
在重点公益林区,采取卫生伐的形式伐除已被危害的林木,如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等危害木。同时,围绕优化林分树种结构和林龄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开展非采伐的经营活动。在一般公益林区,采取以促进生长为目的的抚育性采伐或更新[10]。
5.3.3 科学抚育改造,发展林下经济
南方林区的针叶林阔叶化改造,要力求建设具有近自然的、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改造时选用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合理安排建群树种与伴生树种,科学搭配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尽量留养天然生长的目标树种,适当保留部分过渡树种,既保证短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也为今后的森林群落正向演替创造理想的雏形,最终构建群落结构稳定、生态功能最大化的森林群落。
经济社会要发展,林农要增收致富,林区要和谐稳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成为森林生态经营的好途径,一个切入点。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小气候的优势,采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果采摘及加工、森林资源采集及加工、生物质能源、森林景观利用等,进一步拓展林业生产空间和领域、缓解保护利用矛盾、放大林业生产潜能、发展林业生产力,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提升林业综合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
5.3.4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完善森林经营保障体系
(1)高度重视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科学编制与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是永续经营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经营盈利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2)实行动态化管理。把森林生态经营看作一个渐进连续的过程加以调控和把握,逐步建立起健康、稳定、多效益并重的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
(3)完善相关政策,全面保障森林生态经营。森林生态经营是林业的长期工作,需要长期持续的政策支持。完备的政策体系是确保森林生态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包括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森林生态经营投入机制。要将森林生态经营作为林业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标准建设、技术培训的重点加以扶持。
(4)加强科技支撑,提高森林生态经营水平。
(5)强化监督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6)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森林生态经营目标责任。
[1]董碧辉.美丽中国,是美的生存哲学[N].钱江晚报,2012-11-14:(A16).
[2]马洪波.绿色发展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J].攀登,2011,30(2):67~70.
[3]薛建辉.森林生态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沈国舫,翟明普.森林培育学(第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5]雷加富.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6]许新桥,赵中华.我国森林抚育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探讨[J].林业经济,2012(12):70~73.
[7]杨丽婷,潘春芳.我国林业将着力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大体系[N].中国绿色时报,2013~01~03:(A21).
[8]惠刚盈,赵中华,胡艳波.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9]李振军.森林多功能经营模式[J].林业实用技术,2013(1):18~20.
[10]代为民,赵 伟,于大炮,等.三区式森林经营模式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启示[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