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水系生态保护的林业调查规划研究

2013-08-15陆发利阚荣飞吴丽云

绿色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经济林水系全市

陆发利,郝 亮,阚荣飞,吴丽云,刘 莉

(1.山东省临沂市林业监测规划站,山东 临沂 276000;2.山东省临沂市林科所,山东 临沂 276000)

1 引言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是山东省林业大市、水资源大市。但从目前全市林业生态建设看,人多地少,森林资源总量不足,生态环境脆弱;从全市水资源安全方面看,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此,开展了沂蒙山区水系林业生态建设现状调查与规划研究,以构建沂蒙山区水系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打造水系绿色生态屏障。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规划范围和对象

2.1.1 调查研究范围

全市林业资源现状、水系分布及生态状况、经济社会基本情况、自然概况等。

2.1.2 规划研究对象

全市范围内水系流域(河流、干渠、水库等)沿岸,其中:山区地形为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防洪线和堤坝以外;平原地形为防洪线和堤坝外侧延伸6km范围内;上述区域的林地、林带、退耕还林地、中低产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用地、农田林网等现状和规划任务;全市范围内水系流域湿地。

2.2 技术路线与方法

采用问题研究与目标导向相结合、规划研究与实施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全面调查分析全市水系分布状况及林业资源现状,制定水系林业生态保护发展目标,进行以水系林业生态保护为目的林业生态建设区域和类型划分,开展重点区位水系林业生态保护专项研究与专项规划设计,研究提出规划实施技术、政策措施。

2.3 规划研究内容

2.3.1 资源调查

调查范围内林地现状和规划对象的面积、数量及分布等;调查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地规划林种、树种和主要造营林技术措施;造林规模、完成年限,湿地保护措施、规模及完成年限;造林与湿地保护工程投资概算;编制各种表格、图件。

2.3.2 规划成果

汇总完成全市水系林业生态保护带建设工程调查规划统计资料;编制完成全市水系林业生态保护带建设工程规划方案;编制完成重点区域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规划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自然概况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17°24′~119°11′,北纬34°22′~36°2′,南北最大长距204km,东西最大宽距161km,辖三区九县,181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019.4万人,总面积17184.1km2。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自北而南,有鲁山、沂山、蒙山、尼山4条主要山脉呈西北东南向延伸,控制着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以沂沭河流域为中心,北、西、东三面群山环抱,向南构成扇状冲积平原。境内山多河多,山丘面积占总面积的62%,平原面积占38%;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沂、沭河纵贯南北。

临沂市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年平均日照时数2421.2h,﹥10℃的积温4409.1℃,无霜期为180~230d。年平均降水量886.6mm,其中6~9月份降水量占78.5%。由于降水集中,暴雨频繁,对土壤的剥蚀力强,极易形成水土流失。

3.2 森林资源现状与森林植被类型调查分析

3.2.1 林业资源现状

全市国土总面积1718410hm2,林业用地478559.4hm2,占总面积的27.85%。在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399374.6hm2,占总面积的23.24%;疏林 地 2673.4hm2,占总面积的0.2%;灌木林地21793hm2,占 总面积的1.3%;未成林造林地10374.9hm2,占总面积的0.6%;宜林地41228.1hm2,占总面积的2.4%。在非林地中,农田林网已网面积109595.9hm2,林网覆盖折实18101.9hm2,农林间作35062.2hm2,间作覆盖折实5630.5hm2,村镇树28951万株,折实面积92704.8hm2。森林覆盖率达24.1%,林木绿化率达31.3%。

有林地面积中,乔木林面积399172.1hm2,其中纯林面积385406.9hm2,混交林面积13765.2hm2;竹林面积202.5hm2;灌木林地面积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 积 15382hm2,占 70.6%,其他灌木林地面积6411hm2;宜林地面积中,宜林荒山荒地面积41222.4hm2。

3.2.2 森林植被资源概况

临沂市属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区。区域内植被多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生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有59科87属188种,草本植物有20科50属200种。

3.2.3 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种类

全市植被类型复杂,防护林、用材林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分7个植被型、8个群系纲、16个群系组、27个群系。流域区内乔木林主要包括针叶林、落叶阔叶林2个植被型,其中分松林、杨林、刺槐林、栎林4个群系组,共有黑松林、赤松林、油松林、落叶松林、黑杨林、毛白杨林、刺槐林、麻栎林、栓皮栎林等10个群系。灌木有30多种,主要包括灌丛、灌木草丛两个植被型。

3.3 林业生态状况分析

3.3.1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态功能脆弱

全市人均森林面积391.9m2,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7%。全市有41228.1hm2荒山未绿化,面积大,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水库周围及主干河流两侧山地丘陵,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全市平均年土壤侵蚀模数3522t/km2·年,土壤侵蚀总量6053万t,土壤氮、磷、钾肥流量按标准化肥计达66.8万t,占年化肥使用量的50%左右。

3.3.2 森林质量不高,生态防护功能偏低

在现有森林面积中,纯林面积385406.9hm2,占96.5%;混交林面积13765.2hm2,仅占3.5%;经济林179200hm2,占44.8%,森林内部结构不合理,生态防护功能偏低。特别是现有经济林多采用传统的土壤清耕管理制度,土壤裸露,径流调节功能弱,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效果差,生态保护功能低。

3.3.3 毁林开荒问题突出,林业发展空间不足

部分地区重开发轻保护,重产业轻生态,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问题突出。特别是贫困偏远山区农林经营方式落后,广种薄收,形成了“森林-灌丛-耕地-裸岩石山”植被演替现象。开发建设挤占耕地、耕地挤占林地时有发生。目前全市现有耕地中,2~6°缓坡地占21.5%,6~15°斜坡地占9.8%,>25°陡坡地占2.5%,而现有林业用地即使全部绿化,森林覆盖率也只有27.85%,林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3.4 水系分布与生态状况分析

3.4.1 水系分布状况

全市境内水系发育呈脉状分布。主要河流为沂河和沭河,有较大支流1035条,中小支流15000条,其中10km以上河流321多条。建有大型水库7座,中型水库29座,小型水库899座,总拦蓄能力3.4×109m3。

3.4.2 水系生态现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水系生态建设滞后,河流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山区等生态敏感区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719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40%以上。特别是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侵蚀模数偏高,是全省水土流失主要地区之一。

3.4.3 水系林业生态建设状况与潜力

全市水系河流、环库总长度6993.5km,可绿化总长度9185.7km,水系保护区域总面积996801.8hm2。区域中,林地总面积为466660.3hm2,其中有林地面392803hm2,灌木林地面积21590.2hm2,疏林地面积2300.1hm2,未成林造林地8122.5hm2,宜林地面积为38784.1hm2;非林地面积530141.5hm2,其中退耕还林地16694.9hm2,产业结构调整土地38067.2hm2,农田林网已网面积95357.9hm2,需完善63265hm2,未网52989.4hm2。

3.5 生态功能区与重点保护区区域划分

3.5.1 生态功能区划

(1)西北部山地生态功能区。包括蒙阴、沂水、费县、平邑、苍山县北部和沂南县西部,总面积6874km2。区域特点以山区、丘陵为主,可耕地少,土壤肥力较差,水资源利用系数低,是临沂市的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地区集中分布区。

(2)沭东丘陵生态功能区。包括莒南和临沭东部,总面积5498km2。区域特点耕地面积少,山坡地开发较多,森林覆盖率低。

(3)沂沭河冲积平原生态功能区。包括郯城、沂南东部、苍山南部和临沭西部,总面积3712.4km2。该区域为沂河、沭河形成的冲积平原,水网密集,地势平坦,是农田防护重点区域。

(4)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区。包括兰山、罗庄和河东区,总面积1785.6km2。该区域经济基础较好,城市化水平高,是临沂市的经济中心,具有人口密集、水系密集、交通密集、企业密集、建筑密集等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3.5.2 重点保护区域

(1)水源涵养区。包括沂河、沭河等主要河流源头和沿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重点是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开展农林生态经营示范,降低源头径流能力和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控制水土流失。

(2)重要水源保护区。包括主要沂、沭河等河流湿地和岸堤水库、跋山水库、许家崖水库、陡山水库、会宝岭水库等汇水区域。该区重点是严格保护现有沿河环库林带,维护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库区植被生态系统,治理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生态退化区。包括西南部抱犊崮低山丘陵区、沭东丘陵区。该区是全市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发展生态型经济林,营建水土保持防护林,全面控制水土流失。

4 规划设计

4.1 规划设计总体思路

运用林学、环境生态学、工程学原理,以改善水系生态环境、保障水系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建设水系林业生态保护带和流域大型林区为重点,在提升改造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加强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建立以防护林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合理配置,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水系林业保护体系,构筑水系绿色林业生态屏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2 规划设计方案

4.2.1 建设总任务

到2015年,全市水系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共完成新造片林97084.7hm2,其中:防护林65830.8hm2,用材林9361.2hm2,经济林21887hm2,特用林5.7hm2;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15254hm2,新增折实面积10345.45hm2。水系保护区林木绿化率达到37.4%。新建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26处,面积69131.3hm2。湿地保护面积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70.1%。

4.2.2 重点工程规划设计

(1)沿河环库林业生态防护林带建设工程。沿河流两侧建设河流防护林带。沂河、沭河等主要河流两侧,每侧营造不低于50m的主林带,其他普通河流和干渠两侧,每侧不低于30m。环库建设水源保护林带。在岸堤、跋山等7座大型水库周围建设不低于500m的主林带;上冶、石岚等27座中型水库,建设不低于200m的主林带;899座小型水库建设不低于30m的主林带。根据不同地形设计相应林种树种,山丘陡坡、瘠薄丘陵区段营造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坡度较缓、立地条件较好的山坡脚及丘陵地营造经济林、用材林;农田平坦地段发展农田防护林带、林网;城区、乡镇驻地等重要节点,以景观园林绿化为主,栽植彩叶、观花观果或常绿的风景观光林。树种设计,山丘地段以黑松、侧柏等防护树种为主,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发展桃、杏等经济林树种,片状栽植;平原地段以杨树、银杏等乔木为主,配以常绿树种,带状栽植。

(2)封山育林工程。封山育林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是多快好省培育森林资源、恢复植被的重要方式。工程规划以西北部山区和沭东丘陵区为主,范围包括境内立地条件差、人工造林难度大、且有天然乔灌木生长的荒山及流域内现有的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封育区以封为主,封、造、抚育、保护并举,使区域内的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全面提高生态防护效益。通过封山育林,充分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消除和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破坏,达到流域区乔灌草生长速度加快,森林植被覆盖度大幅提高,生态环境得以快速修复。

(3)退耕还林工程。25°以上陡坡耕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退耕后发展生态防护型、生态经济型防护林;25°以下缓坡地退耕后,在保证整体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以发展经济林、用材林为主。在水库周边景观点,栽植观叶、观花、观果等风景林;对山区村镇有限的平缓粮田,实施地边地堰绿化,以发展生态型经济林为主。通过退耕还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集约型高效林业,培育核桃、板栗、金银花等经济林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水系生态环境的保护。

(4)荒山造林绿化工程。荒山造林采取以造为主,封造结合,分类实施策略。高山陡坡采用生态防护型模式,在适于旅游资源开发的山脚、坡角地采用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相结合的模式,一般地区采用生态经济型模式。生态防护型配置方式为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固土保水能力强的乡土阔叶树和乡土针叶常绿树种,块状、带状混交;生态景观型配置方式为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乡土彩叶、观花、观果阔叶树种和乡土针叶常绿树种,块状、带状混交;生态经济型配置方式为经济、生态兼用的乡土阔叶树树种。工程设计将荒山绿化与发展旅游业,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特别是广大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5)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以沂、沭、祊、汶河等河流为重点,梯度建设建设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工程建设在截、蓄、导、用工程的基础上,设置净化、景观、修复三大功能区。净化、修复区通过种植以芦苇、芦竹、蒲草、苦江草为主的挺水植物,以睡莲、菱角、芡实为主的浮叶植物,以当地生长的眼子草及轮叶黑藻、金鱼藻为主的沉水植物,形成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立体搭配的优化配置,建立起生态群落净化区,充分发挥生物生态群落的净水作用,以此形成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湿地生态系统。

4.2.3 重点示范区设计

(1)生态型经济林示范区。运用生态学原理,按照绿色无公害经济林生产标准,对流域内现有经济林落后的管理经营模式进行改良,规划建立符合水源保护要求的绿色无公害生态型经济林示范区。通过采用果园生草等技术,改善果园生态,增强经济林园地径流调节功能,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截留降解经济林园地残留农药,增强净化水质的功能。通过采用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实行林果病害综合防治,特别是生物防治技术,禁用高剧毒、高残留农药;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改善用肥结构,科学施用化肥,减少化肥用量;苹果、桃等实行果实套袋,减少用药次数。以此全面降低各种化肥、农药残留对水环境的污染,既可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提高经济林产品的质量档次,提高收益。既提高了经济林的生态保护功能,又增加农民收入。

(2)中幼林抚育示范区。中幼林抚育是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有效措施。设计建立中幼林抚育示范区,解决重栽轻管、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的问题,提高造林效率。幼林抚育采用松土除草、补植补造、间株定株、割灌修枝等技术措施,以促进林木生长;中林抚育主要采用定株、割灌、修枝打叉、抚育间伐等技术措施,由单层纯林向复层群落结构转变,增强生态防护功能。

(3)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引入森林健康经营理念,建立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森林健康经营的目标是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森林健康经营,就是要把低质低效的林分转变为一个结构比较合理,养分循环比较通畅,生态系统比较完备的,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一个健康的森林。采用森林健康诊断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系流域各类森林的功能定位,采取相应的技术模式进行改良,实现流域内森林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全面提高流域区内现有林分的质量,充分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或产业活力。

5 规划效益预测

(1)规划设计了五大林业生态保护重点工程,规划植树造林1.07×105hm2,林木绿化率由31.3%提高到37.4%,增加6.1%,可形成比较完备的水系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山丘地区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将大幅度增强,平原耕地、水网将得到有效保护。规划新建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26处,面积69131.3hm2。湿地保护面积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70.1%。实施后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净化水质的功能进一步加强。

(2)规划实施后,发展干杂果经济林面积21887hm2,稳产后平均生产干杂果6000kg/年·hm2,可生产干杂果品1.31×105t/年,产值达3.94×108元/年;规划设计的1.2×105hm2无公害生态型经济林改型改造示范区,每公顷可增收1500元以上,降低成本750元以上,可增收节支2.7×108元。新增用材林面积9361.2hm2,林网折实面积10345.45hm2,平均蓄积生长量按18m3/年·hm2,蓄积生长量可达1.86×105m3/年;新建防护林65830.8hm2,平均蓄积生长量按6m3/年·hm2,蓄积生长量可达3.95×105m3/年。

(3)按照《山东省森林与湿地资源价值核算报告》(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4)对规划林地、林网植树中能单独核算的项目进行计量,规划实施后,涵养水源、保育水土、农业防护、净化环境、固碳价值等森林生态服务间接经济效益每可达2.95×109元。

[1]张 奎.建设绿色生态林业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1(12).

猜你喜欢

经济林水系全市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花博园水系整治工程中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