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管理”的视角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2013-08-15陈雅英
陈雅英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对企业来说,如何吸引、开发、激励、留住人才是最重要的任务。目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是最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更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企业若能够聚集这种人才,尊重和爱护他们,为他们提供发挥自身能力的平台,那么企业就能腾飞,产品就能赢得市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应社会之要求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即完成其为股东利益服务的经济责任,并且能遵守法律,重视伦理,致力于公益事业,即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包括雇员(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社区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其他社会共同利益,本文从人本管理的视角阐述企业的社会责任。
2 人本管理的主要内涵
“人本管理”理论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行为科学基础上升华形成的新的管理理论,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或者说事一种人性化的管理。
2.1 企业的主体是人
把人的要素放在中心位置,要尊重人,尊重人的独立人格和应有的尊严和权力是一切企业行为的基础,要尊重每一名员工,还要尊重每一位消费者,每一位用户,这是现代社会对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企业自身获得发展的条件。
2.2 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
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要对每个企业的发展能力、设备固然重要,而知识和能力更为重要。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的潜力,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形成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及员工拥有共同的目标。最大限度得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才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3 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人
实现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实现员工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性化管理”就是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思想和模式。
早期的管理者把人看作是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对人的刺激,把人看成是和机器一样的工具。但随着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的发展,从管理学和管理心理:马斯洛的需要理论、x理论y理论权变理论、学习型组织等理论[1],随时代的进步的一些理论的出现使人们深刻的认识到,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一个经济社会、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能。就是企业在计划、安排、组织、监管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进行柔性的人性化、知识化的管理。人不仅仅具有生产性,还具有社会性。
3 人本管理的现实意义
3.1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引起人本管理模式的变化。现代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经济一体化逐步形成,为人才展示才华提供了更加广泛的舞台和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体现出依靠激励、情感、尊重等为特征的柔性管理。
3.2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1)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需要。一方面是用户的竞争。用户不仅有价格、质量的考虑,而且对产品的特性和服务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树立以用户为本观念是企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不仅要体现人的岗位需求,还要体现人的社会需求和人身发展需求,创造一种理解与尊重、欣赏与互动的管理环境,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
(2)市场经济的开放性需要。要求以人为本管理的多元性。市场经济改革了企业产权关系,产权关系的变化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市场经济的平等性需要。首先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同时要尊重人的个性,使人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有贡献社会的成就感,有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其次,要对人才进行市场化管理,把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引入人才管理之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作用,体现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价值[2]。
3.3 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途径
(1)人的能力的发挥程度,决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人的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调动。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多方面地满足人的需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推动经济的作用日益明显,这就使企业管理必须考察知识活动过程,但知识的载体是人,所以研究知识活动规律的同时,应尤其注重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致力于提高人的素质。在知识经济这个时代里,人的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就是增加人力资本和培养团队精神。而竞争的最终目标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可以通过各种教育途径来逐步改善。
4 企业的责任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关于企业责任的界定在不同的时期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公司社会责任缘起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波利和多德教授进行了一场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论战。认为,公司是一个既有社会服务功能、也有营利功能的经济组织。公司经营者应承担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多德反对股东至上,认为董事作为受托人,他不是为股东而是为他们的公司承担义务。20世纪60~70年代,由波利和多德引发的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争论继续,多德的社会责任观逐渐得到认同,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利益相关者理论依托契约理论和产权理论,又对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传统观点提出了严峻挑战,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界定奠定了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要满足股东的利益诉求,也要顾及利益相关者(债权人、消费者、雇工、环保、社区等),要谋求企业和社会、环境等的和谐发展。20世纪80、90年代,以宾西法尼亚州立法为先导,29个州开始了修改公司法的浪潮,新的公司法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为股东服务。从以上思想渊源和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具有且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义务,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3]。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提出了节能减排、低碳的新要求,从而进一步拓展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范围。笔者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
(1)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处于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的最底层,反映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单元要履行一定的经济职能,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及服务,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等。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除一般经济责任要求外,企业还需要在提供产品及服务的过程中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企业所需要履行的经济责任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低碳化的产品及服务;提升营利能力,创造利润,促进经济增长;巩固市场地位,获取及保持竞争优势;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为股东、债权人、员工服务。
(2)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处于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的第二层,反映企业要遵从社会的期望,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获取经济利润。企业需要履行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在提供产品及服务的过程中遵守有关环保法规及标准;遵从政府其他法律法规,合法经营,合理参与市场竞争,遵从行业管理规范。
(3)道德责任。道德责任处于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的第三层,反映企业要遵从道德标准及规范,尊重和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员工、股东和社区等)的道德权利,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平公正的期望。企业需要履行的道德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将“低碳”融入企业价值观念;将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纳入企业经营目标;约束企业经营行为,形成低碳发展模式;尊重和保护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首先,企业对股东的责任。企业首要的责任是维护股东的利益,承担起代理人的角色,为股东利益服务,这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其次,企业对员工的责任。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就是员工权益,员工权益的核心内容是参与、监督和分享权。因此,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起点出发,构建股东、经营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一起参与的共同治理、权益分享机制成为大势所趋。再次,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消费者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虽然拥有“看不见的手”制约企业,但大多数消费者缺乏专门知识和必要手段来完全了解产品的情况,因此,企业应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做好售后服务,及时为消费者排忧解难;还要通过提供产品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健康的消费理念,并将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公德通过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传播给消费者,进而向社会扩散。
(4)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人类生产与资源环境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环环相扣始有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之协调。工业文明是一个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为特征的时代,在让人类充分享受工业文明的同时,出现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这些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节省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各界的一致共识,而实现当前与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积极培养社会公民的环境意识、倡导社会公民履行环境责任,已成为全世界每个国家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是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统一,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注意保护与治理环境并重,生产过程中采用环保生产技术,及时有效地处理产生的“三废”;企业更要大力开展资源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5)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企业与所在社区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治安环境等有互动关系,应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企业及其经营者应兼顾企业生产和居民健康生活,不能以破坏居民生存环境或牺牲居民的安居乐业换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从所在社区招聘员工,积极支持所在社区的各项建设,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为所在社区的繁荣发展提供支持等。
(6)慈善责任。慈善责任处于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的最顶层,反映企业要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及公益活动,促进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企业需要承担的慈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及慈善活动;将责任融入企业文化,号召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关注社会民生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厉行低碳,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Chuck Willians.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胡国顺.浅谈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的人本管理机制[J].品牌,2011(4).
[3]李素蕾.人本管理在建筑业VE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4).
[4]田中仁.企业信息化与人本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