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初探
2013-08-15廖科
廖科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1 引言
地球上不同民族的原始先民都曾做过类似的梦,那就是幻想最理想的生存空间——乐园。无论是犹太教、基督教里的《圣经》所描述的生长着各种花木、长着好吃果子的伊甸园,还是伊斯兰教所描述的种植奇珍树木、秀丽河川的天国乐园,以及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植有蟠桃树的瑶池仙山。这一切无不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从这些先人们的描述里,我们可以看出植物景观是营造一个好的居住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要素。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不断进行的城市化,新的建筑技术、材料技术、机械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人们拥有了足够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去更好地实现先民的梦想营造出美好的居住环境,但是环境污染、生态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对建设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植物景观以其自然美和生态美构成居住区环境的主调,成为居住区环境景观的主体,能否合理恰当地选择植物并进行合理的植物景观营造不仅是居住区景观成败的关键,还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地域特色
作为有着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园林源远流长,笔者认为传统包含几千年积淀的本土风俗,文化价值观,审美观,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东方的古典园林传统元素实际上从未离去,它以精神灵魂的方式一直依存于“现代性”都市躯壳中[1]。为了一个好的景观噱头,花费大力气,巨额资金,引入外地树种,或者设计大草坪,大景观水面,搞所谓的“欧式风格”、“热带风格”,最后成本高昂也不便于维护。效果与设计想去甚远。
2.2 绿化设计缺乏“以人为本”
由于受到商业因素的影响,许多小区开发者都把销售中心、居住区入口处,或者比较明显的地方作为绿化景观关注的重点,不惜重金引进大量昂贵的大规格加拿利海藻等大树、名树来提高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含金量,而对宅旁绿地则轻描淡写,一片草坪或者混入一点整形小灌木。宅旁绿地作为与小区居民最接近的绿地,每天进出的必经之所,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其实更应该受到关注。
2.3 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失衡
许多园林绿化者或决策者生态意识差,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在小区景观上不以植物为主,而是人为强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喷泉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城市中本已失衡的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比例更加失衡。
3 解决对策
3.1 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
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应该尽量采用“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小区现场实际立地条件合理选择有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和花卉。不仅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成活率,还有利于降低绿化费用而且有利于养护管理;在植物体量上注重合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搭配。乔灌草合理的搭配能有效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城市绿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更大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有助于形成稳定、可持续性的植物群落;此外在植物选择上还应做到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常绿植物与开花植物的合理搭配,使得景观四季富于变化灵动。
3.2 实现植物景观功能
居住区植物景观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更具有功能性和实用性,所以应通过分割与渗透等手段合理划分户外绿化空间。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活动时的需求和感受[2],营造出具有休闲交往、安静独处、运动健身的不同功能空间,当人处于静止状态时,空间中封闭的部分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开敞部分则增加人们交往的生活气息,当人在流动时,分割的空间可起到抑制视线的作用。
3.3 营造植物景观园林美感
中国园林景观从来都是功能与艺术的结合,一段素瓦一片墙几棵竹是园更是一幅画,传统园林朴素下深藏的文化与意蕴美感都给当下的小区植物景观营造以启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园林美是一种自然与人工、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融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学、美术、音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美。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在营造手法上应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实现人们居住环境功能的同时,通过巧妙的植物景观设计来实现植物景观的意境美感。
4 结语
现在环境景观工作都是在建筑单体完成之后再开始工作,设计者与施工者往往也是各自为政缺乏配合沟通,使得最后呈现的景观效果不理想,竣工后和设计阶段的预想差别较大,缺乏景观整体感。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对提升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有所借鉴,让优美怡人的环境景观在我们手中诞生。
[1]边文娟.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生命力[J].现代园艺,2011(21):85.
[2]张巧莲.居住区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2010(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