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油松实生苗培育技术
2013-08-15刘生烨
刘生烨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城郊林场,陕西 榆林 719000)
1 引言
油松为松科,常绿乔木,原产中国,自然分布范围广,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榆林、四川北部等地均有分布。油松为阳性树种,浅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25℃的气温下均能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2.1 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在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临近水源,土层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或中性沙壤土上。
2.2 土壤处理
榆林地区4月底至5月初,在前一年秋季深翻的圃地上施足底肥,有机肥优选,也可采用尿素225~300kg/hm2,配以磷酸二铵150~225kg/hm2施肥。然后用375~450kg/hm2的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拣除土壤中石块、树根、杂物后,进行做床。苗床宽1.2m,步道宽0.3m,高0.2m,床面要求细致平整无杂物,且上松下实。
2.3 种子处理
2.3.1 种子消毒
消毒前,用温水浸泡油松种子2h,每隔20min搅拌一次,捞出漂在水面的空种粒。然后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h进行消毒。
2.3.2 种子催芽
将消毒后的种子放至种箱中,堆积进行催芽,种箱上可覆盖编织物以防止阳光直射,每日洒水3次,保证箱内湿度在70%左右。约7d左右,待种箱内1/3的种子咧嘴发芽,即可播种。
2.4 播种
以五一节前播种为宜,播种前对苗床浇一次透水,待湿度合适后,对苗床进行平整,即可播种。播种量为225kg/hm2,采用横条式宽幅密播,播幅宽10cm,行距15cm,深约2cm。播后用筛过的细沙覆盖,厚度不超过1cm,然后用麦草覆盖。
2.5 幼苗管理
2.5.1 出苗期
15d左右开始出苗,此时要有专人守候,防止鸟类啄食和鼠害。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除草要细致,谨防将幼苗拔出。适时浇水,保证床面湿润。
2.5.2 幼苗期
幼苗大部分出齐后,将覆盖的麦草除去,进行遮阴。可采用高15~20cm的平顶式遮荫棚,棚顶可采用竹竿编制的竹帘,透光度要求在20%左右。此时,浇水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墒情,适时浇水。及时除草,防鸟鼠害。
2.5.3 越冬期
11月下旬,土壤结冻之前,进行冬灌,越冬浇水要求浇透,灌足,以防止生理缺水,冻拔和翌年晚霜危害的发生。
2.6 常见病害管理
2.6.1 油松松针锈病
松针病初产生淡绿色小斑,后产生黄褐色丘状突起,常排成一行,这是病原锈菌的性孢子器。春季在丘疹状的性孢子器的对侧,产生由黄白色变为桔黄色的疱囊,即病原菌的锈孢子囊。囊破后,散出黄色粉状的锈孢子,最终只剩下锈孢子囊的包被,白色膜状。待包被失去后,松针常常枯萎变黄褐色并早落,偶遇春旱时,病情虽然发展缓慢,但病树新梢生长受阻,2~3年后病株死亡。
防治时间:7月中下旬油松发病季节。
化学防治:喷洒1∶1∶170的波尔多液、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1000倍液,隔半月1次,共喷2次~3次。
生物防治:避免营造油松和黄波萝的混交林。
2.6.2 油松落针病
染病初期针叶上出现淡绿色小斑纹,很快变鲜黄色,后病斑逐渐扩大,变淡褐色及至灰色,后期针叶上产生许多黑色横隔段线和椭圆形病斑,全叶枯黄,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粒(分生孢子器)。
防治时间:6~7月子囊孢子散发高峰之前。
化学防治: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500~800倍液、70%敌克松500~800倍液、65%代森锌500倍液、45%代森铵200~300倍液等。
生物防治:加强营林措施,多营造混交林,避免纯林;加强幼林管理,及时清除生长重病枝条。
2.6.3 油松毛虫
防治时间:4月下旬~5月上旬,7~8月。
(1)化学防治。阻隔法。秋季幼虫下树前或春季幼虫上树前,用毒纸绳或毒纸环捆绑在树干上,阻杀下树越冬及上树危害的幼虫。喷雾法。用25%灭幼脲3号或高渗苯氧威等喷雾。
(2)生物防治。营造针阔混交林。卵期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其他生物制剂,人工繁育释放赤眼蜂每公顷60万头左右。
2.7 苗木移植
为保障造林成活率和培育优质壮苗,要对留床苗进行换床移植,以三年生移床苗为好,1hm2播种苗可移植10hm2左右,移植时要随挖随植,保证苗正根舒,踏实不透风,移植后立即浇透水。
2.8 苗木出圃
出圃及上山造林更新成苗的苗龄以5~6年生为好。要求为顶芽饱满,根系发达无损伤,杆形挺拔,具有生活力的苗木。
3 结语
油松为常绿乔木,黄土高原有大面积的天然林分布和人工成片林。油松耐寒性较强,垂直分布在海拔2400~3500m之间,适合我国西部地区生长。随着西部开发、“天保”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建设的实施,油松已成为榆林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大力发展榆林油松实生苗培育,不仅可以为榆林的绿化工作提供大量优质种苗,解决油松种苗稀缺的现状,同时通过有性繁殖培育出的实生苗,由于分离引起变异,可从中选育优质品种,培养优良的无性系,进一步扩大生产和提高种苗质量,从而保证油松种苗的供应和栽植后的成活率,意义重大。
[1]俞 玖.园林苗圃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尤文忠,刘明国,李宏映.半干旱地区不同油松混交林的油松生长特征及植物多样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6).
[3]张金善,秦莲萍.榆林油松育苗技术[J].中国林业,2010(12).
[4]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植物志[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
[5]杜 娟,郭红珍,高宝嘉,等.不同油松纯林中油松毛虫的遗传多样性及环境因素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