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2年龟兹石窟研究综述
2013-08-15马依然加怕
马依然·加怕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与民族学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处,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道。有这样优厚的地理与文化地位,它凝聚着多元文化特征。其文化特征主要是古代佛教文化、佛教石窟壁画、石窟题记、乐舞、文物、诗词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主意,并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这里成为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研究的文化中心。下面笔者把2005—2012年间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便学者们了解龟兹石窟的研究动态。据统计,在今库车境内,五处石窟遗址,即库木吐拉石窟,森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赫石窟,苏巴什石窟;在近百城境内有三处,即克孜尔石窟,温巴什石窟和台台尔石窟。由于整个龟兹石窟中,拜城境内的克孜尔石窟占重要位置和价值,研究成果中占多数比列。综述如下:
龟兹石窟的外来文化因素研究:彭杰《日本大谷探险队所获汉文佛典与龟兹汉风壁画》(《西域研究》2008年03期)本文利用刊布的大谷探险队所获汉文文书,结合汉风壁画的有关材料对此问题进行初步讨论。《龟兹佛教艺术多种文明交汇的见证》(《中国文化遗产》,2007年第01期,中详细分析库木吐拉、森木塞姆、苏巴什和克孜尔石窟的佛教文化特征,并证明龟兹石窟的多元文化因素特征。郭萍《从克孜尔石窟壁画看龟兹地区粟特艺术的传播》(《西域研究》2010年04期)、霍旭初《克孜尔石窟故事壁画与龟兹本土文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这两篇论文克孜尔千佛洞中占多大部分的佛教故事来分析克孜尔千佛洞的本土文化,最后得出克孜尔石窟的文化基础是本土文化龟兹文化是依赖本土文化发展的结论。以上的学术成果基本上分析外来文化在龟兹石窟艺术文化中占得地位。
龟兹石窟与其他石窟相比研究:广中智之《龟兹石窟壁画中的猴子骑动物图像——兼论于阗与龟兹的比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4期)本文根据对龟兹石窟中猴子骑动物形象的考察,比较于阗与龟兹石窟中的猴子形象。学者王征的《巴米扬石窟和龟兹石窟壁画风格技法的初步比较》(《美术观察》2008年04期)、《巴米扬和龟兹佛教艺术比较研究》(《西域研究》2009年04期),这两篇论文认为从人体造型方面有些共同点,但是不多;以上学术成果表明巴米扬石窟与龟兹石窟明两个都是佛教文化的遗迹,虽然有一些共同点但是还有一些艺术风格、艺术技术等方面有区别,避免不了相互的影响。
龟兹石窟壁画的宗教因素研究:张素琴《龟兹石窟中的道教因素》(《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04期)以龟兹艺术在容纳的过程来提出中道教文化对龟兹石窟的影响。李瑞哲《龟兹弥勒说法图及其相关问题》(《敦煌研究》2006年04期)文中提到,克孜尔的三个洞窟中反映出来的弥勒信仰在龟兹石窟的地位提高现象收到伊朗,特别是摩尼教的影响,具体地说可能和古代伊朗关于救世主或摩尼教光明使者重返人间的观念有关。
龟兹石窟的佛教思想研究:李瑞哲《小乘佛教根本说一切有部经律在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反映》(《敦煌学辑刊》2006年01期)和学者姚律《克孜尔石窟69窟:一个反映小乘有部“逢事诸佛”的中心柱窟》(《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两篇文中提到“龟兹地区流行的佛教与说一切有部经律有密切关系”来分析龟兹石窟佛教属于的是小乘佛教及其龟兹石窟壁画中一切有部思想是占主导地位。但是,杨波先生《晚期克孜尔石窟大乘佛教探析》(《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文章中分析属于8世纪以后的一些壁画,提出八世纪以后龟兹也有大乘佛教思想的传播。另外,霍旭初《龟兹石窟“佛受九罪报”壁画及相关问题研究(《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殷弘承《克孜尔石窟壁画护法神形象中多头、多臂现象初探》(《新疆地方志》2006年第1期)、RajeshwartGhose;GraceS.L.Wong(印度)撰,郭梦源、苏玉敏译《克孜尔石窟涅槃图所反映的故事和传说概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2期)等论文也通过石窟的艺术风格和壁画所反应的故(佛的“本生”、“因缘”、“佛传”故事)和圣像的描述来分析佛教思想的理论问题。他还有一个文章《克孜尔石窟第17、123窟中出现的化佛现象——兼谈小乘佛教的法身问题》(《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认为前者小乘佛教法身思想在石窟内的表现,后者是是公元8世纪后受到中原大乘佛教影响的结果。
这方面学者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如:美国学者何恩之撰赵莉译《克孜尔石窟壁画年代分期新论补证》(《新疆师范大学报》2005年2期)中以综述国外学者对克孜尔石窟年代分期观点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中国学者宿白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作了补充研究。最后肯定龟兹石窟艺术到顶峰的时间是6世纪早期。李瑞哲、李海波《克孜尔中心柱石窟分期的再研究》(《西北大学学报》2006年3月第2期)文中考察克孜尔石窟的中心柱窟,从形制的变化、绘画内容演变、绘画风格以及克孜尔石窟在佛教石窟艺术中的地位入手,提出由于石窟内没有发现可作为准确分期断代的题记,而碳14测定和时代库跨度误差大还不能得出克孜尔中心柱石窟开凿的准确年代。李树辉《库木吐喇石窟第75、79窟壁画绘制年代和功德主身份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4期)本文中由于第75和79窟里文献中缺乏与它年代相关的题材长期未能断定的时间分期,从壁画题材风格、洞窟的历史背景、重修的年代方面进行分析把第75、79窟壁画的年代推断为唐贞元十一年(795)四月或稍后不久。学者姚律《库木吐喇石窟五联洞修建年代刍议》(《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6月第2期)通过对进出五联洞隧道内新发现的两方纪年题刻释读,认为五联洞修建年代应在唐天宝年间。
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故事研究:彭杰《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的地神》(《西域研究》2007年第3期)、许静《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供养人造型初探》(《美术大观》2008年10期)、姚律《对克孜尔石窟83窟仙道王故事画宗教含义的再认识》(《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以上三篇论文主要对克孜尔石窟和孜尔尕哈石窟壁画的供养人造型所在的位置、绘画特点和造型风格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与佛像造型进行比较。高金玉《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的艺术特色及对内地石窟壁画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上一篇主要探讨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的菱格构图和单幅构图,最终讲述了“本生”壁画构图形式的演变。下一篇主要是本生壁画分布与布局、美学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有关本生艺术史料进行梳理、分类,作合理的解释与分析。还是高金玉的另一篇文章《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之时空背景考》(《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本文就克孜尔石窟“本生”壁画产生发展的时空背景作一叙述。李小红《克孜尔石窟之壁画——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和佛传画》(《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五期)。本文主要对佛教故事分为三大类进行分析即佛本生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和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故事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主要内容。
龟兹石窟壁画服装研究:霍旭初《龟兹石窟壁画僧衣考》(《敦煌研究》2011年第1期)本文通过佛教文献和龟兹石窟壁画对照,并用唐代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中有关印度说一切有部“著衣法式”等记载,对龟兹石窟僧衣的相关问题作探索与考证。乌云《龟兹服饰与粟特服饰之比较》(《装饰》2011年12期)对龟兹石窟中克孜尔、库木吐喇、森木塞姆以及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出现的龟兹服饰进行辨析,并与主要在菱格画中出现的粟特服饰进行比较。
龟兹石窟壁画音乐造型和舞蹈研究:霍旭初《西域佛教石窟寺中的音乐造型》(《西域研究》2005年03期)文中拿西域历史和佛教发展史对西域石窟(特别是龟兹石窟)寺中音乐造型的来源、属性、功能和乐器形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肖尧轩《克孜尔石窟伎乐壁画之音乐信息解读》(《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3月)本文以龟兹石窟中的壁画反映的历史龟兹乐的特征和历史龟兹乐来探讨“龟兹乐”与其一脉相承的新疆木卡姆艺术的关系。
龟兹石窟壁画人体形象与塑像研究:杨淑红《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佛塔》(《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2期);史晓明《克孜尔石窟第69窟的龙图像》(《敦煌研究》2012年04期);王征《龟兹石窟中心柱窟和大像窟塑像布局与壁画风格类型的比较》(《敦煌研究》2007年02期);贾应逸《克孜尔第114窟探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霍旭初《克孜尔石窟壁画裸体形象问题研究》(《西域研究》2007年03期);满盈盈《克孜尔石窟裸体女性形象源流考》(《新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等论文主要对龟兹石窟的人体画像和各种佛像进行研究。这些人体的特点和演变,对于充分认识龟兹壁画的艺术性及其美术上的历史地位有一定的作用。
阿艾石窟研究也是龟兹石窟研究中重要部分之一。阿爱石窟发现于1999年,至今阿爱石窟专题研究的文章较少。张鸿墀,段芝璞《阿艾石窟的汉文题记和神秘文字》(《语文建设》2000年04期)文中简单的介绍阿爱石窟的发现具体位置和所保存的石窟现状。吴丽红《龟兹兴盛时期的阿艾石窟》(《新疆地方志》2005年03期)文中,进一步介绍阿爱石窟的现状和那些佛像来分析出它属于的年代是八世纪后叶佛教在龟兹地区的最后一个辉煌。阿艾石窟研究中霍旭初先生《阿艾石窟题记考识》(《西域研究》2004年02期)在一文中,从阿艾石窟发现的题记进行研究,把题记分发愿和供养题记;找出题记的内容和特点最后分析出题记的历史背景和阿爱石窟的研究意义何在。
总之,龟兹石窟存留大量精美的壁画,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对佛本生故事,因缘比喻故事和佛传故事等题材做了生动地描绘。虽然学者们的龟兹研究的是开始比较晚,但是他们的成果确实很丰富。本文搜集2005年——2012年间发布的一些论文和书籍。我们可以看出关于龟兹石窟研究的论文不少,但是大部分是关于克孜尔石窟的,关于其他库木吐拉石窟、森塞姆石窟、克孜尔尕哈石窟、玛扎伯赫石窟、苏巴什石窟等石窟的论文很少。关于石窟文化、题材、艺术特性、动物与人体画法、塑像、佛教思想、外来文化因素、宗教因素、服装、龟兹音乐和舞蹈等方面都有。但是,在石窟人体画像方面首饰方面的研究很少,几乎没有。因此,希望学者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丰富研究内容,补充人体和首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更深入研究龟兹石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