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婚礼服饰及其礼俗内涵研究综述
2013-08-15武婷婷
武婷婷
(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30)
一个时代的服饰,是那个时代文化的表征。宋辽夏金时期,我国各民族交流频繁,融合进一步加剧。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各民族服饰在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中原宋王朝传统服饰吸收了许多少数民族元素,而北方草原民族服饰也逐步汉化。服饰是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礼仪、风俗文化在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历史大幕下,通过服饰文化的交流,由中原王朝向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传播、发展。中原王朝内部,礼仪经历了统治阶层的不断调整、强化,最终形成了不同于汉唐的、独树一帜的风格、体系。服饰作为礼仪文化重要表现形式,其分等级、定尊卑的作用也进一步加强。为了人生最重要的仪式——婚礼而准备的婚服,是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象征。无论是婚礼用的服装、化妆、配饰、都是当时社会审美取向的体现。华美、精致的婚礼服饰,是服饰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礼仪规范的集中体现。研究婚服,能够更直接的了解这一时期各个区域的服饰审美取向和其中蕴含的礼仪文化内涵。近二十年来,虽然婚姻礼俗和服饰研究这两个方向研究成果卓著,但将它们相结合,研究婚礼服饰与婚俗、礼仪关系以及婚服的礼制内涵的文章却不多,可以说研究还是比较薄弱的。
一、研究服饰、礼仪的古籍、专著
有关婚礼服饰的内容在众多史书中曾被提及,如在《宋史》[1]、《辽史》[2]、《金史》[3]、《西夏史》[4]中都对皇帝、后妃、命妇、官员等贵族的礼服形质有详尽的记载,并做了具体的规定。郑樵所著的《通志》[5]中对天子、太子、后妃、官员的章服和婚礼仪制也有明确记载。这类史书虽然记载了统治阶级的章服制度,但并没有专门对婚姻服饰进行记录。尽管如此,透过这些记载,我们还是可以一窥那个时代华美礼服的形质,婚服做为其中的精品,也必然包含了这些礼服的特点。
官方史书只关注了统治阶级,对于广大民众的婚礼服饰没有给与很多的笔墨。朱熹的《朱子家礼》[6]以及司马光的《书仪》[7]则对士大夫阶层的婚礼流程及礼仪规范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这俩部书侧重对礼仪习俗、规范的阐述,给我们认识和了解这个时代中下层人民的婚姻形态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但是对婚服给与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一带而过。
到了现当代,研究服饰通史的著作颇多,最著名的要数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8],这部著作通过研究考古资料如壁画、画卷、刻印等,对中国历代传统服饰作了详尽的介绍,并对其中的文化内涵做了细致的刨析。其中第一百零二到一百三十一章是研究辽宋夏金的服饰,沈从文先生更多的从平民服饰入手研究,展现了这个时期社会各个阶层的衣着习俗。孙机著的《中国古舆服论丛》[9]对封建贵族阶级的舆服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们可以透过这些描述了解那时婚礼服饰的基本特征。此外,陈茂同的《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志》[10]、朱和平著的《中国服饰史稿》[11]、周锡保的《中国古代服饰史》[12]、陈高华与徐吉军编著的《中国服饰通史》[13]、周汛及高春明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风俗》[14]、黄能馥编著的《中国服饰通史》[15]、王民泽编写的《中国古代服饰》[16]、臧迎春著录的《中国传统服饰》[17]、张书光《中国历代服装资料》[18]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服饰的著作,这些专著侧重点不同,叙述方式不同,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相互佐证,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我国古代服饰的整体面貌。此外,王瑜所著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19]对北方少数民族服饰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王青煜所著的《辽代服饰》[20]、赵评春和迟本毅著《金代服饰》[21]为研究辽代、金代的服饰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黄强著的《中国内衣史》[22]是一部专门对历代内衣形质进行收录、介绍的著作。周汛及高春明编著的《中国历代妇女妆饰》[23]、孟辉撰写的《中国历代女子服饰史稿》[24]是专门研究女子服饰的著作。周汛和高春明编著的《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25]是研究我国服饰文化的重要工具书。阅读这些专著,可以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全面的认识宋辽夏金时期衣着服饰的状态,领略传统服饰的魅力。在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隐藏在这些靓丽衣饰下的礼仪内涵。在这些书籍中,并没有专门研究婚服的篇章,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此外,相关的服饰美学著作也是做论文的重要资料,近年来研究服饰美学的文章不少,主要有:叶立诚的《服饰美学》[26]、蔡子谔所著的《中国服饰美学史》[27]、高春明编著的《中国历代服饰艺术》[28]、兰宇与祁嘉华的《中国服饰美学思想研究》[29]。
除了研究服饰的专著外,关于礼仪、民俗研究的著作也是我要了解的重要部分。台湾学者彭利云所著的《宋代婚俗研究》[30],是一部全面介绍和分析宋代婚俗礼仪的专著。美籍学者尹沛霞著,胡志宏译的《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31],从外国人的视角审视宋辽夏金时期的女性和婚姻,有许多独特、新颖的观点。王文宝著的《中国民俗研究史》[32]对我国传统民俗做了系统、深刻的分析研究。朱瑞希等所著的《辽宋金社会生活史》[33]对辽、宋、夏、金的社会生活面貌做了全面的展示。陈戍国著的《中国礼制史·宋辽夏金卷》[34]对这一时期几个政权的各种礼仪制度做了论述。此外,陈顾远《中国婚姻史》[35]、吴存浩《中国婚俗》[36]、彭林著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37]、王炜民编著的《中国礼仪文化》[38]、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39]都是研究婚姻礼俗的重要资料。
二、相关的论文
研究宋辽夏金时期婚服、婚俗的论文并不是很多,主要研究服饰的有:贾玺增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首服研究》[40]、殷冰瑶的硕士论文《探究中国历代婚服上的民族元素》[41]、邓雅的硕士论文《探究我国汉族女性婚礼服的演变和创新》[42]、王雪莉的硕士论文《宋代服饰制度研究》[43]。相关的有杉本正年著、樊一译的《中国古代的服色及其思想背景》[44]、许星《中国古代民间婚礼仪俗中的着装风俗初探》[45]、乔婷《宋代服饰特点的研究与探析》[46],陈熠鑫、韩丽东、郝云华的《浅谈宋代服饰的民俗风格》[47]、谢檣《宋代女性词中的妆饰民俗》[48],这几篇论文多从民俗的角度分析宋代服饰的特点,对婚礼服饰提得不多,也没有谈到其礼制内涵。
对于婚礼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有:吕友人、王立军所撰《宋代婚礼概述》[49]、于佐君《谈婚姻礼服文化的变迁》[50]、《中国传统婚礼习俗》[51]、甄进忠《中国古代婚礼浅论》[52]、彦斌《中国婚礼仪式史略》[53]、包福存《婚礼仪式研究综述》[54]、李金玉《略论中国古代的婚礼》[55]、大勇《中国传统婚庆礼俗与当代婚礼》[56]、段淑萍《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57]、王启发《礼义新探》[58]等等。
对于婚俗研究的主要有:王歌雅《中国古代聘娶婚姻形式略论》[59]、黄修明《中国古代“服禁”论》[60]、《中国各地婚俗》[61]、鲍宗豪《中国婚俗的文化意蕴》(1992年第5期)[62]、韩芳《中西传统婚俗之比较》[63]、《中国特色婚俗》[64]、鲁婷,陈娟娟《浅析中国“彩礼”婚俗存在原因》[65]。
对于少数民族服饰、礼仪进行研究的有:岛田正郎、何天明《辽代契丹人的婚姻》[66]、黄莉《辽代婚姻综述》[67]、杨富学与孟凡云《契丹媵婚制考略》[68]、夏宇旭及赵玮彬《辽金契丹女真婚制婚俗之比较》[69]等论文,为我们研究辽国婚姻礼俗提供了资料。谢静的《敦煌石窟中的西夏服饰研究》[70]、孙昌盛所撰的《西夏服饰研究》[71]、石小英《西夏平民服饰浅谈——以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为中心》[72]、陈霞的《西夏服饰审美特征管窥》[73]等几篇文章都在西夏服饰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牛达生《从考古发现看唐宋文化对西夏的影响》[74]、艾红玲《西夏礼仪制度考论》[75]等文章对西夏婚礼制度作了介绍。关于西夏服饰、礼仪方面的论文相对而言很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也很不足。研究金代服饰、礼仪的文章同样比较缺乏,只见到俞超伟所写的《填补金代服饰制度的空白》[76]这篇文章通过考古发现充实了金代服饰史料。此外还有王春蕾《试述金代女真族服饰及演变》[77]以及顾韵芬、高岩、李丹《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整合性发展》[78]等。这些文章虽然为我们在服饰、礼仪这一领域进行探索、挖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让我们用以学习和借鉴,但是它们都没有对婚礼服饰及其与礼仪、风俗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鉴于这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清晰地认识宋代的服饰文化、礼仪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1][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元]脱脱.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元]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4][元]脱脱.西夏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宋]郑樵.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宋]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09(1).
[8]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9]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10]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志[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11]朱和平.中国服饰史稿[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12]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13]陈高华,徐吉军.中国服饰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14]周汛、高春明.中国古代服饰风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
[15]黄能馥.中国服饰通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16]王民泽.中国古代服饰[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7]臧迎春.中国传统服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18]张书光.中国历代服装资料[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0.
[19]王瑜.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蒙古族服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0]王青煜.辽代服饰[M].沈阳:辽宁画报出版社,2002.
[21]赵评春,迟本毅.金代服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2]黄强.中国内衣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23]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北京:三联书店,1988.
[24]孟辉.中国历代女子服饰史稿[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
[25]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26]叶立诚.服饰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27]蔡子谔.中国服饰美学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28]高春明.中国历代服饰艺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9]兰宇,祁嘉华.中国服饰美学思想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0]彭利云.宋代婚俗研究[M].天津:新文丰出版公司,1988.
[31]胡志宏.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2]王文宝.中国民俗研究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3]朱瑞希.辽宋金社会生活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4]陈戍国.中国礼制史·宋辽夏金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5]陈顾远.中国婚姻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36]吴存浩.中国婚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
[37]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2004.
[38]王炜民.中国礼仪文化[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39]钟敬文.中国礼仪全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0]贾玺增.中国古代首服研究[D].东华大学博士论文,2006.
[41]殷冰瑶.探究中国历代婚服上的民族元素[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2]邓雅.探究我国汉族女性婚礼服的演变和创新[D].江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3]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44]杉本正年,樊一.中国古代的服色及其思想背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45]许星.中国古代民间婚礼仪俗中的着装风俗初探[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6).
[46]乔婷.宋代服饰特点的研究与探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0(10).
[47]陈熠鑫,韩丽东,郝云华.浅谈宋代服饰的民俗风格[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48]谢檣.宋代女性词中的妆饰民俗[J].时代文学,2009(2).
[49]吕友人,王立军.宋代婚礼概述[J].殷都学刊,1991(4).
[50]于佐君.谈婚姻礼服文化的变迁[J].纺织导报,2008(11).
[51]中国传统婚礼习俗[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4).
[52]甄进忠.中国古代婚礼浅论[J].中州大学学报,2005(2).
[53]彦斌.中国婚礼仪式史略[J].民俗研究,2000(2).
[54]包福存.婚礼仪式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5]李金玉.略论中国古代的婚礼[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56]大勇.中国传统婚庆礼俗与当代婚礼[J].现代交际,2001(11).
[57]段淑萍.中英婚俗文化及差异[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58]王启发.礼义新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3).
[59]王歌雅.中国古代聘娶婚姻形式略论[J].求是学刊,1993(1).
[60]黄修明.中国古代“服禁”论[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61]中国各地婚俗[J].中国地名,2008(10).
[62]鲍宗豪.中国婚俗的文化意蕴[J].社会科学研究,1992(5).
[63]韩芳.中西传统婚俗之比较[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2008(1).
[64]中国特色婚俗[J].中国地名,2008(10).
[65]鲁婷,陈娟娟.浅析中国“彩礼”婚俗存在原因[J].传承,2009(6).
[66]岛田正郎,何天明.辽代契丹人的婚姻[J].蒙古学信息,2004(3).
[67]黄莉.辽代婚姻综述[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期).
[68]杨富学,孟凡云.契丹媵婚制考略[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1(4).
[69]夏宇旭,赵玮彬.辽金契丹女真婚制婚俗之比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70]谢静.敦煌石窟中的西夏服饰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09(3).
[71]孙昌盛.西夏服饰研究[J].民族研究,2001(6).
[72]石小英.西夏平民服饰浅谈——以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为中心[J].宁夏社会科学,2007(3).
[73]陈霞.西夏服饰审美特征管窥[J].史学理论,2010(31).
[74]牛达生.从考古发现看唐宋文化对西夏的影响[J].考古与文物,2001(3).
[75]艾红玲.西夏礼仪制度考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9(1).
[76]俞超伟.填补金代服饰制度的空白[J].中国文物报,2001(8).
[77]王春蕾.试述金代女真族服饰及演变[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4).
[78]顾韵芬,高岩,李丹.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整合性发展[J].纺织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