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业忙碌六十载 巧运神笔书辉煌——访辽宁省鞍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邵长兴

2013-08-15刘安庆

黑龙江史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长兴史志修志

刘安庆

(河南省舞钢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河南 舞钢 462599)

最近,拜读了几篇评论邵长兴先生著作的文章,令笔者激动不已,如同巨石投入心海,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方志大师傅振伦赞扬他:“其活动,或属填补历史空白,或属他人所不愿为不能为;其举措,或属豪情壮举之列,或属智者勇者之流。”中国当代方志学者杨静琦称赞他:“是一位治学严谨,用笔勤奋,思路开拓,勇于创新的方志编纂的实践者和方志学理论的研究者。”中国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苏长春歌颂他一生从事的事业:“就是对人生的顽强拼搏,对事业的锐意追求,对目标的如痴执着。”中国当代方志学者于平天高度评价他为方志大业记事记人记书的举措是:“十万方志大军中普通一兵的壮举!”“邵先生笔下的志评文章,主题新颖,评论准确,常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新的笔法,评论出新意。在不经意间不时迸发出新奇的思想火花,启迪你去联想,去思考。”这些话语好像惊雷在耳边阵阵回响。好像喝了一碗蜂蜜茶,沁润肺腑,美不可言。好像镌刻在脑间,铭记不忘。多么想去见他啊,可惜路遥,不易成行。只好择吉,借电波交谈。

“三部曲”曲曲悦耳动听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金秋送爽。浴身清心,端坐桌前,笔纸齐备。拨通邵先生的电话。

安庆:邵主任,您好!

长兴:(高兴地)安庆啊,好久没说话了,忙吧!

安庆:您这会儿有时间吗?请教您几个问题。

长兴:(谦虚地)不客气。

安庆:很想知道您这几十年的经历。

长兴:我的经历很简单,三个阶段,三部曲:当记者、教书、修志。

安庆:(询问地)你曾是新华社记者?

长兴:(沉思地)是的。那是1949年,我以东北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新华社干部训练班,后改称北京新闻学校。学习后,从事新闻工作14年。曾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走遍大江南北,采访城镇乡村、沙漠草原、名山大川、青藏高原。有幸拜访各阶层人士,采写编发各类稿件上万篇。稿子不仅在国家级各大报刊、电台播发,有的还被香港报刊转载。

这个时期出版了《青藏高原旅行记》。参与创办对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家的直播节目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寄送节目。

安庆:(崇拜地)发表后保存下来的还有吗?

长兴:(回忆地)发表后保存下来的很少,绝大多数稿子随电波消逝。1954年10月,随部队自西宁沿青藏公路进藏。沿途采访,随写随发。12月18日在拉萨写通讯《千年石峡今日开》,发表在1954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这篇稿子被香港《大公报》等多家报刊转载,保存至今。

安庆:(朗诵地)很是珍贵,它是你从事新闻工作的代表作品,是你14年新闻工作的印证。你像喜鹊,从早到晚匆匆飞行。歌唱家家喜事,歌唱神州日新月异如日东升;你像蜜蜂,不辞劳苦繁忙不停。飞进城镇乡村崇山峻岭,酿造出伟绩丰功!

长兴:过奖了。我工作的第二阶段是从事教育工作,22年。1962年,一纸“工作需要”的调令将我“下放”到鞍山市从事教育工作。

安庆:(赞扬地)我看到一篇你当年同事写的文章,说你是好教师、好校长。您是明灯,照亮了学生的心灵;您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您是园丁,哪一朵花上都有您的心血,哪一朵花上都有您的笑影!

长兴:(真诚地)那是应该做的。我工作的第三阶段是修志,至今28年了。1984年,我被调到鞍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工作。先任联络指导室主任,之后,任第二编审室主任,重点指导经济部类数十部专志的编写,参与市志的农业、交通、教育等卷的编写审稿。上述各卷有的获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有的获省市社科一等奖、二等奖。

安庆:这时,发表了哪些论述如何写志书的文章?

长兴:(满意地)发表了《精心拟订专业志篇目》、《专业志的编写、评议和审定》和《精心编写大事记》等论文。有的获优秀论文奖。

安庆:(佩服地)你在任工作几年?

长兴:(深情地)4年,时间虽短,却情缘深深。

安庆:(高度评价地)你做地方志工作4年就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真不多见!您是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固定。默默无闻,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您是举起的铁锤,锤锤发出响声。任劳任怨,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忠心耿耿!

你工作的每个阶段都做出优异的成绩。一个阶段犹如演奏乐曲吸引着观众,曲曲悦耳动听,曲曲博得满堂掌声,曲曲绕梁三日余音无穷。您是好榜样,向您致敬!

长兴:(谦逊地)不敢当。

离休后创建丰功伟绩

安庆:你是1988年退的?

长兴:1988年10月离休。

安庆:离退休对于绝大数人是进入人生的养老休息阶段。你却反其道而行之。全国的修志同仁们都知道《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出自你的手笔。20多年来,你因此繁忙不停。你是怎么想的?

长兴:(激动地)绝大多数人离退休之后,不再做业务工作。我接到离职休养的文件,不由百感丛生。60年的风风雨雨像过电影一样,展现脑海。辽东营口当年的盐碱荒滩,虫雹水旱,战祸频繁,民生难言。

安庆:(同情地)那年月,你吃了很多苦吧?

长兴:(沉痛地)我吃的苦三天三夜说不完啊。那时家道贫寒,生计艰难啊。母亲含辛茹苦,育我成人。新闻学校,育我成才。新闻单位,教育战线,修志事业,工作成绩,微不可谈,寝食不安。是按规定休息,是发挥余热,苦思冥想,选定后者。

安庆:(不解地)你为什么不去经商挣大钱,还要做清贫的修志工作呢?

长兴:(兴致勃勃地)编纂志书是为世修志,不胜光荣。修志事业本身和修志者本人,也同样需要为之存史立传,但当时尚无人涉足此荒漠之地。为此,我便确定自任“记者”,以方志事业为采访对象,开始逐年遴选编发《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其后,于1995年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编发《中国年鉴十件大事》。

安庆:之后,你又编什么述略,什么要览?

长兴:我又编发《全国新版方志学年鉴学暨相关编著述略》,又编辑出版《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中国地方综合年鉴要闻录》和《中国地方志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活动要览》,被方志界称为“四文两表”。

安庆:(大加夸奖地)你填补历史空白。可谓:“谱群星辉吾志苑,书伟绩壮我中华。”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大家都认为应当做,却没有人去做;没有人安排你去做,你自觉地去做;没有人给你一分钱的经费,你自己解决。克服了想象不到的重重困难,一年一年地编写,一年一年地发表,至今已24年。84岁高龄笔耕不辍,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都为数极少!

长兴:这项工作得到同仁们鼎力相助,给我寄志书、论述、刊物。我几乎每天都要接、打长途电话,几乎每天都要收、寄包裹。每天都要收信、写信、寄信。有时一天要写、寄几封信。

安庆:你每年要看多少志书、论著、刊物、文件?

长兴:(如数家珍地)要看党中央、国务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有关文件。要阅读出版的刊物300多份。还要阅读同仁们自己寄来的志书、论著、信件。还要看每天的电话记录、日记。

安庆:这四大项加起来,全年要阅读多少文字?

长兴:全年阅读大概有5000多万字。以2000年为例,全年收到各类志书179部(册),来往飞鸿635件。我坚持每年参编一书,每月或每季撰写一文,每旬或每月读一书。

安庆:每年发表两个《十件大事》,平均每年发表多少字?

长兴:平均每年发表两个《十件大事》的字数是12000多字。

安庆:你从5000多万字里选出12000多字,这是名符其实的“海选”,你坚持了24年啊!我大概计算了一下,24年,你编发两个《十件大事》的总字数是288000多字。其中,《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收入单位大事1090多件,个人大事150多件;《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收入单位大事800多件,个人大事120多件。还有《述略》、》、《群星集》、《要览》、《闻录》。这么多年,你耗费了多少心血,你付出了多少时间,你用去了多少笔墨纸张,你付出了多少经费,谁能知道?连你自己也没法计算,也计算不出来吧?你是十万修志大军的榜样,给你记功,理所应该!

长兴:(欣慰地)这功劳是大家的。这项工作是支持者日众,参与者日众。你不是也给我寄书吗?

安庆:(兴奋地)是啊。我著的15万多字的小册子《县级综合年鉴编纂概要》有幸被你编入《1999年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我们单位编印的《舞钢月鉴》被你编入《2009年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谢谢您。

长兴:是应该的。没有同仁的帮助,我干不出这事。

安庆:时至今日,全国各地修志部门已形成赞大事,做大事,评大事的热潮。为能被选入《十件大事》而感到无尚光荣。它“是志坛的光辉历史画卷”。它形成中国地方志文化发展历史的基本线索,构成中国方志文化的品牌和名片,是经典之作。

长兴:全国的志坛人士对两个《十件大事》给予热切的关爱和大力的支持。

安庆:你在编发两个《十件大事》的繁忙工作中,又主编《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收入多少人,全书有多少字?

长兴:(记忆犹新地)《群星集》以全国修志者为采访对象。“九出关东会诸友,五下江南访群星。”到哪里,哪里同仁都大力支持。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7人入选,共178万多字。我自己采写或与人合写28人,占全书七分之一多点。该书第一集获辽宁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被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吉林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单位收藏。

安庆:你离休后主编的“四文两表”,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

长兴:(十分高兴地)是啊。《当代中国志坛群星集》出版后,《人民日报》以《为十万方志工作者作传》为题予以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说,该书反映新中国方志事业的艰苦历程。20多家省、市、自治区的史志刊物、社科刊物载文评论。

安庆:我看到《天津史志》发表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副秘书长、天津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编审郭凤岐的文章中说:“他当时正在运作编辑《群星集》,我听到后不禁肃然起敬。一则这是创见,以往没人搞过;二则这是胆识,在一无人手,二无经费的情况下,主编出版覆盖华夏的《群星集》,其难度可想而知。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出版该书,受到高度评价。”

长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原常务理事,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原副会长、编审杨静琦撰文指出:“这本书写出了方志工作者不为商品经济大潮带来的金钱诱惑所动,甘愿以清苦、辛苦、艰苦自乐;为人民写书,为人民树碑立传,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交上一份十分有价值的地情文献。

安庆:你从1999年至2011年连续10多年主撰《述略》。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市县志工作处原处长、《河南史志》原主编、中国当代方志学者于平天高度赞扬:“邵先生不辞劳苦,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将全国方志界每年出版的理论新著集纳在一起推介给读者。”“在述略中,邵先生用点睛之笔,略加评论,阐发个人看法和观点,评点内容,或分析当年编著的大势与特点,或归纳编著做法与经验,或赞扬编著者的著述精神。”你每年主撰的《述略》发表在全国各地的方志刊物上,为同仁们提供了新的信息资料,对推动修志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长兴:对两个《十件大事》也有许多评论。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理事、学术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希贤撰文称赞:“它引导方志潮流的学术导向。它是方志界十万人辛勤劳动的结晶。”

安庆: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原主任鲁德政评价说:“《十件大事》是中国当代方志事业熠熠生辉的历史缩影。”

长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理事、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侯月祥撰文说:“我有几位学者朋友,有的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有的在港澳台地区。几年前,他们就知道有《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活动,专门向我打听过有关情况,可见十件大事传播影响之广泛,给人印象之深刻。”

安庆:(感动地)您的大作《董一博从事方志理论与实践活动纪事》,宛如一根红线牵住我的心,让我夜不能寐,让我爱而不舍,让我潸然泪下。谢谢您啊!

长兴:(激动地)效果是那么好吗?

安庆:(深有感触地)一个个情节扣人心弦,一句句话语指明方向,一个个形象鼓舞前进,让人百看不厌。《纪事》简直是一部170多集的电视剧。

长兴:《纪事》中写事172则,3万多字。

安庆:各则有各则的事件,每件事有每件事的人物。有名有姓的总数是216人,无名无姓的还有很多。描绘出一幅幅以董一博为主人公的非常亮丽的修志画面。你是借此表现出全国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可喜形势,对吧?

长兴:(异常兴奋地)是啊。告诉世人,我国当代修志大军上上下下齐心协力,为早日完成新方志的光荣任务而勤奋工作。

安庆:《纪事》是一幅闪耀着金色光芒的“长征”路线图。走这条路的人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中国地方志协会副会长董一博。他从1981年7月25日至1987年11月25日,走过山东、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天津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到过的地、市、县无计其数。他是70多岁的离休干部,带病工作,不辞劳苦。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有求必应。即是住院,刚咳过血,他仍谈兴颇浓,不辜负来客心意,谈他对志稿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长兴:他在6年又4个月里,参加会议37次,讲话、作报告29次,发表论文14篇,共373000多字。他要求大家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突出时代特点,突出地方特点。他在这条“长征”路上为全国修志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安庆:因此,《纪事》还是功劳薄,记载了广大方志工作者做出的显著成绩,记载了董一博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方志学的创建做出的开拓性业绩,记载了他这个方志工作者楷模的光辉形象。

长兴:他同广大方志工作者建立联系,为单位和个人题词60多幅,写信、作诗20多封(首),给予鼓励和帮助。

安庆:董老也给你题了词,是吧?

长兴:(不假思索地)题了,也给我题了。

安庆:董老给你题词至今20多年了,你还记得吗?

长兴:(记忆犹新地)记得,记得,忘不了啊!他给我题的是:“开卷神邀千载上,垂帘心在万山中。”

安庆:董老要求大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做到“三气”,即骨气、正气、志气。

长兴:董老是做到“三气”的典范。尤其是他在生命垂危时刻,给子女立下遗言,将一生积蓄、著述稿费及藏书捐给家乡学校,将遗体献给医学事业,为人民做出最后的奉献。

表现出他高尚的品德和无私的胸怀。他对修志事业的重大贡献,他的光辉形象,永留人间。

安庆:《纪事》里写那么多的素材,你是怎么得到的?

长兴:(不假思索地)我利用业余时间,采访10多个省、市、自治区二三百人;搜集10多份省级刊物,30多份地市级刊物;翻阅90多部(份)书、刊;查找他在6年又4个月里参加各种活动的资料,发表的所有讲话、报告、论文以及题词、书信等。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我终于搜集到董老从事方志工作的主要活动情况。

安庆:你为弘扬董老的可贵精神做出突出贡献。

长兴:这是工作需要。

安庆:《纪事》的问世是多么必要,多么及时啊。河南省史志办公室领导告诉我,你为我国方志事业奉献“三份重礼”,同仁们传为佳话。请问,重礼是哪三份?

长兴:“三份重礼”是同仁们的赞誉,即上述两个《十件大事》、《群星集》和这个《纪事》。

安庆:(赞美地)“三份重礼”意义重大,受此赞誉,当之无愧!

长兴:(谦虚地)这是我应该做的。

安庆:(赞扬地)你在你的人生第二智力高峰期,做出的件件事惊天动地。你为我国方志事业奉献“三份重礼”。你主编的“四文两表”鼓舞新中国的修志人尽心尽力。给他们智慧,给他们力量,给他们记功,给他们书写奇迹。促进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仿佛又一座巨大的引人注目的文化宝库在世界东方屹立!它是志苑中的奇葩,向世人尽情展示妩媚艳丽。实践证明,你登上智力高峰之颠,向国人展示出你在人生第二智力高峰期创建的丰功伟绩!您是好榜样,向您学习!

长兴:(谦虚地)我做得还不够,还要再努力。

绘宏图展示博大志愿

安庆:(羡慕地)听说你走出国门到美国考察。

长兴:(精神矍铄地)是啊。2007年10月9日晚,到达美国多所名校聚集的波士顿。翌日,参观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该馆是哈佛大学图书馆下设90多所分馆之一,馆藏图书仅次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可同美国国会图书馆相媲美。

安庆:该馆藏书很可观吧?

长兴:(背诵地)中文古籍有宋椠元刻30余种,明刻本1400余部,清初刻本2000余部,稿本、钞本约1000余部,还有许多唐、明、清学者、民国名人的尺牍、手札、铜字活字本和清代木活字本等,精雕之本,比比皆是。

安庆:该馆是否收藏我们出版的新志书?

长兴:(佩服地)20世纪80年代我们各省市县新编地方志书,几乎应有尽有,蔚为壮观。我在辽宁省新志书的书架上看到,除省志外,沈阳、大连、辽阳、抚顺、本溪、阜新、丹东、海城、台安、岫岩等市县的志书样样俱全。《鞍山市志》共19卷,已购齐。由此可见他们收藏志书力度之大。

安庆:(惊讶地)他们咋会这样快!你还考察了哪里?

长兴:(回忆地)还考察了美国国会图书馆。2007年10月12日,到达华盛顿考察美国国会图书馆。该馆建于1897年,是当时世界投资最多的图书馆。书架连绵总长530英里,藏品12600万余件。有书籍1900万册,图片1200万张,期刊7.5万种,录音记录品260万件,手稿5600万份,地图和地理文献450万份,堪称书海。其中中文图书2007年达到99万多册。明、清及近代地方志书馆藏达4000多种60000多册。有100多种海内外孤本。该馆是中国本土以外,世界上收藏中文书刊最多的图书馆。

安庆:你还看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吗?

长兴:看了。该馆到2006年藏书约80多万册。

安庆:该馆最珍贵的是什么?

长兴:该馆收藏的第一部图书是慈禧太后“馈赠”的《古今图书集成》,5044多卷,珍藏至今,十分珍贵。还有甲骨文珍品,清以前历代古方志和多种谱牒。还有《邵氏家谱》、《中华阎氏家谱》。该馆中国部研究员王志成博士将收藏的《邵氏家谱》相赠。

安庆:(询问地)你这次走出国门看世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长兴:这次到美国参观这三个图书馆,最大的收获是:对收集海外散存的古方志与谱牒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安庆:(不解地)他们对收集我国的古方志、新方志、谱牒那么重视,收集了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还不如他们呢?

长兴:这是地方志机构与方志工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先辈所撰写的、编纂的古籍,流失到海外的都应千方百计,不惜代价,使之回归到华夏文化宝库中,这是今人的责任。

安庆:这样大的工程,只靠地方志机构本身的努力还不行吧?

长兴:(赞扬地)还要得到全国古籍整理与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支持和帮助。还要设专门机构,专司其事。上海复旦大学巴兆祥教授两次东渡日本,详尽寻踪觅迹,厘清了“20世纪中叶前日本对方志的搜集与劫掠”。他将收藏中国古方志的日本53家图书馆与文库所藏的地方志书4028种,分别列表,至为可贵。撰写出版了80多万字的《中国地方志流播日本研究》,为我们收集海外散存古方志和谱牒做出了榜样。

安庆:你发表的关于编修家谱的文章也很有影响,请你谈谈。

长兴:(讲解地)家谱、正史、方志是中国史学的三大内容。家谱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是一部家族的寻根路线图集,是一部家族繁衍史,是一方社会的缩影。家谱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编写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著名史学家梁启超高度赞扬:“我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界瑰宝。”

安庆:时至21世纪的今天,编写家谱,研究家谱,应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长兴:是啊,应与编修地方史志一样,引起重视。

安庆:你认为编写家谱应注意什么呢?

长兴: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加深理论研究。二是理念升华,更新修谱宗旨。冲破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宗法观点的樊篱,不断注入当代理论活力。三是应注入科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要男女平等,女性也要入谱。四是以人为本,崇尚厚德载物。老当益壮,大器晚成者;青壮年创造出辉煌业绩者;少年获得殊荣者;都应入谱。五是家谱的特有功能应得到发挥。当代海外炎黄子孙大兴寻根祭祖热潮,根之本,祖之源,便是谱牒。谱牒是史学瑰宝,是国之瑰宝。六是要层层深入开展谱牒文化研究。

安庆:1998年3月在郑州《当代中国志坛诸老纪念文集》出版座谈会上,你提出三项呼吁,意义重大,我很想知道。

长兴:那时我提出三项呼吁:一、创办《中国方志报》(专业报)刻不容缓。二、设立“中国方志学术出版基金”,以资助志界同仁出版学术著作。三、建立“方志文献资料库”,以收藏修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手稿、信件、日记、照片等文献资料。

安庆:(满意地)这三项呼吁得到同仁的一致赞同。

长兴:是啊,前哲说得好:修志,“始贵有决定之志,终贵有坚贞永固之力。”当代方志工作者薪火传承,竟此大业!

安庆:《巴蜀史志》2001年第3期发表,你2001年5月对全国方志工作提出的十点设想,在同仁中影响很大,是哪些内容?

长兴:(回忆地)一、建成一座国家方志馆。该馆承担国情地情资料的征集、收藏、开发、利用和方志学理论研究等任务。二、编成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涵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各级各类地情资料书,再现“昨日之中国”和“今日之中国”。三、编好一史一论。即编成一部《新方志发展史》,编写一部《新方志学概论》。四、办好一刊一报。一刊即《中国地方志》,应由双月刊改版为月刊。一报即《中国方志报》,待条件成熟时早日创刊。五、编成一套《地方志人物丛书》。载明新方志是哪些人物编纂的,反映拾荒者与后继者群体中各层次人物的品德与业绩。六、建两“站”。在互联网上建立“中国地方志网站”,与中国“版协”年鉴研究会合办“中国年鉴网站”。将已出版的新方志和年鉴全部上网,条件成熟时再将整理后的旧方志和旧年鉴输入。七、培养“三生”。在高校培养本科生、方志硕士研究生。设立方志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博士生。八、设立方志学论著出版基金。建立评议机构,经评议认为有出版价值的予以资助。九、每年遴选编发《中国地方志十件大事》和《中国地方综合年鉴十件大事》,应由权威部门主持遴选。十、21世纪30年代着手策划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统志》,向国庆100周年献礼。

安庆:这十点设想非常重要,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从《邵长兴方志文存》中读了《黑龙江史志》、《中国地方志》发表你撰写的《初识〈新编中国优秀地方志简本丛书〉》一文,我想到,10余年过去了,为什么许多地方还没有付诸行动呢?

长兴: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认识到简本志书的重要作用。

安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原组长李铁映1997年在全国地方志颁奖大会上首先提出:“这次评出了一批好志书,可以考虑编简本、普及本,提供给社会使用,进一步受社会的检验。以后可以考虑在编纂志书的同时,也出简本和普及本,尽快推向社会。”2000年4月20日他再次指出:“已经完成(第一届修志任务)的地方要出简志。”

长兴:李铁映同志的这一指示已说明编写简本志书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

安庆:这个指示当时就学习了,执行者甚少。

长兴:中共中央宣传部原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史志指导小组副组长、中国地方史志协会会长王忍之做出榜样。1999年10月,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展出他总编的方志出版社出版的《新编中国优秀地方志简本丛书》,参观者给予高度赞扬。

安庆:(渴望地)要把赞扬变成行动啊!

长兴:10多年了,全国编写出版简本志书很少。根本问题是认识不到简本志书的优越性。

安庆:您是大家,您讲讲吧,它有哪些优越性呢?

长兴:(真诚地)言重了。简本志书的优越性很多,主要有四点:其一,浓缩提炼,字数锐减。上述《丛书》第一辑收入8部志书,共240万字,平均每部简本减少到30万字。原来的繁本8部共2260多万字,减少了2000多万字。其二,撷精选粹,文约事丰。简本绝非对繁本的简单压缩,而是升华充实,从内容到体例进一步革新创新,以使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更鲜明。如《大足县志》,繁本90幅彩照,设3篇73章。简本精选彩照20幅,撤篇缩减为11章。新增附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数据》,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珍稀特有资料。取其原书中最重要、最精彩、最为大家关注的内容。其三,简本在手,问津有路。修志为用。简本为修志与用志找到了最佳结合点。篇幅少,内容精,部头小,价格低,四者综合,使新编志书的功能大为拓展。显示出便于购买。使其能较快进入百姓家中。其四,繁简并举,续修借鉴。简本的面世,予人一大启示:每部志书不一定非百万字、数百万字,三五十万字同样可以将当地特点和盘托出。21世纪初的续修志书,不妨繁本、简本并举,前者告竣,后者即可开编。一地双志,各有各的对象。简本志书大有用武之地啊!

安庆:看起来,简本志书字数减少了,要编写好也并不容易啊!

长兴:是啊!请同仁们高度重视,倍加努力啊。

安庆:(感受颇深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长兴:(谦虚地)过誉了,过誉了!

安庆:那天,你在电话中说要到太原参加个会议,会上你发言了吗?

长兴:发言了。那是2010年9月25日,参加纪念山西省开展新方志工作30周年新方志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上我宣读论文《“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文中讲第二轮修志的五大优势,同时,提出五点建议。

安庆:建议什么?

长兴:(充满希望地)建议一、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不仅地方志机构内部要加强学习,严格执行,其他相关部门也要学习理解,以便统一行动。二、为更好地完成第二轮修志任务,地方志工作本身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地情研究与反映也要总结经验教训,二者兼顾方为两全其美。三、面对某些领域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方志工作者要洁身自好,要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四、志书不等于年鉴资料相加。

安庆:也不等于各单位工作总结的相加。

长兴:对啊,不能原文照搬,不能依葫芦画瓢,应精心编排,加强其著述性与学术性。五、承担第二轮修志任务的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有第一轮修志的经验可鉴,应发扬前人的治学精神,创新不止,编纂出历史上质量上乘的志书。

安庆:(展望地)你的这些建议,同仁们大力支持,无不欢欣。你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为收集方志与谱牒不再扩散,为家谱编修与科研,为提高志书质量、发展地方史志事业绘制的宏伟蓝图十分壮观。表现出你非凡的敬业精神,超人的博大志愿。您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长兴:我一个人力量有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所撰文尽显大家手笔

安庆:(不解地)你《文存》中的《夏之卷谈书》、《秋之卷论志》、《冬之卷纪游》及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绝大部分是你在做好上面那些繁忙工作的同时,伏案笔耕,夜以继日,撰写发表的。您是怎么工作的?

长兴:(激动地)撰写这些文章是我工作的四分之一。《文存》中《夏之卷谈书》收入60篇,23万多字。其中,文章写谈某一本书的34篇,写人的26篇。

安庆:我计算了一下,《文存》中《秋之卷论志》选入评论文章38篇,20多万字。其中,评论地县志书3部,评论县区志书19部,评论专业志书1部,评论丛书1部,论述志书社会功能2篇,论述修志方法10篇,论述修志人物2篇。

长兴:(历历在目地)《文存》中《冬之卷纪游》选入游记散文14篇,6万多字。以上谈书、论志、纪游共112篇,52万多字,占文存的65%。

安庆:这些文章是你2000年以前所发表。2001年至今撰写发表也有不少吧?

长兴:这10年撰写发表的文章没有详细统计,大概有100篇多点,50多万字。

安庆:又是一个大丰收!说话时间太长了,您休息吧,有事再麻烦您。

长兴:不客气,再见!

邵长兴先生撰写发表文章300多篇。仔细阅读这些文章,从中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

基本上是他1984年以后从事地方史志工作撰写发表;绝大部分是1988年离休以后撰写发表;大部分文章比较长,每篇5000字以上,有不少是10000字以上;想不到文章体裁有那么多种。大部分是评论,还有述略、通讯、游记、散文、散文诗等;想不到文章题材那么丰富。有的写地方史志专家、学者、教授,有的写地方史志单位领导干部,有的写一般修志人员,有的写名人、军人、农民、教师、离休干部,有的写祖国大好河山;想不到评论对象有那么多方面。政治、工业、农业、税务、财政、金融、商业、交通、文化、旅游、气象,概述、大事记、特载,一部书、一部书中某一部分、或多部书、甚至几十部书;更想不到以上文章涉及到的地域是那么宽广。大陆各省、市、自治区无所不至;更想不到他竟会占有那么多资料。他所需要的资料应有尽有。他家藏各种志书、方志论著、方志刊物达10000多部(册),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家庭方志馆,这在全国同仁中无人可比;更为令人敬佩的是他在花甲古稀之年脚踏大江南北、九州各地,遍访志友后撰写发表;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写文章还是如神笔畅书,完成一个长篇竟然还是轻而易举。他84岁,仍思路清晰,辨事敏锐、挥笔自如,好像打开长江三峡大坝的闸门,水浪滔滔,汹涌直下,势不可挡。如,2007年元旦他为于平天《志苑躬耕与断想》写的序言《大爱献大智大智论沧桑 大笔撰华章》,五个部分,8000多字。他撰写的《2009年中国地方综合年鉴要闻录》,八个部分,12000多字,概述全国地方综合年鉴的新成果。介绍50多部年鉴、刊物等新著的内容。表述得清清楚楚,其条理清晰,层次合理,概括能力强,语言流畅,句子精炼,论述精辟,长而不冗,耐人寻味,给人启迪。《2010年中国地方综合年鉴要闻录》19000多字。一般读者绝不相信这些文章会出自他这样高龄人之手。他以壮举填补了历史空白。邵先生真是大手笔啊!

仔细品味他的《夏之卷谈书》、《秋之卷评书》、《冬之卷纪游》,以及2000年以后发表的文章,会感悟到:这是大家手笔结出的硕果,表现出大家风范,表现出他为方志事业无私奉献的大家精神!

邵长兴先生敬业60余载,忙碌60余载,80余岁,笔耕不辍,为新中国的修志大业书写出辉煌的成果,贡献巨大!

邵长兴先生是同仁们共认的大家。学博志大品高尚,月月年年笔耕忙。花甲古稀全不顾,过了大河过大江。四海九州访志友,足迹耀眼出新章。描绘宏图载华夏,方志大业更辉煌。非凡宏著无前例,字字句句闪金光。大家风范倍敬仰,当代志人好榜样!

猜你喜欢

长兴史志修志
红嘴蓝鹊
对长兴茶文化旅游发展的探析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长兴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省级试点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