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二轮志书对失误、教训的准确客观记述

2013-08-15朱永平

黑龙江史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修志志书教训

朱永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江苏 张家港 215600)

二轮修志大规模启动始于新世纪初,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使古老的地方志事业第一次进入法制化轨道,也极大推动了二轮修志的进程,时至今日,各地二轮修志的新成果正不断涌现。以笔者目力所及,本轮修志已经涌现出了很大一部分精品力作,在修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都有很大的创新,较好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各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举措和由此取得的辉煌业绩,使二轮志书带上了浓重的“改革”味道。但略显遗憾的是,在各地志书的记述中,写成就都是浓墨重彩,不吝笔墨;而对记述时段中的一些失误、不足,乃至教训,却或是轻描淡写,浮光掠影,或是使尽曲笔,毫无锋芒。更有甚者,动辄百万字计的志书竟完全无视失误、教训等任何相对负面的事物,一字不记。

可笑的是,还有人为逃避记述失误、教训,找到了所谓的理论依据,虽然这种“理论”完全不值一驳。笔者就曾听到一位分管地方志的业务领导在不同场合为此种行为辩解,说对志书而言政治问题是“一失全无”,一票否决的,又说,记述失误、教训等负面事物是党史的责任,而非地方志的必需。前一说本没错,但如果把政治问题扩大化、泛化了,就束缚住了修志人的手脚;至于后一说,假如不是强词夺理,想方设法躲避修志人该担起的职责,那简直就是无知到极点了。

对修志中可能遇到的政治表述问题,确实是每一位修志人都必须时刻注意,引起重视的。由于地方志系统记述一个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是地方“百科全书”,是“地情书”,也是政府主持编修的“官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真实、准确是志书的生命。另外,不同的时代,编纂地方志都有相应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必须明确为谁服务的问题。这点,《地方志工作条例》对社会主义新方志指导思想的表述是非常清晰的。政治无小事,在二轮修志中,涉及到港澳台的表述、民族宗教问题的表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政治运动的评价等重大问题,确实要谨慎细心,不能出半点差错。当然具体的把握原则也很清楚,并不是特别难以掌握,如对港澳台的表述、民族宗教问题的表述,新闻出版总署、新华社等相关部门都有明确规定,对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的评价,则以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

至于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失误、不足、遗憾或者教训,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万事万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来就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照抄的,出现一些曲折、波动、失误在所难免,关键还是要看主流。问题当然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想办法给予解决,却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事事都上升到政治问题的高度,无非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是,我们的改革开放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怎样去建设呢?!

回到地方志的功能和作用上来,“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定位已经得到了方志界的一致认同。既要“存史、资政、育人”,那就必须要准确、客观、辩证地去认识国情和一地地情。在内容记述上要追求完整:既有自然,又有社会;既有历史,又有现状;既有物质,又有精神。修志人需要通盘考虑,全面安排,不能顾此失彼,轻此重彼。而在更多记述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要辩证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乃至现今仍然存在的问题,坚持“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一地优势,又要看到劣势;既要看到工作中的成绩,又要看到失误;既要看到新风,又要看到陋习。一地的优势、成绩、新风是主流,一定要记足,以鼓舞人心,振奋精神;一地的劣势、失误、陋习是支流,也不能忽视,以警戒后人,促人奋进。即使以志书的“人物”部类论,当然主要记述正面人物、先进模范人物,但对有害于国家和人民的突出的反面人物,也要适当选取典型代表入志。这在旧志是一个通例,在首轮修志中也很常见,《沙洲县志》就给投靠日军,横行乡里,并捕杀新四军战士和群众数十人,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大汉奸杨春华立传记述,这丝毫不会降低志书的价值,反而为《沙洲县志》后来获得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加分不少。但在二轮修志中,也许是笔者目力所限,迄今未发现有反面人物进入“人物传”的。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准确、客观、辩证地记述失误、教训,同样是实事求是精神在修志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不少志书在《凡例》中都把实事求是作为重要编纂原则,但在实际编纂中却常常考虑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罔顾事实,逃避真实。如“审计”篇的记述中,只是泛泛地写审计的种类、数量,以及本地开展的面上的情况,对审计中的个案,只写正面的案例,对负面案例只字不提,对相关统计表则索性一删了之。试问,这样的“审计”篇还有什么记述的价值?要知道国家审计总署每年的审计情况都全部面向公众,有一说一,不隐不藏。如果连普通百姓人所共知的重要内容都不敢、不愿记入志书,这样的志书怎能成为“信史”,经得起现实和历史的检验?遵照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凡是对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大事件,都要记述,记录失误、不足、教训并不是给政府“抹黑”,给历史留“痕”,而是通过反映这些现象,引起社会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后人。

不能不说,首轮修志中对“文化大革命”和建国以后一些重大政治运动的记述采取“宜粗不宜细”的权宜之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二轮修志对失误、教训的准确客观记述。但必须看到,现在的学术界,包括方志学界,都提出了必须在包括地方志在内的历史文献中,按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详细、真实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和其他一些重大政治运动的本来面目。在首轮修志中,其实有很少几个地方已经冲破了重重阻力,表现了这段历史的真实,为方志学界所普遍称道。二轮修志中,不少地方以附录、补记、专记等形式补载了首轮志书中这一缺失和遗憾,也有一些志书将相关内容在志书正文中给予了详细记述。2002年6月,新编《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志》公开出版发行,该志专设《“大跃进”“十三万斤亩”》一章,详细记载了环江县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人为炮制的“亩产13万斤”的“高产卫星”,以及它给环江人民带来的惨重灾难,充分体现了正确对待历史的实事求是精神。这些举动都赢得了方志学界的普遍好评。

“文化大革命”这块坚冰都可以跨越,更遑论二轮修志中遇到的一些非主流的阴暗面了。如前述,二轮志书时限主要记述的是改革开放,可以说二轮志书就是一部改革开放志。改革开放极大促进了全国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随着国门打开,资本主义国家腐朽的生活方式在部分地区造成影响,其他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法制不够健全、文明素养欠缺等原因形成的一些问题也确实在不少地方、不少领域存在着,有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但对比成绩和进步,这些都是前进过程中的失误和不足,不能掩盖,也无需掩盖。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说得很明确:“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大的错误。”这方面《北京志》作出的努力是让人非常钦佩的:《北京志·环境保护志》用了一定篇幅记述北京环境保护的矛盾与问题,涉及市和国家领导人的失误,这部志书采取了直书其事的方法记述;《北京志·建筑志》记述建筑业的管理,没有回避有恶劣影响的压价发包、带资承包、吃回扣、拖欠工程款等问题,特别是在概述及篇章的无题序中都作了详细分析与记述。

梳理、分析一下二轮修志时段内存在的主要失误、不足和教训,其价值远远超出了有助于地方志书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一地地情,对确立每一个修志人正确的修志观同样有帮助,能养成修志人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当然这种梳理、分析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必须针对具体的地情、具体的事物来展开,下面的举例也只是笔者在编纂实践中认为应该适当予以关注的内容。

一是各类改革过程中,由于对政策把握不准、理解不透等原因产生的一些问题。如在工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一开始改革步子迈得小、举措保守,改制不到位不彻底,后来通过二次转制才完成了中小企业的产权变革。产权制度改革中,不少地方存在出小钱占大股、领导干部入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状况。其他还有:在公车改革中,领导干部的车贴车补远远超过实际可能的支出;经济适用住房,很多有房户多房户占了便宜;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亏损,最后由政府买单,等等,不一而足。

二是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中,有些地方存在着弄虚作假、夸大成绩、好大喜功的浮夸风。乱报数字,瞎报数字,出于官员考核的需要随时调整各种指标等现象,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还是很严重的。

三是某些领导干部经不住权利带来的各种诱惑,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知法犯法、腐化堕落。官员腐败问题近几年成为老百姓关注度最高、批评最集中的话题,引起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花大篇幅论述反腐,并把它提到“亡党亡国”的高度。地方志不能无视这一问题。

四是封建迷信、赌博拐骗等沉渣在一些地区泛起。由于不少人的文化素养欠缺,合理的精神需求又得不到先进文化产品的满足,加上经济发展地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存在较大不平衡性,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等诸多原因,不少人缺乏正确信仰,价值观错乱,诚信缺失,已经到了不能不重视的程度。

五是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破坏较为严重。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片面追求GDP的政绩观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以环境资源的破坏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简单发展。在中央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地方志记录这些失误和教训,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六是贫富差距拉大,贫富矛盾、官民矛盾、地区间矛盾等社会冲突渐趋尖锐。个人社会资源拥有的不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都造成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拉大,有些地方基尼系数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国际规定的警戒线。社会上仇富、仇官现象愈演愈烈,不能不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具体到地方志的编纂中,以上一些问题主要涉及到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人民生活、精神文明等篇章。也就是说,在编纂上述篇章时,我们必须适当注意对工作失误、不足、教训的资料收集和具体记述。

最后说一下如何来记述失误和教训。

我特别不赞同提什么“宜粗不宜细,宜略不宜详”的说法,或叫做什么写作原则。当然,在记述失误、教训的具体操作中是应该注意粗细、详略的差异问题。但一提什么原则或说法,就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粗到极端,略到极端,最后就索性一字不着了。

记述失误和教训确实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绝不能流于自然主义,热衷于“揭露”和“揭秘”的快感。这同样是辩证的“两分法”,多看主流、多写主流的“两分法”,记失误、教训是为了避免以后再犯的“两分法”。

要在事物的发展起伏中记述失误和教训,把失误和教训分散到兴衰起伏中写,既自然,又深刻,把成败写在一起,而不集中写失误。要把失误放在克服和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写,成就和失误存在于事物的发展起伏中,在发展起伏中认识成败两个反面的经验,就能写出在探索中前进的精神,不仅不损害党的形象,反而更能体现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如前述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走过了一些波折,但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最后还是胜利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要表现出失误和波折只是其中的一个过程、一个阶段,更要表现出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艰辛的求索和努力的付出。

要在记述失误的过程中揭示失误本质,体现事物的发展规律。要从全局的高度认识失误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从而彻底纠正政治上、经济上以及其他方面的失误。还是举《北京志》为例:《北京志·道桥志》写到了因施工质量问题,桥和路的质量都有隐患,致使一些大的运输不敢用新桥,并提出若不重视质量,北京也会出现豆腐渣工程,也会出现塌桥的事故;《北京志·排水志》记述了北京的地下水在城市供水中的比例逐步增大的趋势,警告说如果北京的地下水源出问题,对于21世纪的北京不是可否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北京能否保住其首都地位的问题。用这样的力度记述失误、教训,真正起到了资政当下、垂鉴后世的作用。

猜你喜欢

修志志书教训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小麻雀的教训
情系志书藏古今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