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海南岛的军政首脑述考
2013-08-15周泉根
周泉根 涂 琼
海南岛虽然于周秦时代就在中原政权的视野内,但正式成为中华文明圈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汉武帝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琼以来,几番抚定废置,直到冯冼家族长期奉行统一路线之后,海南岛上的中原政权才开始扎稳脚跟。冼夫人逝世18年后,李唐代隋,其孙冯盎奔回岭南,冯冼家族再次成为实际的一方牧伯。又五年,唐高祖武德五年(622)七月,李靖奉命南进,分道招慰岭南,下檄文于冯盎,冯盎归化,海南岛正式成为大唐的领土。如李勃教授所说,唐朝对本岛的统治比隋朝大为加强,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在本岛推行羁縻制度,而设立与内地一样的政区单位,进行直接统治和管理;二是不断增设统治机构,先后置三都督府、七州和二十六县以上[1]。
唐王朝在岛上渐次推行郡县制,从高祖时因隋而治的崖、儋、振三州发展到高宗时崖、琼、儋、振、万五州框架,李唐王朝对海岛江山的画野奠定了海南日后的千年形制。贞观元年(627),唐朝在崖州设都督府。虽此后有三四五六州不等,属县更是废置相寻,全岛一直设有一都督府总领海岛军政事务,以军事为主①。唐官制,都督府是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都督“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总判府事”[2],往往兼治所所在州的刺史。如崖州都督府往往兼任崖州刺史,虽受广州中都督府节制,但也是全岛权力最集中者。
德宗贞元五年(789)之前,海南诸州的军政首领都督一直都是崖州刺史兼任,之后才由琼州刺史兼任。所以,其军政首领前后分别为崖州都督或崖州刺史、琼州都督或琼州刺史。由于天宝、乾元间一度改州为郡,刺史也一度改称太守,都督也自然由太守兼领。又由于首府的刺史兼领他州的军事,所以海南岛的军政首领有时也称为军事性质的诸州招讨史②、游奕使③。
经笔者多方稽考,将今天可查知的隋唐五代海南诸州郡刺史、太守的全部罗列如下。第一,崖州刺史:冯世接,太宗贞观中任崖州都督;李逸,高宗乾封年间任崖州都督;张云,玄宗天宝九年(750)前后任崖州游奕大使;张少逸,德宗贞元五年(789)前后任崖州刺史;赵贽,穆宗朝任崖州刺史;王宏夫,昭宗大中年间任崖州刺史④。第二,琼州刺史⑤:李氏,中唐时,琼州刺史兼五州招讨使;杨清,宪宗元和年间被许任琼州刺史;黄僚,敬宗宝历二年(826)前后任琼州刺史;贾继宗,文宗大和六年之前任琼州招讨使;韦公干,文宗太和或开成年间任琼州郡守、州牧,即琼州都督,兼领招讨使;韩约之女婿,韦公干的继任者;贾师由,宣宗大和六年(852)前后任琼州刺史;张鹏,懿宗年间(860-873)琼州刺史,兼任琼管五州招讨使、知琼州军事;韦明,琼州刺史。第三,其他州郡的刺史:振州刺史韩瑗、崔元综,万安州刺史韩绍,儋州刺史薛元明。
按察其任职时间,以下几位任崖州刺史时都督府已移于琼州,不是全岛的最高军政长官:赵贽、黄僚和王宏夫。
万历《琼州府志》记载说安南人杨清在元和年间任琼州刺史[3]。但事实上,杨清并未到任。据吴士连《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杨清乃唐交州龙编人,其祖先“世为蛮酋”,开元年间,被唐朝任命为驩州刺史。安南都护李象古忌惮他,激他兵变,勾结城中的杜士交、杨志烈,乘夜袭取安南都护府,杀李象古。又据《旧唐书》记载,唐朝重新任命桂仲武为新任安南都护,欲招降他,并许诺封其为琼州刺史。不应,兵败身死,死于贞元十五年六月,其时穆宗已登基[4]。所以,杨清也不算真正意义的琼州刺史。
如此一来,以上各州刺史中,可以确定为唐海南岛最高军政首领的有:冯世接、李逸、张云、张少逸、贾继宗、黄僚、韦公干、韩约之女婿、贾师由、张鹏和不知时代的韦明、不知名字的李氏十二人,其中崖州四人、琼州八人。本文按时间和地点分别略述其事迹。
首先,都督全岛军政事务的崖州刺史有四人,且都有点滴文献记载其事迹。
冯世接,在冯氏家族世系中,不知处于什么级别。据绍圣四年(1097)黄裳辑录的《新定九域志》载:“万安军,唐万安州……唐贞观中,崖州都督、云南公冯世接分所部文昌县地立为此州。”[5]可见他是太宗朝的人,任职是崖州都督,管理整个海南军事,还有“云南公”的爵位,应该是冯盎的同辈或下一代。
李逸,高宗乾封年间(666-668)任崖州都督。据《新唐书》记载,高宗乾封二年(667),岭南洞獠陷琼州。这次陷落竟达122年,直到德宗贞元五年(789)才收复。该地区的百姓竟三世不臣于唐朝。而这次陷落的直接原因据德宗时李复说,乃是时任都督李逸统驭无方、不能节制所致。在新旧《唐书》《地理志》中载记的李复《收复琼州表》都没有提李逸控驭失所,不过《全唐文》和《唐会要》中收录的都有“琼州本隶广府管内,乾封中,山洞草贼反叛。都督李逸控驭失所,遂致沦陷,已经一百余年”一段[6-7]。
张云,玄宗朝崖州游奕大使。游奕大使,也叫游奕使,唐武职官员名称,与镇守军遥相呼应边防部队的首领。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羁留振州一年后,于玄宗天宝九年(750)由振州别驾冯崇债护送到崖州后,张云亲来迎接拜谒。张云把鉴真一行安置在开元寺,各级僚属纷纷过来参拜设斋,施物盈满一屋。他们用海南的特产,如益智子、槟榔子、椰子、荔支子、龙眼、甘蔗等招待他们。从大使张云开始,一直到下面的典正官,轮番招待供养鉴真一行。张云尤其感奋,礼佛至诚。他用无花果开花作比喻说:“大和上知否,此是优昙钵树子。此树有子[无]华,弟子得遇大和上,如优昙钵华,甚难值遇。”
张云还恳请鉴真重新修复遭火灾的大云寺。修好后,鉴真登坛给张云等授戒,然后告别张云,张云派澄迈县令送鉴真上船回大陆[8]。
张少逸,万历《琼州府志》“逸”作“迁”[3]。德宗贞元五年(789),岭南节度使李复命他与岭南道判官、监察御史姜孟京一道征讨海南叛乱黎民,取得成功。收复琼州后,修缮城防,在那重新屯集官军。《全唐文》中收录李复《收复琼州表》记载了这次事件的原委,表书最后说,“臣窃观琼州控压贼洞,若移镇军在此,必冀永绝奸谋。伏望升为下都督府,仍如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奕使,其崖州使额请停之。”可见这次收复琼州,也是海南首府从崖州移置琼州的事由,目的是想通过升级琼州以更好地守备之。历史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此后都督全岛军政事务的都督由琼州刺史兼任。
其次,可查知都督全岛军政事务的琼州刺史有七人,韦明在万历《琼州府志》的《官师表》中只是存名,今略而不论,其他四个据史料多寡略陈如下。
李氏,名字不详,据贾岛的堂弟僧无可的送别诗可知有这么一位琼州刺史。贾岛生卒年为779年和843年。李复生卒年为739年和797年,收复琼州时是德宗贞元五年(789),李复时已是岭南节度使,贾岛才十岁,从弟无可更小,所以,诗中所说李使君不可能是李复。究竟是谁,待考。僧无可诗《送李使君赴琼州兼五州招讨使》如下:“分竹雄兼使,南方到海行。临门双旆引,隔岭五州迎。猿鹤同枝宿,兰蕉夹道生。云垂前骑失,山豁去帆轻。雨雾蒸秋岸,浪涛震夜城。政闲开迥阁,攲枕岛风清。”诗歌表达了中原僧俗对海南风物的想象。
黄僚,敬宗宝历二年(826)前后任琼州刺史[9]。另据清雍正《平远县志》,“三礼出身”的进士黄僚为平远东石人,系梅州历史上的首位进士。据清嘉庆十年抄本《梅州黄氏老谱》,黄僚聪明英睿,博通经史,唐敬宗宝历二年考中进士,再通过三礼科,官至朝散大夫、大理寺丞、琼州刺史,“文章首出岭海,政治卓然不群”。又据光绪十三年黄氏家谱《江夏渊源》黄僚在清朝被供在嘉应学宫里。北宋前期潮州知州彭延年,题赞黄僚像曰:“宗孔孟而觉群蒙,学天人而变大荒”。变大荒,应该主要指教化时为南荒的海南。
贾继宗,文宗大和六年(832)之前任琼州招讨使。据《太平广记》载:“大和六年,贾继宗自琼州招讨使改换康州牧。”[10]第385卷康州在今广东德庆。又据《闽书》载,文宗大和间(827-835),贾继宗任泉州刺史[11]。但不能判断泉州任职是在康州牧之后,还是琼州招讨使之前。
韦公干,文宗太和或开成年间任琼州郡守、州牧,即琼州都督,兼领招讨使⑥。他因贪婪残暴被革职,由韩约之女婿继任琼州都督。据《太平广记》载,韦公干任崖州刺史之前做过爱州(治今越南清化)刺史。爱州军宁县(军宁在清化稍北)境内有马援所立的铜柱。韦公干竟然贪婪到要将铜柱锥碎熔炼,卖与商人。当地居民认为铜柱是神物,不得毁坏,于是群起反对,并上诉于唐安南都护韩约。韩约致书与韦公干加以制止[10]第269卷。韩约任安南都护是在文宗太和二年(828)九月之前[12]。韩约在“甘露之变”中被杀。据此可以推断,韦公干任崖州刺史应在文宗太和或开成年间。韦公干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刻贪婪的官吏。据《太平广记》记载:
郡守韦公干者,贪而且酷,掠良家子为臧获⑦,如驱犬豕。有女奴四百人,执业者太半,有织花缣文纱者、有伸角为器者、有镕锻金银者、有攻珍木为什具者。其家如市,日考月课,唯恐不程。公干前为爱州刺史,境有马援铜柱,公干推镕,货与贾胡。土人不知伏波所铸,且谓神物,哭曰:“使君果坏是,吾属为海神所杀矣。”公干不听,百姓奔诉于都护韩约。约遗书责辱之,乃止。
既牧琼,多乌文呿陀,皆奇木也。公干驱木工沿海探伐,至有不中程以斤自刃者。前一岁,公干以韩约婿受代,命二大舟,一实乌文器杂以银,一实呿陀器杂为金,浮海东去。且令健卒护行。将抵广,木既坚实,金且重,未数百里,二舟俱覆,不知几万万也。
书曰:“货勃而入,亦勃而出。”公干不道,残人以得货,竭夷獠之膏血以自厚,徒秽其名,曾不得少有其利。阴祸阴匿,苟脱人诛,将鬼得诛也。”(出《投荒杂录》,原缺,据谈氏初印本附录)[10]第 269卷
韦公干本是朝廷命官,不仅不反对人口贩卖现象,自己还利用权力掠夺人口,“竭夷獠之膏血以自厚”,泯灭人性的无度驱遣役使。另据《太平广记》载,他身为地方官却投靠当时的海盗陈武振,且以兄长之礼侍奉陈武振。后来也随着陈振武败亡而势力财富枯竭[10]第286卷。果如前文所痛陈的那样“货悖而入,亦悖而出”,多行不义,天怒人怨,终无善果。
贾师由,宣宗大和六年(852)前后任琼州刺史。《唐书》不见载,笔者只在《全唐文》和杜牧文集中找到贾师由的记录。而且两处文献一致,都是由杜牧起草的朝廷任命制文。吴从除蓬州、贾师由除琼州、萧蕃除罗州刺史等制:
敕。中散大夫、前使持节柳州诸军事、守柳州刺史、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吴从等。地远京邑,俗杂蛮夷,不知文律,易为期夺。朝廷选置,多无名人,小则抑郁不伸,大则聚以为寇。蓬缘巴徼,其风忿劲;琼处海外,在两汉时往往小反;罗居百越,磎洞深阻。咨尔三吏,比尝为郡,亦执有政,勿以荒服,侮我疲人。或异诏条,必置厥辟,稍当叙进,优以上佐,苟有闻见,无忘裨助。 可依前件[13-14]。
制文中特别强调了琼州文化落后,常常造反的现象。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贾师由任崖州刺史的时间。制书是杜牧写的,而杜牧是晚年才拜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并死于中书舍人的任上。所以,贾师由当在杜牧任知制诰、中书舍人期间被任命琼州刺史的。但杜牧何时迁中书舍人,史未明载,也待考证。缪钺《杜牧年谱》认为杜牧迁中书舍人在大中六年(852)[15],但是未言究竟在是年何时。吴在庆在缪钺《年谱》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证出时在大中六年夏秋之间[16]。也就是说贾师由是在宣宗朝大和六年(852)前后任崖州刺史的。
张鹏,懿宗年间(860-873)任崖州刺史。据万历《琼州府志》载:“张鹏,饶州德兴(今江西德兴)人,吐蕃入寇,鹏率数千骑败之,表为琼管五州招讨使、知琼州军事,甚有威惠。后迁岭南西道节度使。”[3]同一书,载其事迹曰:“张鹏,诸兴人,宣宗时为河东节度掌书记事……懿宗立,表立为琼管五州招讨使。”[3]可见其任琼州招讨使时,在懿宗(860-873)初。而所谓“诸兴人”,则可能有误。
终唐之世的近三百年中,一直未在海岛推行羁縻制度,而是稳健推进郡县制。海南岛前后所设的崖州都督府和琼州都督府都是下都督府,行政上一直隶于广府,只是广府建制名称有如下变化:广州中都督府、岭南五府经略使、领南节度使。其中可查考到过海南的广府主政者有宋庆礼、李复、杜佑等,容笔者另著文述略。
注释:
①立崖州都督府之前,高祖武德五年始海南三州隶于高州总管府,武德七年至太宗贞观元年隶于广州大都督府,此后海南岛诸州都隶属于海南岛上的都督府。唯独贞观三年(629),儋州短暂改隶广州中都督府。(据《旧唐书·地理志四》)
②唐贞元末,置招讨使,以大臣、将帅或地方行政长官兼任,兵罢即撤。
③据李复在贞元五年《收复琼州表》载:“伏望升(琼州)为下都督府,仍如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奕使。”“仍如”两字,《唐会要》卷71”琼州”条作“仍加”。“仍”字说明在设立琼州都督府之前,崖州都督府长官已兼领“琼崖振儋万安等五州招讨游奕使”。
④《岭表录异》“宏”作“弘”。
⑤据海南琼海《冯氏族谱》载,冯盎之弟中尚有琼州通判冯背,但又说冯背从福建莆田迁入,生于南宋庆元年间。完全失实,故不录。
⑥《太平广记》第二百八十六卷《幻术三》中称他为“招讨使”。
⑦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
[1]李勃.海南岛历代建置沿革考[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151.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百官四下.
[3](万历)琼州府志[M]:第9卷.
[4]刘昫.旧唐书[M].
[5]王存.新定九域志[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6]李复.收复琼州表[M]//全唐文:第620卷.
[7]王溥.唐会要[M]:第71卷.
[8]真人元开.大唐和上东征记[M].汪向荣,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
[9]琼州府志[M]:第23卷.
[10]李昉,等.太平广记[M].
[11]何乔远.闽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12]资治通鉴[M]:第243卷.
[13]杜牧.樊川文集[M]:第18卷.
[14]全唐文[M]:第749卷.
[15]缪钺.杜牧年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6]吴在庆.杜牧论稿[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