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读后感

2013-08-15郑钊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史官僚乾隆皇帝

郑钊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孔飞力教授选用“叫魂”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视角,通过“叫魂”这一历史事件来探究国家与社会关系之类的大问题,将政治放在社会关系网络中进行历史分析,也就是用社会史的眼光来谈政治的意义。

一、整体的、自下而上的历史观

《叫魂》一书可以说是整体史、自下而上的历史观的典范之作,此书属于政治史的范畴,所要揭示的是清朝中央政权与地方官僚的通讯运作机制,却选用了“叫魂”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进行历史分析,用社会史的眼光来看政治,这是一种社会史视野中的政治史。作者从全方位的场景、多维的视野来叙述“叫魂”事件,从横向看,它涉及到十八世纪后半期中国的经济背景、政治体制、社会状况、法律制度以及民众的心理意识等各个方面;从纵向看,它既有对清初征服年代的回顾,也有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比较。这是一种以“叫魂”事件为中心和切入点的“大叙事”,一种整体史。与其他政治史不同,它详细分析了在“叫魂”事件中恐慌的民众的所作所为,书中这样的叙述非常丰富,为我们了解18世纪中期中国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提供了一个完整丰富的历史画卷。

二、三个角度看“叫魂”事件

“叫魂”本是民间的一种巫术行为,不值得大惊小怪,没想到的是竟然席卷全国。面对“叫魂”事件的发生,乾隆帝、官僚们和民众立即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战略位置和相距甚远的知识背景,在各自心目中构建了不同的故事版本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孔飞力教授正是通过这三个方面为大家全面的呈现了社会各个阶层对“叫魂”事件的反应。

当叫魂妖术的谣言在地方上一蔓延,底层老百姓们脆弱的神经马上绷紧,唯恐自己变成妖术的受害者。他们不能分辨真实与谣言,因为鬼神迷信本来就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他们的不安全感使他们变得更加神经过敏,唯一能够保护自身的法宝就是排斥外面未知的东西,这就让流民群体变成了打击的对象。而这些遭受打击并进入国家司法机关送审的嫌疑人也因自己身体受刑情况而频频更改供词。这关系到百姓们对于某种未知力量的恐慌及因此而发的骚动,以及骚动背后所隐含的底层民众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危机感和对社会权利的渴望。

官僚集团是知识阶层,本来不会轻易地相信叫魂妖术,但纵然不信妖术,也不可能不担心民间妖术恐惧对地方治安可能带来的影响,更何况妖术恐惧还对他们的乌纱帽构成了威胁,随着皇帝态度的重视,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引起了官场上人人自危,争相捉妖。官僚集团在暴民的狂怒易变和君主的反复无常之间穷于应付来保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和维护社会生活常规运作。

而乾隆皇帝与官僚集团的态度截然不同,在他看来,妖术带有不同寻常的目的,他把妖术的剪发与江南士子从来没有消灭的反清意识联系起来,并且这种妖术危害到的是皇朝同上天力量之间的脆弱联系。妖术和谋反此刻在乾隆皇帝心里便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在他得知地方上的叫魂恐惧后,就立刻发动了对妖术的清剿。在乾隆皇帝的举措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的个性特征、满汉文化的冲突、中国传统专制及其表现形式、皇权与官僚体制的常规运作之间的张力等。

孔飞力教授通过对这三个阶层对待“叫魂”的细致描写,让我们容易跟随作者深入主题,特别是对不同人物心理心态的深入分析,也给了我们更多的阅读享受。孔飞力教授通过皇帝、官僚集团和普通民众三个层面分别描述分析“叫魂”事件对我们日后看待问题开阔了眼光:我们在进行社会史研究的时候,要注意从三个角度——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以及大众层面看待问题,通过各个层面的文字记载来分析事件,并思考三个层面对事件的不同看法以及其背后的原因,以揭示事件背后所蕴藏的整个社会经济文化背景。

三、结语

对于我们社会史专业的学生来说,孔飞力教授的著作帮助我们树立了整体史的意识,从小事着手,用社会史“自下而上”的眼光看历史,即从普通大众的角度、从共同心态的角度、从社会深层结构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政治事件。另外,在引用史料类型方面,孔飞力教授引用了如《宫中廷寄》、《宫中上谕》、《朱批奏折》和《录副奏折·法律·其他》等档案资料,使我们认识到不要拘泥于一般史料,而要开阔视野寻找史料。我们在进行社会史的研究过程中,不要只把眼光放在正史和地方志中,而应当注意对民间文献的运用。而在运用史料方法方面,孔飞力教授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比如通过运用《朱批奏折》里面的批示来揣测乾隆皇帝的心理等。孔飞力教授将它们恰到好处地贯穿在全书的去、行文之中,让读者自己如临其境地从当时社会的生活场景中,去体味他要说明的由“叫魂”引发的严重的社会问题。

[1]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2]赵世瑜杜正贞张宏艳.政治史、整体史、自下而上的历史观——《叫魂》三人谈[J].民俗研究,2000(2).

[3]杨念群.在神秘“叫魂”案的背后[J].读书,1996(8).

猜你喜欢

社会史官僚乾隆皇帝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下)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上)
「二皇帝」和珅对乾隆皇帝的进贡(中)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区域社会史视角下的传统武术史料收集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乾隆皇帝与平桥豆腐
反思中国社会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