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跆拳道发展对我国高校散打发展的启示
2013-08-15姚兰
姚兰
(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381)
跆拳道是朝鲜半岛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是一项运用手脚技术进行格斗的朝鲜民族的体育项目。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充实之后,1955年跆拳道运动的领导人和组织者将朝鲜半岛的自卫术统称为“跆拳道”,1964年列为朝鲜全国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它被称为“世界第一搏击运动”,跆拳道以其浓厚的异国文化特征以及较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博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散打是中国武术的主要运动形式之一,在继承中国传统徒手格斗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归纳的现代意义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1979年试点推广以来,已经取得叹为观止业绩,也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是中国的散打相对于韩国的跆拳道发展任然有一定的差距,没有得到奥运会的许可和广大世人的接受。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其他项目的发展来提高散打的进步之路,为我国高校散打的发展点亮明灯。
1 韩国跆拳道发展之道
1.1 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民众的推广
韩国的跆拳道的快速面向世界,并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人们的极度推广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1948~1960年出任总统的李承晚便大力支持当时的崔泓熙陆军少将把当时最负盛名的“九大道馆”团结起来,奉为韩国国技。1966年3月22日成立了国际跆拳道联盟。崔泓熙将军被选为总裁,跆拳道正式进入了国际社会。2000年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同时,胎拳道也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军人运动会等一系列国际体育比赛的ITF式比赛项目。每2年举办一次世界锦标赛、世界杯比赛。路拳道项目在国际体坛相当活跃,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在韩国非常普及,韩国人把路拳道更是视为“国技”。
1.2 技术动作的统一与规则的不断规范
国技院作为跆拳道的专门研究机构,对跆拳道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整理,对其的技术理论、规则、管理等进行了一个规范化的统一完善,形成了跆拳道新的竞技体系。同时,调查显示跆拳道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推进奥运舞台,是关键的一条就在于它的竞赛规则可操作性强、易推广、评判准确。积极地改革,除去糟粕,吸收精华,对传统跆拳道的技术进行限制。并在等级上实行段位制,规范升级考试,保证了跆拳道的竞技性、艺术性和技巧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学术性。为符合西方人简洁直观的体育思想而推行易操作、易评判、易推广的评分制度。跆拳道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的定位。
1.3 注重内在精神文化的完善
跆拳道在韩国被称为“国技”。这使跆拳道具有了激发国人爱国思想和民族责任感的能力,并无形中赋予了其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使跆拳道在国外的传播中处于有利地位。跆拳道是开发人的智力、体力与精神的潜能,增强人的信心、勇气和正义感,陶冶人的情操,崇尚礼仪是跆拳道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即跆拳道运动始终倡导的“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礼仪”是跆拳道运动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向来就提倡谦逊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饶的精神。跆拳道项目呈现出内在的气质——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艺纯熟而不玄浮,情饱满而含蓄内向,富于观赏且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可见,跆拳道中“德”与“艺”的统一,使跆拳道在其本质特征之上又渗入了浓厚的理性因素。
2 我国高校散打发展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散打的产生与发展
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不可忽视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教育部《纲要》中提出体育课程设置增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例,体现我国传统民族特色。中华武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运动艺术风格,而作为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运动形式的散打也充分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面貌。现代散打运动从1979年开始试点工作,经过30多年的艰难改革,使武术散打技术动作多样化,攻防理论全面,练习方法丰富。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对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及传播发扬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高校开展散打课程,让学生进行散打学习,能够使我国传统的体育文化得到继承,使优秀的民族项目得到发展,使民族精神得到凝聚,对我国散打项目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我国高校散打的缺陷
(1)由于高校领导的散打教育意识的薄弱与不足,造成了散打的各项经费投入的长时间搁置,高校的散打训练场馆、基础设施设备的情况一直处于一种十分不理想的恶劣环境之中。由于高校的这种硬件设施的严重不足,严重的打击了广大学生对散打教育的学习兴趣,破坏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扬与光大。
(2)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得知,散打设为学校体育课的高校很少。而且一些学校的开设比重低,对此老师为完成教育任务,就在短时间内没有质量保证的快速教授给学生动作,但没有教授其内在的含义和自我消化阶段,对散打这一概念还是不熟悉,学生不能长时间的进行散打运动,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意识。
(3)散打是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影视媒体认识散打,对其没有一个正确的形象。他们也没有进行过相关运动,据此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着重理论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散打是什么,要怎样的学习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的基本常识,这就让他们不会糊里糊涂的学习。然后教授他们技术动作等技法。可惜的是很多的教练都是直接的教授学生们散打的技术动作套路,而没有理论的传授,导致学生只是胡乱的模仿,不知其精髓。
(4)散打开展在高校还拥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极度紧缺懂专业、热情能干,且有开拓精神的散打教师。由于缺少不怕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散打的推广和普及中去的教师,给散打在高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同时现存的教师又都是采用一些陈旧古板,更不上时代的教材,采用模范化的老教学方式,这些都不能满足高校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从而是大部分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激情与喜爱,也更深的影响了散打的魅力和传扬。
3 结论与建议
3.1 扩大宣传,着重关注
学校教育是发展散打的最基本途径。但多年来,在中国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散打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导致散打的普及和发展与学校教育脱离。对此,各级电视台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等各种媒体应有固定栏目多介绍散打运动,宣传优秀学生和散打开展得好的学校,提高高校领导应对散打进入高校体育课教学重要性认识,加大资金规划的力度,增强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改良。每年定期组织到世界各国高校表演和比赛,深入交流与合作,以推广散打,扩大散打在全世界青少年中的影响。
3.2 改革学校课程规划
在通过大量的宣传,高校领导的散打观念的归位后,首先需要提高高校散打课程的开设的比重状态,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调节理论课和技术课的天平。加强科研的研究和交流,结合各种内外条件对散打运动的教材进行科学性、时代性与可持续性改创。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散打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引进散打专业的专职教师,并对现有散打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散打技能,让散打老师有效的结合新教材改变旧时的教学方法,将现代教学技术引入到散打教学中来,大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技能和品德都有所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3.3 与时俱进,统一标准
现今的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比重也在变迁,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着的事物,满足各种需求和特点,我们就有必要对散打的发展追求与时俱进,万变不离实质的完善各种方面。需要在高校推行采用标准化、规范化考试体系。激发学生参与散打的热情,促进散打在高校中的普及与发展。在保持自身的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现今西方的竞技精神适应的改革创新散打的动作技术,并规范各种动作的评判制度,使散打更好的在高校中进行标准化的推广与发展,同时也更加的有利于散打走国际化道路。
3.4 深化内涵的创建
事物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和产生消亡。然而让我们永远记住并传承的是其内在核心的本质精神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散打也具有自身内在而独特的文化。为此我国高校在开设散打教育时,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的培养,强调礼仪礼节的细微表现,这样有助于树立散打的良好形象,改变人们对散打的一些偏见思想,树立正确的“习武观”,使学生掌握散打技能时也提高学生自身修养[1]。
[1]姜传银.“后奥运”时代武术散打发展战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44-47.
[2]王文杰,刘期努.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散打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213-214.
[3]谢作瑞.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散打国际推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