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建设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途径
2013-08-15刘广春
刘广春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体育部 四川广汉 618307)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道,共同创造了全世界瞩目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融合各种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原理深厚、形式多样、开展广泛,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有极高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而且能够使我们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世界体坛,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应通过何种途径发展,才能使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再放异彩。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1.1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融合多种民族文化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各民族传统的养生、健身和娱乐体育活动的总称。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
民族传统体育的分类方法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根据需要综合不同的分类方法,将民族传统体育分为:竟技类:如武术、龙舟、射击、摔跤、球类、棋类等;养生类:引导、气功、保健、其他等;表演类:舞龙、舞狮、杂技、百戏、其他等;游乐类:节令类、歌舞类、游戏类等。
1.3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1.3.1 地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最大、最突出特点是它的地域性。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民族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存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起源于生产劳动,以及起源于自然条件紧密相连的民族传统体育便有了相应的独特性。无论是从过去的产生,还是现在的发展,都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是人们适应与改造环境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与自然斗争的一种反映。“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就是这一特点的最好写照。
1.3.2 历史性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极其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决非中华民族在那一阶段的产物,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兼容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优秀体育成果,上至远古,下至中国近代社会。民族传统体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尤其在唐宋明清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即使在近代西方体育的传入我国以后,民族传统体育仍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3.3 融合性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这个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民族的迁徙和异族之间战争以及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渗透,民族文化发生融合,体育文化也相应融合。如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相互通婚,习俗文化和体育逐渐交融。如把北方流行的“骑射”引进中原,而中原流行的拔河等活动也被北方人所接受。
除了与各民族体育融合外,我过民族传统体育还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了自身的内容,增添了生命力。可以看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优秀的体育文化,充实民族传统体育内容。
1.3.4 民俗性
我国各族都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与风俗习惯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民俗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深化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民俗的内容,有的民族传统体育融进传统节日、婚俗、祭奠活动中;有的节日、歌会、墟场、庆典活动包容了民族传统体育;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贯穿于各种民俗中。不管是祭奠和纪念性的,还是庆贺或社交娱乐性的,几乎都与传统的体育活动结下了不解之缘。节日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又为民俗节日增添了内容和色彩,相得益彰,互相生辉。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如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一样,既有令世界瞩目的长处和优点,也有它的弱点和不足,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下,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正视它的弱点和不足,将其长处和优点发扬光大。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指导
胡锦涛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下,我们要认真领会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并使之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扬。
2.1 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前提条件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和优势,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发展,人们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积极性才能得到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人民体质,还有助于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人们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公平观念的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才能得到广泛开展。
2.2 建设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设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挥激励鼓舞作用和强化社会意识的作用,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奋发向上,勇于进取,迎接挑战。这些精神用来指导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健儿,能促进形成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中华体育精神的发扬,不但激发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教练员在训练竞赛中,尤其是在国际大赛中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团结拼搏、勇攀高峰,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竞技项目取得举世瞩目成就,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员同心同德、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意志和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在欣赏高水平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的同时,还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调节精神,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享受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带来的激情与兴奋,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就能到人们的推广。
2.3 建设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思想的促进
建设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就是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思想的促进,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思想的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强调人与人和谐发展,不把竞技胜负看作唯一的价值,而明显注重人格培养,追求内在的、含蓄的、和谐的审美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着主导地位,它倡导的“中庸之道”,追求平均、统一、共性至上的思想。以礼仪为主、道德先行的观念,使很多人把涵养道德、磨练意志视为第一,把其强身健体、技击自卫视为第二功能。民族传统体育还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国传统体育中的养生术、气功、武术功理功法中充满着“天人和一”、“阴阳之道”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主体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还强调人的身心发展和谐。主张身心一体,在锻炼方法上有主张身心结合,即肉体与精神的锻炼相结合。
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的思想文化资源,我们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承传。不管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涵义和标准做怎样的理解,从历史文化角度看,民族传统体育既承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赋予了新的发展使命。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途径
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下的思想指导,我们民族传统体育在突出它的特色的同时还要有新的发展。
3.1 学校培养
学校教育中包含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这不仅是教育目的的要求,也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所要求。因此,要做好收集、挖掘、整理工作,民族传统体育大都源自民间,体育教师在把某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之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深入民间生活进行调查考证,对项目名称、发展及技术要求有所了解,真正要引进体育课堂,以繁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将为继承、发扬、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场所,学校体育要适应新大纲、新课标的要求,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比重,树立素质教学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建立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让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遗产,经过提炼与发展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传播到社会中去,练就健壮的体魄,保持充沛的精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3.2 社区传播
3.2.1 丰富社区体育内容,为社区成员提供新的生活空间
民族传统体育真实地反映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接近于生活的自然形态,反映了人对自然来源、自身力量的朦胧认识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极具生活情绪,以人为本、文体合一的特点,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节奏,能使人的心灵获得一种激荡、一种铸造,是其它运动项目所不及的。回到大自然中去享受阳光的照射和绿茵的抚摸,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完美和谐,是人们理想的生活空间。民族传统体育能给人们提供和创造这种机会,人们不仅可以在富有田园牧歌式的自然环境中从事运动,发展自己所顾及而又无所不及的本性,还可以让人们在体捡劳动丰收、胜利喜悦中得以健身,加大人们微观活动空间,同时拓展人们宏观的心理空间。
3.2.2 农村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途径的延续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对群众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乃至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在许多地方已经形成特色,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民间传统项目的商业价值也日益凸现,“竞技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在广大农村地区逐渐转变成“民间传统体育搭台”特色化模式。农村发展乡镇体育除了强化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队伍建设,还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特色项目,与经济、文化逐步融合,通过整合其他领域的资源,实现以点带面,从而扩大体育人口。
3.3 其他途径
利用地域优势创建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康定的跑马节、沧州武术节。还可建立体育博物馆、纪念馆、雕塑等,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源、发展历程、赛事、代表人物、作用和功能等记录下来,为以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做好铺垫。
4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及心理状态。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独特活动形式,长期以来在愉悦民族心智、增强民族体质,改善民族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长盛不衰。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希望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和社区体育传播等途径能把我们民族传统体育推向新的发展高潮。
[1]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M].广东:广东省出版集团,2004.
[2]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3]曾于久.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李鸿江.中国传统体育导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5]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6]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7]陈宁.论农村体育的新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8]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武术文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9]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选编.民族体育论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10]程大力.体育文化历史论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11]吴志超.引导健身法解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12]张湘涛.中国农村改革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