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约藏区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①: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

2013-08-15肖波蒋建琼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1期
关键词:甘孜州藏区体育

肖波 蒋建琼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 四川甘孜 62600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康巴藏区核心地甘孜藏族自治州18个县为研究对象,调研了四川省2010年、2011年、2012年“援藏援彝”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参培情况;查阅了近年来与藏族体育文化、藏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藏区健身娱乐等相关的文献资料;深入康巴藏区,访问了相关体育工作者,实地考察了康定县、泸定县、丹巴县、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九龙县的社会体育开展情况和体育软硬件设施情况。通过调研结果进行合理归纳推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康巴藏区社会体育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中全民健身活动、户外运动和体育旅游尤为突出,各地盛行开展,取得很大成功。康巴藏区腹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拥有四川近1/3的土地面积,18个县,326个乡镇,2068个行政村,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100万左右,是康巴藏区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聚居地。甘孜州地处旅游圣地,资源丰富,天然攀登和户外的理想地源,可是社会体育的发展尤其艰难,18个县中,目前拥有健身房和其他专业健身指导的城镇仅有泸定县和康定县以及位于康定姑咱的高校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类配套设施相对齐全。全州徒步旅游、攀岩和山地自行车等项目均未开展,在甘孜州府康定,举行传统节日活动,如康定跑马节、4月8日的转山会等,会组织或请少数登山运动员、山地自行车等参与加以宣传,不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性。居民人均收入偏低,体育消费市场启而难动。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的同时,而体育发展的根本却被人们所忽视,提到体育,人们不自觉的想到奥运会、民运会、省运会、刘翔、姚明等,终身体育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理念模式。

在社会体育发展方面,除阿坝州和凉山州外,与其他地市州相比差距巨大,无论是专业人才的储备还是开展状况都有很大的差距,现实是特殊地理环境限制社会体育开展、专业人才匮乏、健身场地稀少、以城市见多、群众锻炼意识淡薄、政府主导的活动开展少、群众参与率低、经费投入不够、学校体育教育不到位等。这些现实因素严重制约了藏区社会体育的发展。

2.2 制约康巴藏区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2.2.1 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东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雅安地区,南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相望,北连青海玉树和果洛两个藏族自治州。甘孜州是四川省三个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四川最大的藏区,总面积15.26万平方公里。州府康定是全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一曲《康定情歌》而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情歌的故乡。

甘孜州气候属高原型季风气候,复杂多样,地域差异显著。南北跨六个纬度,随着纬度的自南向北增加,气温逐渐降低,在六个纬距范围内,年均气温相差达17℃以上。在高山峡谷地区,山脚和山顶高差悬殊,气候也随着高度变化,相差20~30℃。各县城所在地年均气温15.4~1.6℃之间。从海拔1321m的泸定县城到海拔4200m的石渠县城,海拔高度差2879m。纬距相隔约3°,年均气温和差达17℃。年均气温多数地区在8℃以下,最高气温(丘状高原地区和中部高山原地区)在30℃以下,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在-14℃以下,其中北部大部分地区及南部理塘、稻城等高海拔地区低于-20℃以下,石渠低达-37.7℃,常年降水量在325~920mm。常年日照时数1900~2600h,年总辐射量一般120~160kCal/cm2。历年平均霜日为18~228天,无绝对无霜期。

地缘的特殊,人口分布稀散,高寒的气候导致早晚温差巨大,人们锻炼的时间和空间受这些天然的环境条件制约,严重影响藏区社会体育的开展和发展。

2.2.2 藏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目前,甘孜州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左右,其中国家级有3人,都集中在四川民族学院体育系教师中,甘孜州共有约100万人众,平均2000人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而且500人中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和办公室工作人员,能在一线从事体育指导的人寥寥无几。根据四川省2012年“援藏援彝”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情况来看,甘孜州34名参培人员中有3名体育教师、2名社体一线工作人员,其他29名都是州县级办公室工作人员,近3年的培训都以办公室人员为主导,这一现象表明藏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选员不科学,需要参加培训的区委会、社区体育工作者等一线人员没能及时得到培训和提高,导致机会的流失和人才的匮乏。

2.2.3 场地设施不足

场地设施短缺,是一个渐进的长期问题,场地设施是社会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之一。除学校体育外,社区公共健身体育器材和场地的缺乏是制约藏区社会体育发展又一重要因素,社会体育就近开展活动的特征反映了群众对公共设施和场地需求的就地性,如果人们锻炼需要到比较远的地方则会导致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减少,由于很多锻炼方式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在室外由于风大而不宜开展,在室内建设需要经费和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管理,加大了经济需求。晨练在州里绝大部分地方不适宜,早晚气温低,温差大,导致人们的选择面变得很小。固定综合性健身场所是相对比较理想的锻炼方式和选择,在州内县城的布局较常见,而绝大部分人群居住地乡村几乎很难见到。这一分布结果导致“乡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在甘孜州“十一五”规划中实施“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3个,乡镇农民健身中心3个,“雪炭工程”3个,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布点2个,安装全民健身路径25条,为37个牧民定居点文化活动室配备文化设备。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地源辽阔的甘孜人民的健身需要,农村比城市的健身资源形式更加严峻。

要改善现状,加大场地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的经费投入,加大健身资源的投资,要真正达到一定水平,和内地缩小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创造舒适锻炼条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提高人民身体素质。

2.2.4 群众终身体育意识淡薄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培养健身参与意识是一项艰巨又长期的工作。甘孜州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区,落后的经济面貌、较低的文化素质、古老的生活方式致使大部分人还来不及考虑保健和养身,城市居民和农村生活反差巨大。国家大力推行牧民定居工程,实施效果也见一般,更何况改变大家分散的习惯,定点进行健身活动,可见实施艰难。就连按时到学校上学都难以实现,由于人口稀散,许多牧民家庭的随牧而安,很多学生离学校太远,长期往复,导致人们文化素质严重落后于城镇地区,接受新文化改变旧观念的思想转变加难。

城镇群众终身体育意识也不是很乐观,大部分闲余时间花在了喝茶、打麻将、上网游戏、喝酒、K歌等身体透支活动,能参与健身的基本是花甲老人。目前比如泸定、康定、九龙等在县城人民广场,下午18时左右开放公共广场舞,大家围成圈或站成排跟着音乐跳舞,增进友谊,增进健康,健身和娱乐融入一体,既丰富了城市文化又提高了人们体质,但参与者大都是女性,而且年龄在50岁以上的居多。在城市健身场所常见锻炼者同样是退休人员或年龄较大的群体,也有少数年轻人带着孩子锻炼的。这反映出绝大多数健康人群并不愿意参与锻炼,终身体育意识观念淡薄。

3 结语与建议

3.1 加大藏区社会体育骨干人才培养

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是全国性的问题,民族地区形式更为严峻,甘孜州2600个群众只有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比例,抛开指导水平不谈,除去流动人员,真正能对群众健身起到指导作用的有多大份量。所以,培养可靠、实用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群众体育骨干是一个严峻且紧迫的问题,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争取更多机会,选拔更多人才参加培训,多渠道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全面改善社会体育骨干人才缺乏现状,为民族地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实现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3.2 加大经费投入,增设公共体育设施

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物质保证,也是促进人民体育锻炼、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根据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政策,根据甘孜州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居民不集中等特点,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各种现代设施跟着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应当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高人们体质。

3.3 多层次开展健身性活动和比赛,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要真正做到全民健身,实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人民体质。活动的开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只是针对普通老百姓,不能只做给政府看、外界看、媒体看,而要从实质、根本抓起,结合当地实际,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健身活动,要有计划性、长期性,与可行性、大众化相结合,削弱竞技性,开展以参与简单、群众喜好结合趣味性为原则,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活动或比赛,比如乒乓球、羽毛球、有氧慢跑或快步走、排舞、秧歌、锅庄、陀螺、蹴球等大众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适合社会各层次人员参加,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提高人们众在参与意识,体会运动乐趣,全面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3.4 政府引导,社区宣传,提高藏区群众锻炼意识

群众锻炼意识是能否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内在关键因素,具备了良好的锻炼环境和机会,关键在于人们的参与。政府应该加强引导,制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锻炼规划,从党政领导做起,大力宣传7+1>8的锻炼思想,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计划,应重视工作人员的体质,而不只是在乎每年的体检。社区加强宣传,定时组织开展健身活动,以横幅、标语、家人带动、朋友联动的方式增大影响面,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参与,体会其中的乐趣,增进友谊,丰富文化生活,增进健康,从而提高群众的锻炼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取向,全方面发挥社会体育的社会功能。

3.5 抓好藏区学校体育建设

学校体育是培养从事体育事业人才的摇篮,也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希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都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而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保证。可见,学校体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对象绝大部分是青少年,也是祖国的未来,搞好青少年的体育教育、正确树立终身锻炼意识,掌握体育锻炼知识,对社会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体育要良好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课外体育活动,没有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运动能力的提高、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只能是空谈。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密不可分,在现实生活中,要抓好学校体育建设,除满足学校体育专项经费投入和规章制度外,社会体育的社区建设应注意开辟全面健身场所,同时,社区和学校应加强社区体育活动、家庭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协调和结合,确保孩子有安全的运动场所。

[1]徐伟强.对青海牧区城镇藏族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4):98-101.

[2]魏万珍.构建社会体育公共关系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20-24.

[3]董新光,曹彧,徐焕.论社会体育与环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4):51-53.

[4]江健康.论体育强国与社会体育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6):27-31.

[5]伍天慧,谭兆风.社会体育发展的经济学视角[J].嘉应大学学报,2003,21(6):100-103.

[6]周结友.社会体育发展趋势简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24-26.

[7]王海荣,董新光.试论社会体育发展动力[J].体育文化导刊,2009(5):15-16.

[8]汪爱平,范洪彬,李焰,等.我国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规范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6):84-87.

[9]张翔,张正民,王虹.我国社会体育参与者的价值取向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2):19-26.

[10]周结友.我国社会体育研究热点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7):23-29.

[11]冯晓丽.我国社会体育制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23-25.

猜你喜欢

甘孜州藏区体育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多康藏区藏族源流考释
爱在黄河第一湾:“上海女婿”的藏区传奇
我们的“体育梦”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