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枪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再认识①
2013-08-15李英彪
李英彪
(北京田径队 北京 100000)
关于体能训练近几年来已成为当前竞技体育的一个热点话题,并且在运动训练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应用,有的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的则收效甚微,那么真正的体能训练是什么,是有什么内容组成的,其正确性和准确性又有多少可借鉴的,在不同项目中的理论界定和实践有效性又是如何,目前虽有一些前沿性的信息,但是并不系统,理论界也各抒己见。带着这些问题,用近6个月的时间对北京、河北、山东、山西、辽宁、四川、上海、浙江、江苏、福建等10个省市的基层训练单位20多名一线教练员进行了调查,并对多名专家进行了访问,就体能训练方面的问题进行的广范的交流。根据调查结果统计,有70%的教练员对体能训练认识模糊,简单的认为体能训练就是有充足的体力能适应比赛,20%的教练员和专家认为体能训练就是在增强一般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加强专项能力的提高。这也仅停留在物理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有10%的一线教练员和部分专家学者对体能训练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也仅局限于理论层面上。根据不同项群,在实践中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训练思路,却又不尽系统,星星点点的用了一些手段,没有一个整体概念。经过几十年在一线执教经历,通过培训、访问交流、查阅大量资料对体能训练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1 体能训练的概念
过去,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体能训练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错误的把体力、速度、耐力、一般性肌肉力量的增加看做就是体能训练的全部,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片面的低层次的认识,是错误的训练指导思想和理念。也是造成我们训练工作事倍功半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制约我国标枪专项发展的一大障碍。那么体能训练的概念应该是怎样的,国内外学者对体能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大多认为;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的能量代谢为基础,经过身体训练获得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通过骨骼肌系统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通过运动实践过程我体会到,体能训练是人体由里到外的一个整体性改造和发展过程。
2 体能与体能训练的结构关系
要想在体能训练中有一个正确的指导理念,必须先了解体能的本质:体能是以人体各器形态和机能为基础,由神经系统支配和供能系统提供能量,是人体运动系统通过骨、关节、肌肉活动,把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做功形式。传统体能训练的理论,把体能分为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协调等多个因素,然后根据这些功能制定相应的力量、速度、柔韧、耐力和协调等训练方法,主观的把人体的整体结构割裂开来进行单方面训练,破坏了人体结构的系统性。虽说体能训练是对人体系统不断的优化,使各系统协调工作,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在解决矛盾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事物矛盾的本身又包含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只有把握事物的主要方向,才能抓住其本质。不能只停留在在片面发展骨骼肌即大肌群力量上,近年来人们对小肌群做功的重要性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却忽略了不管大肌群和小肌群以及协同肌做功,首要的是神经系统在支配其工作。因此神经系统支配肌肉做功方面的训练手段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据物理学研究,一个普通的健康的人,如果能把力量集中到一点上,具有20t力量,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是平静状态下力量的4倍。这些虽说有精神上的作用,但至少说明是内在力量的驱动导致外部做功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神经及核心部位能力,从竞技体育运动是人体整体性用力结构这个观点出发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首先要建立提高人健康的身体功能;其次才能发展力量、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动态平衡等运动能力;最后才能发展专项的动作能力。
3 体能训练与专项之间的特性关系
3.1 体能训练要紧密结合专项
竞技体育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在比赛中创造优异的成绩,因此体能训练最大的特点应体现在和本运动项群相吻合的训练思路上,只有全面、平衡发展身体各机能的同时加强本项目专项能力素质才能提高成绩。专项能力和专项力量是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教练员在训练和实践中会经常发现有些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很好,力量也很大,然而专项成绩并未提高或提高幅度不大。如我自己带过的两名男子标枪运动员;史德武、戴立最好成绩分别为77.28m和74.93m。戴立的各项力量指标,专门能力指标均大大高于队友史德武,但机体和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神经系统的应激能力、专项速度指标都差于史德武,结果专项技术掌握不如史准确,标枪成绩比史德武差了近3m。由此可见,专项能力和专项力量是影响专项成绩决定性因素,但绝不是唯一,只有在整体素质全面、平衡、协调发展前提下才能掌握合理的专项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能力水平,获得良好的专项成绩。二者互为作用又互为制约。
因此只有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抓住项目的特点、规律和比赛的需求设计训练计划和是实施针对性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才能最终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3.2 重视核心区力量及深层小肌群和协同肌的发展
谈到核心区力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的区别,而现在我们很多教练员和理论工作者在体能训练和功能性训练的理论上还存在一些偏差。严格的讲:体能训练是基础,是建立高质量动作模式的前提,而高质量的动作模式是身体快速传递力量的基础,是建立人体整体性结构的力量源泉。而整体性结构用力首先要进行身体核心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群的力量、稳定,平衡的能力训练。不能只重视人体外部功能的训练。
武术界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腰终究艺不高”、“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沉丹田力量生,百岁老人亦发功”。这里所谓的“腰、丹田”正是人体的核心部位,现代科学从解剖学方面认为肩关节—胸椎—腰椎—骨盆—髋关节为主体,包括附着在它们周围的神经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是人体核心区域所在,这一部分是人体上下肢的纽带,在运动中对运动员保持基本姿势,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撑作用,为四肢发力创造支点,是动作快速传导的关键部分,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功能性训练是在体能训练完整地建立好其整体性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子项目不同的规律和特点,使肌肉用力更符合专项特点的要求。但是,二者之间又不能单独的割裂开,既有区别又相互作用,是人体系统组成的一个整体,但是又有侧重。应该重点强化功能性结构,以其带动全面身体训练的提高。功能化训练是龙头,体能化训练是龙身。这也是系统论观点的有力佐证。
在此方面我们也走过了很长时间的弯路;众所周知投掷标枪对运动员躯干肌的力量、柔韧性、协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很重视这一块的发展。但运动员腰部损伤发生率仍然很高,尤其是椎间盘突出发生率更高。原因何在,后来总结发现我们的重视是建立在偏颇或者说是错误认识上的,我们只重视了躯干大肌群发展,却忽略了小肌群的发展,尤其是深层小肌群、韧带的发展,二者之间失衡,肌肉间的协调协同能力较差,脊柱的稳定性也就发生问题,此时躯干大肌群力量越大,造成伤害的几率也就越高。近年来我们从认识上转变,方法上更新,取得了一些效果,目前标枪运动员腰部损伤发生率明显下降。
系统论方法用整体结构来解释不同系统的差异,结构决定功能,是系统论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理论。只有把体能训练的整体性结构稳固的建立起来,功能方法的训练才能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协调等素质的方面得到保障。它们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从而使人体系统结构得到改善。
3.3 体能训练负荷原则
体能训练的负荷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要详细论述需要大量的篇幅,这里不再展开来谈留待今后讨论,我只对负荷安排的原则谈一下我的观点。(1)系统性原则,体能训练要贯彻到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常抓不懈,达到持续平衡发展。(2)合理负荷的原则,专项训练、能力训练、体能训练的比例一般为40%、30%、30%。但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任务负荷安排要做合理调整。(3)要把握好针对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4)紧密结合专项的原则。(5)科研保障和医务监督原则,用生物生化指标监控指导负荷。通过以上原则的把控使我们的训练负荷安排进入到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较高层次。并力争实现三个转变;既从感性分析到理性分析的转变,从定性控制到定量控制的转变,从经验调节到科学调节的转变。
4 结语
体能训练的新思路是必须把人体看做成一个整体性结构,从科学的角度,运用生理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物理学、运动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客观的、系统的把握人体运动规律。注重人体功能性力量是发展的源泉,在先建立人体稳定支点用力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子项目专项能力的发展。核心部位的力量和稳定性的训练是问题重点所在。而体能训练的功能化特点应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思路。在二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特征化条件下,把握符合各子项目的特殊规律才是体能训练和专项成绩提高决定性方向。
[1]黄滨,贾思敏.体能训练理论探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4).
[2]苟波,李之俊,赵仁清,等.“体能”概念辨析[J].体育科研,2008(2).
[3]闫琪,任满迎,黄岩,等.全面认识功能性体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1).
[4]万德光,万猛.北京现代力量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李春雷.体能训练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0(3).
[6]吴杰.系统哲学[M].人民出版社,2008.
[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李之文.体能概念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3).
[9]王兴,蔡犁,罗慧慧,等.对竞技运动中体能训练若干问题的认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