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群众体育发展①——基于建国后各阶段群众体育发展的研究
2013-08-15戴琰超
戴琰超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湖州浙江 313000)
新时期中国群众体育发展①
——基于建国后各阶段群众体育发展的研究
戴琰超
(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湖州浙江 313000)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行历史的审视,应用逻辑推理,演绎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群众体育在时间纵轴上的发展轨迹,对建国后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历史的客观评价,并对后奥运时代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与继承提供借鉴。结论:随着人们对于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群众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激情也变得越来越高涨,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我国的群众体育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美好的。
历史 视野 群众体育 后奥运 发展
旧中国曾被称为“东亚病夫”,而新中国成立后,迫于当时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党和国家政府着力发展国家体育事业,在竞技和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过程中,采用“举国体制”的模式优先发展了竞技体育,使得两者协调发展的平衡格局被破坏。自1984年许海峰实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以51金的优异成绩荣登金牌榜首;从1982年第九届亚运会上以61金跃居亚运会金牌榜首一直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199金的战绩继续蝉联亚洲体育军团的第一。竞技体育光辉夺目,国人并非无限自豪。但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显示,我国200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仅为28.2%。而同处亚洲的邻国日本其国民从事慢跑、马拉松运动的有2440万人,体育人口占本国人口70%以上。相比之下,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滞后,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不均衡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积累形成的,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中可以寻其轨迹并得到很好的诠释。其主要历史过程为:建国初期群众体育;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改革开放时期的群众体育以及后奥运时期的群众体育。
1 建国初期群众体育
建国初期从时间上来说是从1949~1979年这一时间段。该时期,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式,政府提出了效仿苏联的全民动员参与的以“增强国民体质”为主要目的的劳卫制等;在奥林匹克运动沦为东西方阵营意识形态对垒的政治工具后,中国被迫退出了世界竞技体育的赛场,捍卫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争取恢复合法权益和地位。所以,在建国初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群众体育是全民的、初级的,注重了增强体魄,捍卫国家领土,忽略了群众体育的娱乐性和竞技性。但这却违背了群众体育的要求,所以这阶段的群众教育具有政治目的,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体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从时间上是从1966~1976年这一时间段。在这一事件,在“大跃进”运动、三年困难时期以及“四人帮”等反革命集团的影响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对党中央领导机构进行了错误的改组,使“左”倾错误方针席卷了全国。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群众体育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倒退现象。因为,在这阶段的头几年,从事体育活动就被认作“资产阶级享乐思想和行为”,所以几乎见不得群众体育活动。1970年,政治局势好转,群众体育有所转机,但到了1976年,四人帮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群众体育再次受到巨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时期,群众体育在该历史时期下,举步维艰。也说明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必须依靠社会的稳定发展。
3 改革开放时期的群众体育
改革开放时期从时间上是从1979~2008年这一时间段。这一时间段,和平和发展是社会的主旋律。在这一主旋律下,我国的群众体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具体划分为:1979~1984年是群众体育的恢复和发展阶段,1985~1994年是我国群众体育调整发展阶段,1995~2008年进一步发展阶段。应该说两位学者的划分依据不一致,导致划分的结果不同。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普及和提高相结合,重点抓提高,即竞技体育的发展优先于群众体育。在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功的影响下大大推动了我国群众体育的社会化发展。到90年代末期,群众体育群众办的形式蔚然成风,群众体育的发展形成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但是这一时期的体育社会化程度还存在不足,体现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虽循序渐进地改革发展,但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有些行政手段滞后。
4 后奥运时期的群众体育
后奥运时期从时间上是从2008年开始的。这一阶段由于受到身边奥运会的影响,人们对于体育运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认识到竞技体育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时期,从1932年刘长春洛杉矶奥运会上成为中国奥运第一人,到1984年许海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竞技体育的世纪圆梦,我国的竞技体育达到了巅峰。同时,群众体育也随之发展,但却与竞技体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群众体育的发展仍然不够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发展我国大众体育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大的问题。作为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通过该场所也可以有效地开展群众体育。国家对于场馆比例配置,器材使用保障出台相关政策,但在一系列体育设施完善的同时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校场馆闲置、利用率低。对于小城镇或者社区来说,采用的很多配套设施,没有被合理的运用,对于社区体育健身路径来说,无人管理,形同虚设。以后,公共体育场馆要进行充分的利用。另外,对于学校体育场馆来说,其闲置,同时不向社会开放,也是造成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至于福利性体育彩票建成的社区体育健身路径也是缺乏管理,锈迹斑驳之后,更是无人问津,形同虚设。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有待深化改革,竞技训练的场馆资源浪费,学校体育场馆的闲置与面向社会开放不足、社区配套体育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也突出。
4.2 群众健身观念差,健身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30年,国人的思想虽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是由于受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追求“儒雅”、“谦静”等思想,“好静不好动”的健身意识,对西方传入的体育运动项目还是不能很好融合应用,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又因受到地域文化差异等影响了其传播的广泛性。因此,现代群众体育项目能否满足人们的这些要求是决定其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指标;其次城镇和乡村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造成大众体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5 结语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说,我国的群众体育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艰难过程,该过程呈现出与竞技体育的不协调现象。该过程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必须正确客观的对待。如何根据发展较快的竞技体育的模式来发展我国的群众体育,是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思路,也是将体育回归为人民服务本质的需要。随着人们对于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群众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激情也变得越来越高涨,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我国的群众体育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美好的。
[1]刘延东.在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1-03-04.
[2]阿荣.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N].内蒙古日报(汉),2010-04-11.
[3]李福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步伐[N].徐州日报,2005-06-10.
[4]刘军,常敏.竞技之花结硕果全民健身涌热潮[N].驻马店日报,2008-08-13.
[5]自治区体育局办公室提供.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创内蒙古体育事业新辉煌[N].内蒙古日报(汉),2010-12-23.
[6]叶滨.300万市民活动筋骨常态化[N].哈尔滨日报,2009-05-31.
[7]赵乾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实现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N].甘肃经济日报,2011-09-21.
[8]李英杰,孟向东.洛阳体育事业实现历史跨越[N].河南日报,2010-09-20.
G899
A
2095-2813(2013)04(a)-0106-02
戴琰超(1991—),男,汉,浙江绍兴人,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