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比较中日韩联赛球队水平
2013-08-15黄光亮
黄光亮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
1 前言
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简称亚冠联赛或亚冠,是由亚足联每年举行的亚洲俱乐部足球竞赛,参赛球队来自亚足联属下排名前14的联赛,其中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亚冠联赛是亚洲俱乐部足球最高等级的赛事,相当于欧洲冠军联赛及南美解放者杯,荣获冠军的球队将代表亚洲出席当年12月举行的国际足联世界俱乐部杯。亚冠联赛是由亚洲俱乐部冠军杯、亚洲优胜者杯、亚洲超级杯合并而来,第一届赛事举行于2002/03年。由于当时赛制改革,这也是唯一一届跨年度的赛事,之后所有的比赛都在同一年内完成。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坛周报、足球报、南国早报等报刊,掌握并熟悉有关本文的资料、数据。
2.2 数据收集、统计法:通过新浪亚冠联赛、搜狐亚冠联赛等网站来搜集有关本文的资料、数据等,经过整理、分析,并加以利用。
3 结果与分析
在亚俱杯赛上,辽宁足球队夺冠,大连队获得亚军,2004赛季实德队进入八强,2005赛季深圳进四强,山东鲁能进八强,2006赛季上海申花杀入八强,这些都是历史久远的事情了。2009年亚冠联赛改革后,中超联赛、日本J联赛及韩国K联赛都有四支球队参加亚冠联赛。每当小组赛结束后,都呈现出J联赛吃肉、K联赛喝汤、中超球队几乎全军覆灭的尴尬局面。中超球队在亚冠赛场上很难有值得称道的比赛,这样的战绩让人正视到中国与近邻日韩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在中超联赛球队滑落的轨迹异常明显的同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日韩等亚洲足球强国俱乐部的异军突起。
3.1 中超球队在与日韩球队的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
3.1.1 在小组赛晋级、最终获名次的次数上远逊于对手
至今为止,中超球队的最好成绩仅仅是两次打进4强,从无球队闯入亚冠决赛。而曾经进入决赛的队伍中,东亚区就占了8次:日本球队为2次;韩国球队为6次,是进入决赛次数最多的国家。东亚区夺冠的次数为6次,其中日本2次:2007年浦和红宝石、2008年大阪钢巴;韩国4次:2006年全北现代、2009年浦项制铁、2010年城南一和以及2012年蔚山现代。这些成绩主要都来自于日韩球队。在亚冠联赛的征程上,中国只有3次打入亚冠16强。而日本和沙特打进16强的次数均为13次,是我们的4倍还多。韩国是12次,伊朗9次,乌兹别克斯坦6次,都远远高于我们。在备受瞩目的 8强赛之类的,中超球队近年几乎被“剃了光头”。
2012赛季虽有广州恒大、北京国安和天津泰达三支中超球队征战。但小组赛最后一轮战罢,仅有恒大客场 2-1绝杀泰国武里南联队从而以小组第一晋级16强,完成突围。从东亚区最后出线的结果看,J联赛中4支球队出战3支球队晋级:东京 FC、名古屋鲸八和柏太阳神;而 K联赛中4支球队出战2队晋级:蔚山现代和城南一和,剩下的2个名额则是澳超的阿德莱德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的本尤德科。相对于中超球队而言,日韩球队的风头则显然要大了许多。
除了晋级的球队多数为日韩的队伍之外,他们在小组赛当中的成绩也是傲视群雄。其中日本球队占据三个小组第二(东京FC11分、名古屋鲸八10分和柏太阳神10分),一个小组第四(大阪钢巴3分);韩国球队占据两个小组第一(蔚山现代14分和城南一和10分),两个小组第三(全北现代9分和浦项制铁9分)。而在中超三强中恒大10分占据小组第一,国安和泰达都分别以3分垫底。
3.1.2 中超球队与对手的相互交锋胜少负多
自亚冠联赛改制以来,中超球队均与日韩球队同分在一组。除日韩两国的足球水平在亚洲地区属最高的因素外,一些民族因素、国家队恩怨、各种魔咒,也让中超球队对阵日韩球队时,大大提高重视程度和专注度。在2009—2012的四个赛季中,中超与日韩球队共交手 62次,总战绩为 13胜13平36负,胜率为20%,拿分概率为41%。从总成绩上看,则更凸显出中超球队的弱势地位。
2009赛季,与日韩队伍的总战绩为3胜5平8负。对日本球队1胜3平4负,仅泰达主场取胜川崎前锋,国安两战日本收获平局;对韩国球队2胜2平4负,直到2012赛季,国安与泰达逢韩不胜。对日韩胜率18%,拿分率50%,完全处于劣势。而日韩球队相互间的战绩为3胜2平3负,势均力敌。
2010赛季,中超四队对日韩的战绩为3胜2平12负。对日本球队为3胜2平3负平分秋色;对阵韩国球队则是尴尬的9连败。对日韩胜率17%,拿分率29%。
2011赛季,中超四队对日韩的战绩为5胜2平10负。对日本球队战绩为3胜1平4负稍处于下风,泰达、浙江绿城、鲁能主场都击败对手,但客场4战全败;对韩国球队的战绩是2胜1平6负处于绝对劣势,其中泰达两胜济州联,而鲁能与申花四战全败。对日韩胜率29%,拿分率41%。
2012赛季,中超三队在与日韩的12次交锋中仅仅取得了2胜4平6负的战绩,对阵日本球队1胜3平2负;对阵韩国球队战绩为1胜1平4负,其中主场对阵韩国全部告负,三战失球9粒,劣势显而易见。对日韩胜率12%,拿分率50%。所获胜的两场比赛都来自于恒大。亚冠首轮客场5-1血洗全北现代,这是中国球队第一次如此高傲地从韩国人的主场带着3分离开,也让国人对于亚冠联赛有了更多的期待。而在与柏太阳神的交锋中,恒大则占据了上风,客场0-0战平,主场3-1拿下对手。
3.2 中超球队战亚冠轻易放弃,日韩球队精神坚韧
小组出线无望就无心恋战,放弃,几乎成为中超球队的通病。2012赛季由于主场未能拿下东京FC,国安就已经开始将战略重心倾向中超联赛,在两轮过后就基本放弃了亚冠的争夺,而在客场0-3完败在东京FC脚下之后,就彻底放弃了抵抗,换下主力球员以替补阵容迎战。最终国安仅以3平3负积3分进6球、失11球的糟糕战绩结束了小组赛,这是国安在亚冠小组赛历史上的最差积分表现。
而泰达在名古屋虎鲸面前吃到一场惨败后,就表示要将重心转移到国内联赛中。其实之前的4战3平1负积3分,在理论上仍存在出线的希望,只要后面两场全胜即可。可惜过早地放弃,用替补迎战造成了两个客场先后以1-5和0-3惨败,创造了球队参加亚冠以来最大比分的失利。6战3平3负,这是泰达第三次亚冠交出的尴尬答卷。其中3场失利共丢掉11球,全部6场比赛的进球只有可怜的2个,这是中超球队在参加亚冠联赛历史上进球最少的纪录。而他们在当年中超联赛中也只不过排在第7位而已。
相反,日韩球队在这方面显然要好得多,他们顽强拼搏、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值得所有中超球队学习。全北现代就是最好的例子,前两战该队均以1-5的大比分输给了对手,如果是中超球队面临这样的状况,恐怕早就缴械投降,将重心转向国内联赛中了,但是顽强的全北现代并没有放弃,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接连取得了 3场胜利,特别是在客场面对曾经5-1狂胜过自己的恒大,以本土球员应战的全北现代居然3-1取得了胜利。
3.3 中超过多地依赖外援,日韩靠自身整体取胜
恒大2012赛季之所以能够顶住压力完成最后时刻的绝杀并实现晋级,其成功之一在于队中拥有巴甲MVP、身价高达1000万美元的孔卡、曾经攻陷阿森纳城池的克莱奥、中超最佳射手和最佳球员穆里奇这三名顶级外援。这三人组成的攻击力不仅在中超联赛属于顶尖水准,在亚冠赛场上也无人出其右。可以说三名外援在比赛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队中最大的功臣。在恒大全部12个进球当中,他们就包办了11球,其中孔卡一人就打进了5球。而本土球员只有郜林在小组赛末战射入了仅有的“本土入球”,这个入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本土球员的更大尴尬,但恒大多少还是留下了进攻靠外援的话柄。不过,即便是拥有这样的强势外援,恒大也没能在小组赛中一枝独秀,随着对手对他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逐渐加深,队伍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主场连负武里南和全北现代就说明了一切。
而国安和泰达早早出局,也是因为他们以往过于依赖外援有关,而2012赛季引进的外援又没能给球队提供太多的支援。相比之下,两队的外援显然要比恒大的三叉戟逊色得多。在整个小组赛过程中,泰达仅仅打进了2球,外援中后卫戈扬和国内球员聊博超各打进1球;国安总共打进5球,但是外援却没能贡献1个进球。
与之相反,日韩球队在外援的使用上并没有到了失去外援就会掉好几个档次的地步。全北现代在客场战胜恒大队的比赛中,首发全部都是本土球员,而比赛中他们也没有吃亏,反而客场3-1赢下了比赛。反观中超球队,一旦外援哑火,不但进攻上不去,防守中也是漏洞百出。过于依赖外援已经成为中超球队的顽疾,本土球员如果不能在高水平外援的带动下有所提高,未来的比赛他们还将会吃亏,中超球队与日韩球队的差距也被拉开更大。
3.4 中超亚冠4年外战成绩单
3.4.1 中超球队在单赛季的积分上远不及对手
2012赛季中超三强全面出战却仅获得16分的积分,这个成绩在参加亚冠的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二位,分数仅比 1支球队参赛的泰国多;2011赛季,津鲁沪杭这四支中超球队总共获得了24分,排在第6位。而J联赛和K联赛的球队,则处于旗鼓相当的态势。J联赛的四支球队拿到了 44个积分,场均积分达到了1.83分;K联赛也拿到了45分,场均积分达到了1.88分。中超与日韩相比明显处于下风;2010赛季,我们的总积分为22分,同样是排在第6位。2009赛季,中超球队获得的总积分为这几年中最高的,达到了28分,排在第5位。从单赛季的得分上可以看出,中超球队从2009年改制后几乎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即使是在四支球队参赛的情况下,中超球队也没有在分数上取得过突破。
3.4.2 中超球队的总积分远落后于日韩
中超球队近四年来创造的总积分为90分,在14个参赛国家中排名第6位。依旧是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而这个第6名也是显得没有说服力,排名第一的韩国积分高达251分,其次是沙特的196分,日本的192分。这都是让中超球队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连第四名的伊朗分数都为161分,足足高出了中国71个积分。按照中超球队的作战实力来讲,这相当于三四个赛季亚冠的分数。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现状。
3.4.3 中超联赛的技战术水平全面落后于日韩联赛。
亚足联曾对各国的联赛做过统计,在技战术分方面,中超联赛刚刚及格,只有61分。而K联赛达到了94分的优秀分,J联赛的82分也远远领先于中超。技术粗糙,这是中国足球人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放在国内,大家的技术彼此彼此,谁的成绩好就看谁的俱乐部管理更靠近职业化,谁的投入更大一些,谁的梯队选材范围更广一些,谁在场外因素上更用心一些。
3.5 中日韩球队对阵东南亚及澳超球队的胜率对比
3.5.1 中超顾此失彼屡失好局,轻视非日韩球队连尝苦头
近几年中超球队出征亚冠,最统一响亮的口号莫过于“抗日灭韩”,但悲剧的是,虽然在局部提高了对日韩比赛的成绩,或者说并未颠覆日韩优势之时,就已多次栽在非日韩球队身上。如在面对东南亚球队时虽然主场战绩出色,但做客的时候却表现不佳,申花、长春亚泰和河南建业等多支球队都在东南亚吃到过败仗。
自2003年以来,已累计13次在东南亚球队身上失分,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小组不能出线。2004赛季,申花首场面对小组中最弱的泰国BEC萨萨纳以1-4惨败。这场失败严重打击了球队的士气,申花随后两连败提前出局;2008赛季,国安小组赛最后一轮客场对阵泰国泰京银行,上半场就以 0-3落后对手。最终 3-5不敌对手,无缘晋级;2009赛季,中超四队与非日韩球队战绩为4胜2平2负。其中小组赛最后一轮,鲁能客场挑战1分未得的印尼弱旅斯里维加亚,并一度2-0取得领先,几乎拿到出线权。但在下半场被对手连灌4球导致出局;2010赛季,中超四队面对非日韩俱乐部交出了3胜2平3负的战绩,其中建业对新加坡军团1平1负。亚泰在无望出线的情况下,客场0-2竟然不敌印尼佩西普拉;2011赛季,中超球队面对非日韩球队的成绩仅为1胜4平3负,所拿到的1场3分,竟是鲁能主场取胜印尼阿雷玛,但在客场,最后时刻送给对方点球被1-1逼平,在这支当年亚冠实力最弱的球队身上失分,这一分也是阿雷玛当年获得的唯一积分;2012赛季,中超三队对阵非日韩球队的战绩为1胜3平2负。其中恒大在武里南身上吃尽了苦头,若不是客战最后时刻罚进点球,就将惨遭淘汰。恒大此番客场险胜,是近4年中超客战东南亚的首胜,上次胜利还要追溯到2008年亚泰客场5-0大胜弱旅越南平阳。
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轻敌、对手名气不大、可研究的资料不多等因素外,东南亚湿热的天气和特殊的草种也屡屡让中超球队吃尽苦头。我们是否也应改变传统观点,先征服了众人眼中的“鱼腩球队”,再来“抗日灭韩”,毕竟亚冠并不是只有中日韩的三国演义。
亚冠中另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就是澳超球队。澳超球队自2007年加入亚冠后,逐渐适应了亚洲足球,在踢法上日益成熟,成绩有了较大起色。阿德莱德联还分别于2008和2010赛季两获小组头名,2008赛季还闯入了最后的决赛。而与澳超球队之间5胜11平6负的战绩,中超球队毫无优势可言。
2009赛季,首次打入亚冠的泰达以2分的劣势屈居小组第三,正是吃了在主场被中央海岸水手逼平的亏上,如首轮能够获胜,将很有希望实现首次参赛就能小组突围的壮举;2011赛季,泰达面对小组赛垫底的墨尔本胜利,1平1负仅拿到 1分使之失去了获得小组第一从而在淘汰赛避开强队且拥有主场的优势。尤其是主场战平墨尔本的比赛,球队付出了多名主力遭遇伤停的代价,这导致他们只以小组第二出线,最终球队没能在亚冠舞台上再进一步。另外,鲁能和申花都有过在主场面对澳超球队时吃败仗的纪录,国安三次遇到澳超球队,丝毫不占上峰。由于赴澳洲客战征途遥远,像2012赛季出线无望的泰达和国安都选择替补球员远赴参赛,其中低迷的泰达面对墨尔本 1平 1负,客场更是 1-5惨败,送给对手亚冠第一胜。国安对阵布里斯班狮吼2平。除了远征客场导致球员疲惫等客观因素外,澳超球队简洁、实用的踢法配上其强壮的身体优势常常令中超球队苦不堪言。
3.5.2 实力高经验足,从容面对各种打法,日韩球队整体优势巨大
近几年日韩球队几乎包揽了东亚区的出线名额。他们的整体实力始终高出澳超以及东南亚的球队一筹。从成绩上也证明了这些球队的总体实力和日韩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尽管中超球队对这些球队胜少负多,但只要日韩球队一出马,澳超和东南亚球队就的确有些鱼腩的味道。日韩球队之所以能够屡次从小组出线,除了实力之外,常年征战亚冠月累的经验也在为他们保驾护航。如2008年冠军大阪钢巴、名古屋鲸八;2006年冠军全北现代、2009和2010年冠军城南一和、浦项制铁,都是亚冠淘汰赛的常客。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日韩球队在面对不同的对手时,大都能从容应对,而且极少丢分,即使球队状态不佳也不会给对手爆冷的机会。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实力在小组中立足。这样的经验是见到独特打法就不知怎么踢的中超球队需要学习的。全北现代在2012亚冠小组赛的反弹就是源自双杀武里南。近年来日韩球队面对非中日韩球队时,取得了22胜6平8负的成绩,这其中包括了与阿尔艾因和本尤德科两支西亚球队的8场交锋。这两只西亚劲旅曾被分到东亚赛区,实力不俗,日韩球队曾4次输给这两支球队。
总体而言,该拿的积分绝不放过,这也是日韩球队一如既往的表现。他们既能够在与强队的对话中捕捉到战机,一锤定音,也能够在与弱队的比赛中不给对手爆冷的机会,牢牢把握住场上局势。与其说是弱队成就了日韩,倒不如说是日韩的绝对实力成就了自己。
3.6 中日韩联赛在全年比赛的总场次上差距大
中超联赛2010赛季于11月6日落幕,宣告了中国足球整个赛季的正式结束,各个俱乐部就此进入了长达4个月的“赋闲”阶段。相比于近邻日本和韩国,中国足球赛季显然是短了一些。这恐怕是我们足球水平落后于对手的一个直观表现。
J联赛共有18支球队要进行34轮比赛,整个2010赛季要到次年1月1日天皇杯决赛才算全部结束。除了J联赛和天皇杯(J联赛球队从第二轮打起)外,还设立了联赛杯,并且要在南非世界杯前,联赛杯的小组赛阶段全部比完,这一阶段是J联赛中不参加亚冠的14支球队参加,并且部分比赛与亚冠比赛日同步,这样,14支球队和亚冠球队一样,也多了6场比赛可打。当赛季打比赛最多的球队要数磐田朱比洛和川崎前锋,他们已经打了40场正式比赛,并且都进入了天皇杯第四轮,也就是至少还有6场比赛需要打。倘若其中之一进入了天皇杯决赛,那么全年的比赛数量也达到了49场。而在2009年,名古屋鲸八打进了亚冠半决赛和天皇杯决赛,他们的参赛总数达到了惊人的52场:34场联赛、11场亚冠、6场天皇杯和1场联赛杯。
K联赛的常规赛一共要进行28轮,获得前六名的球队还将进行季后赛。要想夺得最终的冠军,球队需要打30—33场比赛(常规赛冠军季后赛只打最后的两回合冠亚军决赛,第3—6名的球队要想夺冠,则需要打5场季后赛)。此外,K联赛的球队还需要打国内的足协杯和联赛杯。足协杯上,K联赛球队从32强的比赛开始打起,而联赛杯则只是K联赛15支球队参加,每队至少要参加4场小组赛。拿城南一和队来说,由于要备战亚冠,所以他们战略性地放弃了国内的两个杯赛:联赛杯小组未出线,足协杯只是打到八强。联赛中,他们还打了一场季后赛,而且表现不俗。再加上闯进了亚冠决赛,并且夺冠还得以参加世俱杯,这样,2010年总共就打了50场以上的正式比赛。2009亚冠得主浦项制铁,共打了28场常规赛和1场季后赛、3场联赛杯、3场足协杯、12场亚冠及2场世俱杯,正式比赛场数达到了49场。随水原三星结束了2010赛季全部征程的李玮锋,参赛场次也达到了42场。
比较之下,即使是打进2010亚冠16强的国安,全年正式的比赛数量也只有37场。与日韩的顶级球队相比,我们的球队比赛场次就差了1/3左右!也许中国的气候不适合在寒冬进行足球比赛,但之前的甲A时代,也并非没有12月份打比赛的时候。而日韩球员在11月和12月打比赛时的真正感受,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此外,2010赛季中超联赛场均进球数是2.42个,日韩则分别是2.88和2.64个;中超的最佳射手里亚斯科斯30轮进球20个;J联赛鲸八队的肯尼迪29轮进球16个;K联赛仁川联队的22岁小将俞炳守28轮进球22个。相对而言,J联赛射手王的进球数最低,但射手榜上的前10名进球总数达到了126个,而中超是120个。值得一提的是,2010赛季被长沙金德放弃的韩国外援金殷中,回国后加盟了济州联,结果不仅帮助球队最终夺得常规赛亚军并获得2011年亚冠资格,自己也有13个进球和9次助攻,分别排在射手榜和助攻榜的第4位和第2位。
4 小结
对比近些年亚冠联赛的表现,中超球队已经被日韩球队迅速拉开了差距,而即使是与西亚一些职业化程度不高的球队相比,我们的技术水平也相差甚远。中超在亚冠中还远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中的地位。
4.1 从近四年的对比胜率来看,在衡量球队综合实力的亚冠赛场上,日韩球队已处于一个较为明显的优势。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相比,中超球队的亚冠成绩都不尽如人意,即便是恒大的奋力突围也无法掩盖中超球队的表现。这也说明了中超球队已经全面落后日韩球队,而要赶超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加强拼劲、引进几名高水平外援这么简单的。
4.2 如今中国足球仅有的“对外交流”只剩下亚冠联赛,而中超诸强在比赛中已然落后于日韩。要想在一两个赛季中改变目前在亚冠的现状明显不符合实际。因此,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尽力去缩短与亚冠强队之间的差距才是上策。只有这样,中超在亚冠中的地位才能逐步提升。
4.3 在东亚区,日韩劲旅固然是我们的最强对手,但东南亚以及澳洲球队的崛起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想在今后的亚冠中有更大作为,必须要对这些以前忽视掉的对手加以重视。
4.4 中超联赛无论从比赛场次还是从比赛质量来看,与日韩联赛都存在差距。尽管2011年恢复了足协杯,对于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而对于追赶与日韩业已存在的巨大落差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
[1]李航.亚冠联赛中日韩三国演义,中超耻辱性全军覆没.体坛周报,2009-5-21.
[2]李正军.亚冠中日韩三国杀,数据告诉你中超落后有多少.足球报,2011-5-24.
[3]唐元汉.2010中日韩联赛数据全面比较回顾,差距越来越大.体坛周报,2010-6-1.
[4]丁苑.整体低迷难撼日韩.搜狐亚冠联赛网.
[5]李航.亚冠联赛中超球队创历史最差,小组获胜场次最少.新浪亚冠联赛网.
[6]叶巩.中超顾此失彼屡失好局,轻视非日韩球队连尝苦头.新浪亚冠联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