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析
2013-08-15彭崴
彭崴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析
彭崴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通过对体育隐蔽课程和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发现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品质和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提高体育显性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体育隐蔽课程 非智力因素 培养
1 研究目的
隐蔽课程的研究一直都是国际课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体育隐蔽课程的研究在我国近几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体育隐蔽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关于体育态度、价值和规范等非理性文化,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动机、个人情感、坚持体育运动的意志以及个人性格的形成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常常对体育教学注入强大的推动力,让体育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又包含于非智力因素。体育隐蔽课程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究竟如何,这是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应该注意的基本理论问题。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经过文献检索查阅有关文献,详尽阅读相关研究资料。(2)逻辑分析法:对所获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归纳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体育隐蔽课程内容包括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两个要素,两者对兴趣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等物质基础组成了体育隐蔽课程的物质文化要素,而物质文化要素又是体育隐蔽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宽敞的体育场地,通风、采光良好的体育馆;种类齐全,质量高的各种器材不仅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构成了体育课良好的教学环境。舒适的体育运动场所,往往带给学生舒适的心理感受,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迫切想参与运动的心理暗示。可见对兴趣的影响,实际上是学生第一次走进体育场馆,接触各种场馆器材开始的心理感受。好的心理感受,激发学生渴望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促进学生强烈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相反,则会让学生产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抵触情绪,或是怠慢情绪。
体育隐蔽课程内容的精神文化要素包括了体育活动中各种人际关系、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体育文化以及体育教师的个人行为等。精神文化要素似乎看起来都是由一些飘渺虚无的因素构成,但它却能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创造良好的精神空间。体育活动中各种人际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心理交流的冲击;优良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体育文化,能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行为上出现“共振”;教师良好的个人行为则能让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产生崇敬心理。这一系列的心理暗示都能激发保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2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的培养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动机的影响多数是来于自学生自身的需要,他们往往表现出积极、主动的一面,与他们在体育显性课程中,为了通过体育考试等这些强制因素进行被动体育运动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求胜欲望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最大动机。体育运动最大的特征就是竞争性,无论体育比赛还是各种体育游戏,其目的都是为了取得胜利。体育运动的这一特征正好与人性中争强好胜的本质迎合,因而不管学生运动成绩高低,运动能力强弱,他们都会为了获得胜利而参与体育运动。在我们体育显性课程中,统一的教学内容缺乏竞争,求胜欲望往往在我们显性体育课程教学中很难涉及到。
其次,自我表现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动机。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也都希望获得被人肯定的心理满足感,而体育运动则给予每个人这样一个自我释放个性,尽情表现自我,同时还被许多人关注的舞台。这种人性所本来具有的表现欲和需要得到他人肯定的心理,正好符合了当前普遍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自我表现在体育显性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常被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抹杀而被忽略。
最后,强身健体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机。随着体育隐蔽课程的体育文化要素在校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愈来愈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在学校开展,如校园体育节、校园健身日等,不再仅仅局限于每年一次的运动会。这些体育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了为健身强体的运动动机,这也是体育教师一直为之努力而要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标。
3.3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情感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我们都知道,体育运动最大的悬念和看点就在于体育运动的不确定性和难预判性。实力相当的比赛,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临场发挥,而运动员临场发挥的好坏往往又与当时运动员自身情绪的控制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非常容易地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紧张情绪,如短跑比赛起跑时,紧张地四肢发抖、篮球比赛关键比分时罚篮、手不听使唤地颤抖等。学生只有在体育隐蔽课程中才能得到如此直接地体验,从而不断积累调节控制紧张情绪的经验。体育隐蔽课程便在悄无声息之中达到了培养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人们常常会出现两种选择:一种人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能背负压力继续奋斗,不论结果是成是败;另一种人则很脆弱,承受不了压力的重量而放弃,尽管这种人似乎永远都不会失败,但是成功也永远不会到来。不论比赛类型,场面大小,参与体育运动比赛的人,都会承载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何在比赛中抛开这些压力,全身心的投入,正是体育隐蔽课程所要培养学生抗压能力的关键所在。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竞争性就注定了有胜利者的同时,必定存在失败者,这是体育运动中成功和失败相依存的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由于体育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过程和结果具有不可预判性和不确定性,任何人和队伍都不可能保持长胜不败,或常败不胜。因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求参与者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对来对待。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不仅能弥补体育显性课程的缺陷,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而体育显性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是进行技术的讲解和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绪一直都处于非常平稳的状态。在没有任何要求和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往往能发挥较好的学习水平。然而一旦进行考试,学生背负了及格的压力或高分的渴望,造成心理无法控制的紧张而常常导致考试失败。对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能控制好紧张情绪,更好地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稳定的发挥出自身的水平,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这与体育隐蔽课程的情感培养是分不开的。
3.4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顽强性、果断性和自制性,其培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之中。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格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需要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而体育则是一个培养意志品质最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体育运动中的任何项目,都会让人在参与过程中承受一定的负荷刺激,这些负荷往往同时给人生理和心理的刺激,因而导致人体身心上的一系列的变化,如:在身体上,摄氧量的增大而导致呼吸加快,血流加剧;肌肉中的乳酸堆积导致四肢酸痛,运动受阻;长跑中极点的出现而导致的疲劳加深等;而在心理上,不管是落后还是领先局面,或是相持局面,都容易让人产生紧张、松懈和注意力松散等现象。这些在运动中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却是参与者锻炼自身意志的最好途径。学生需要克服体育运动中的一切不适,争取达到目的,就需要学生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去完成。
3.5 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体育运动对培养学生个性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胜心和不服输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具有自信和自强的个性气质;体育运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应变和判断能力,从而让学生具有果断和自主的个性气质;体育运动的团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让学生具有宽容和平和的个性气质。
4 结语
在体育隐蔽课程的构成要素中,无论是有形的、看得见的、相对静态的体育物质文化,还是无形的、看不见的、相对动态的体育精神文化,都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起着十分重要的培养作用。同时,体育隐蔽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效果的好坏,不仅对我们体育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还影响着我们培养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体育终极目标的实现。因此,体育隐蔽课程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提高体育显性课程的教学效果。
[1]李烈明.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2).
[2]姚蕾.体育隐蔽课程价值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6).
[3]谢翔.体育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8).
[4]姚蕾.对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关系及其内容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7).
[5]李进朝.隐性体育课程在体育教育中的功能[J].山东体育科技,2003(9).
[6]侯桂明,李加奎.体育教学与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运动精品,2011(1).
G807.4
A
2095-2813(2013)11(b)-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