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小时的故事》看现实的婚姻

2013-08-15湖北石从红

名作欣赏 2013年25期
关键词:兰德女性主义夫人

/ 湖北_石从红

凯特·肖邦(1851—1904)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以描写美国妇女对精神自由、情感独立的追求而闻名。她的作品人物形象鲜明,心理描写优美细腻,故事结构虽简约但不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现代的批评家称她为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的先锋”“,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荣的一席”(阚鸿鹰:《〈觉醒〉:女性性意识觉醒的先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一小时的故事》是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的是一个家庭主妇——马兰德夫人,被告知丈夫不幸遇车祸死亡。她由最初的悲伤转为获得自由的快乐,意识到自己即将脱离束缚,不由得对未来生活充满无尽的幻想。然而丈夫的突然回家导致了患有心脏病的她猝死,一小时梦幻式的觉醒使马兰德夫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关于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小说,反映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的反抗。然而在近几年,又有人认为“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并非‘单一的’女性主义的作品”。申丹就认为,《一小时的故事》中的意识形态从实质上说并非性别政治,而是不涉及性别压迫的婚姻枷锁与单身自由之间的关系。(申丹:《叙事文本和意识形态》,《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

不管我们怎么去理解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小说主人公马兰德夫人的死亡表现的是一位女性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段婚姻和一个家庭的悲剧。跳出女性主义视角,从婚姻的角度分析人物的行为、话语、心理活动及其与周遭环境的互动,又会给我们当今现实的婚姻生活以丰富的启示。

马兰德夫人的婚姻是和谐的,生活是幸福的——至少在小说中其他人物的眼中是如此。事实上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马兰德夫人的日常生活和婚姻状态,但我们仍然能够从个别细节和人物言行中作出合理的推测。关于马兰德夫人的内心,小说中有以下一段文字:“她知道,当她见到丈夫那双温柔、亲切的双手变得僵硬,那张从来都不会对她吝啬爱意的脸变得毫无表情、灰白如纸的时候,她肯定还会哭的。”这句话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马兰德夫人的家庭生活,她的家庭是温馨的,丈夫对她应该很关爱。另一方面,除了丈夫的温柔关爱,她还拥有关心她,时时刻刻为她着想的朋友和姐姐。这一点从以下两个细节中可以得到证实。第一个是,在得知马兰德先生“死亡”的消息时,朋友理查兹的反应是“立刻动身,赶在那些粗心大意、考虑不周的朋友之前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带了回来”。第二个是,在马兰德夫人回到房间闭门不出的时候,姐姐约瑟芬因担心她而“跪在紧闭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地恳求着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了,把门打开——你这样会得病的’”。

不需为生活操劳,有丈夫的疼爱,又有朋友关心爱护的马兰德夫人,在别人眼中应该是幸福的女人,而这正是让马兰德夫人感到内心痛苦的缘由。自己的真实想法无法让自己的丈夫和朋友所了解,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处于附属地位,享受不到平等的话语权,她说的话得不到他人的重视。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女性主义得到了充分发展,女性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少婚姻却仍然存在这种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由于夫妻双方不愿意主动倾听对方的内心需求,或者因缺乏交流技巧而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于是就会出现如同小说主人公马兰德夫人那样的情况,虽然被身边人的爱护和关心包围着,但愈发感到郁闷窒息,因为丈夫和朋友所给予的并不是她内心真正渴望得到的。

得知丈夫遇难的消息之后,马兰德夫人在失声痛哭一阵之后,独自回到了房间。在这个独立的封闭的空间内,她的思绪从最初的懵懂逐渐变得清晰,她的内心经历了一场痛苦的挣扎煎熬,在这个过程中,马兰德夫人内心有个声音清晰地告诉自己她所想要的东西。当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重复着“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我们终于知道马兰德夫人真正向往的是什么,这个看似幸福的婚姻原来正是她痛苦的根源。跳出小说本身的历史环境,我们在当今社会不难找到马兰德夫人及其婚姻的影子。“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俗语表达出一种观念,即一旦步入了婚姻,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限制或剥夺,似乎婚姻和自由是天生的对立体,难怪现在有一些人恐婚、逃婚,甚至选择独身来逃避婚姻的束缚。

但是,无数感情和谐、婚姻幸福的夫妻同样向世人证明了婚姻和自由是可以共存的。这取决于夫妻双方如何经营婚姻生活,如何看待婚姻中的自由。马兰德夫人感到身心获得了释放,是因为“她再也用不着盲目地屈从于任何专横的意志”,而她生活的社会里,“人们总是相信自己有权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自己的配偶”。夫妻中的一方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改变另一方,或者是想当然地为另一方做了很多自认为是为对方着想的事情,但往往却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给对方带来快乐,反而让对方感受到愈来愈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婚姻就会面临解体的危险。小说最终以马兰德夫人的猝然离世收尾,而她的死也昭示着马兰德夫妻婚姻的戛然而止。

自由不仅仅是女性自由,也是夫妻双方的自由。小说中马兰德夫人身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决定了她在家庭中依附于丈夫,因为在那时大多数女性没有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她们要靠丈夫的能力、工作和地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现今的社会,男女虽然仍有差距,但他们早已在家庭生活中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担当同等重要的角色。但自由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是成正比的,如果夫妻一方过分地夸大自己的自由,那势必会给他(她)本人和另一方造成困惑。如同马兰德夫人最终的命运,当社会的整体环境或具体的家庭环境不允许她拥有超出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时,她的抗争注定是昙花一现。

此外,《一小时的故事》本身一系列的反讽技巧的巧妙运用,也印证了这段看似和谐美满实则矛盾重重的婚姻,而这种矛盾和反差正是导致马兰德夫人之死及其婚姻解体的缘由。小说启发我们对婚姻重新进行思考,明白自身在婚姻当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权利,而坦诚的沟通、彼此的尊重和谅解永远都是幸福婚姻的保证和源泉。

猜你喜欢

兰德女性主义夫人
“夫人”与“妻”的区别
阿特伍德小说中的女性主义身体批判
多维需求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一小时的故事》再解读
爱心拍立得
一类广义平均曲率Liénard方程周期解存在性与唯一性(英文)
“小鲜肉”蜘蛛侠
潇水夫人
天命夫人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