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物的“平凡世界”
2013-08-15石欢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石欢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作 者:石欢欢,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路遥的百万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对平凡人物给予了深厚的爱,从平凡人物的身上感悟着时代的艰辛,体验着人性的善与美,看到了“不平凡”之处,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十年历程,十年艰辛,这群平凡的陕北人民通过自己的抗争,超越生活的苦难,展现出伟大的品格,凸显着平凡世界的不平凡。
路遥的一生离不开苦难,苦难也造就了路遥。同样,苦难也是《平凡的世界》的主题,也造就了平凡的人们。《平凡的世界》从某种侧面而言是一部苦难史、抗争史,贫瘠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的痛苦都重重地压在人们肩头。
“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客观条件。在这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平凡的世界》大部分人物的生活都离不开贫穷与饥饿。中国已解放二十多年,可黄土地上的绝大部分农民依然吃不饱、穿不暖。面对不幸,人们不是悲观失望,而是立足客观实际,以一种宽大的胸怀去面对与接纳。少安六岁跟父亲上山砍柴,开始面对生活的困境。本是念书的好苗子,可作为这个贫困家庭的长子,他不得不放弃学业。面对残酷的现实,少安没有大吵大闹,仅是要求给他一个进入考场证明自己的机会,这其中的悲哀只有他自己去承受。那张证明他实力的录取通知书宣告了他学习生涯的结束,留下无尽的心酸。从此,少安成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地道农民,他的一生注定离不开黄土地。面对这样的人生道路,少安没有悲观,而是鼓起生活的勇气决定在双水村做一个出色的农民。“孙少安疯狂而贪婪地干一天的活”,“疯狂”是生活的重担所迫,“贪婪”是对未来抱着希望,这小小希望也使他付出了所有的精力,但少安无怨无悔,相反,他能为家人做出奉献而感到高兴,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这个贫苦的家庭里,不止少安,还有少平和年幼的兰香都在尽自己所能去维持这个贫苦却温馨的家。读者看到他们的世界或许有这样那样的不幸,但他们依然坦然面对,这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个能容纳这一切的胸襟。“路遥笔下的人物无论多么忧伤、痛苦,却是很少绝望,更不会悲观厌世的。”①当遭遇无法改变的生活苦难时,平凡的人们会选择默默地承受,如老牛般扛起这生活的重担。
自然条件的限制和物质的贫乏困扰着双水村的村民,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也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但人的精神世界是具有强烈的独立性的,物质的限制使得精神的追求更加震撼人心。
《平凡的世界》有几人没有经历精神的苦难或心灵的折磨?物质的贫瘠已使人难以忍受,精神的痛苦更让人悲怆。少安与润叶彼此相爱,可残酷的现实差距使得他不得不放弃润叶。“生活的大剪刀是多么的无情,他要按照自己的安排来对每一个人的命运进行剪裁!”即便“他伤心地认识到,他是多么的热爱和留恋她”,向前深深地爱着润叶,却得不到润叶的回应,他在喝闷酒后开车出了车祸,成了后半辈子必须依靠轮椅而活的残疾人。
路遥浓墨重彩地描写苦难,不是为了展现苦难给人带来的难堪,而是为了通过物质和精神的苦难来体现人物伟大的品格。苦难是沉重的,超越苦难需要有伟大的品格来进行支撑,平凡的人们靠着强烈的责任感、博大的仁爱和永不放弃的进取精神与苦难的生活进行不懈的抗争。
孙玉厚在父亲去世后扛起家庭的全部重担,赡养母亲,供弟弟读书。为了玉亭的婚事,他扛上沉重的债务,并将土窑让给了弟弟,自己全家借居在别人家。为了三个儿女,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对家人强烈的责任感支撑着他走过了苦难的日子。孙玉厚对家人的责任是父辈的代表,那么少安对家人的无私奉献则是年轻一辈的代表,强烈的责任感使他们为这个家牺牲而毫无怨言。这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是维系人们情感的纽带,使苦难不再可怕,使人们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平凡的世界》里,人活在世上是艰辛的,可人们依然努力克服生活中的苦难,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坚信不疑。苦难不可怕,可贵的是在经受苦难的磨炼后,平凡的人们能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这并不平坦的大道上,人物内心的仁爱品格则会凸显出来,显示出人性的善与美。
少安在生活有所改善后,面对乡人的求助,他都会尽量帮助。为了更加实际地帮助乡亲们,他冒险扩大了砖窑的生产规模。可千辛万苦烧制的成品砖出现了裂缝,成了毫无用处的废物。少安败得一无所有,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面对少安的落魄,乡亲们没有安慰,而是嘲笑。这是少安的悲哀,更是这些善良的人的悲哀。在朋友和亲人的帮助下,少安的砖窑起死回生了,而且承包了乡里的砖厂。成功的少安没有记恨乡亲们,而是以一种宽大的胸怀接纳他们,给他们提供工作,改善他们的生活。他在平凡的事件中显示出不平凡的人格,震撼着人的心灵!
强烈的责任感,博大的仁爱精神,这已凸显出了平凡人物的可贵,可他们强烈的进取精神更加震撼人心。在《平凡的世界》里,平凡人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苦难的命运进行抗争,表现出无畏的进取精神。“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无论结果是喜是悲,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路遥就是在这苦难的奋斗历程中,从平凡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发现和挖掘人性的善与美,在挫折和苦难中进行思索和反思,强烈的进取心造就了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之处。“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面对苦难,平凡的人们不是消极,而是抗争与进取,这是对生命价值的自我追求。“路遥是宿命的,而且这种宿命思想是早已有之而且长期奉行的;又可以说,路遥是无神论者,他的不甘于向命运低头的硬汉精神本身就是否定了命运。”②路遥的这种宿命与抗争的思想在少安和少平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在宿命的安排下,进行着不屈的抗争;在苦难的历程里,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孙少安的性格中,存在着两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接受命运的挑战的倔强态度,打起精神向现实环境抗争,怀着激情期待着未来;另一种倾向是屈从命运的安排的务实态度,平静地承认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凭借理智面对现实。”③少安两种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苦难”,苦难使他不得不去面对和接受现实,同样也是苦难使他有着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苦难成了这些人们生活的阻力,却也成了生活的转机。少安为家人牺牲自己的一切,他是自愿的,可少安不是一个盲目的农民,他不满于现实,渴望改变现状。他从小小的砖窑,经历不断的苦难磨炼,终于赢得自己事业的成功,成为领头的乡镇企业家。心中的愤懑使少安有抗争宿命的激情,人的意志是强大的,苦难成了前进的阶梯,牵引着少安一步步靠近自己的理想。
在大时代政策的要求下,少平高中毕业后,只有回双水村这一条道路。少平不是不愿意回到生养他的黄土地,而是他所接受的教育使得他更渴望走向外面的世界。苦难不是退怯的理由,如果在前行的路上是苦难的话,那不妨热情地欢迎苦难的到来,这正是少平最激励人心的地方。回到双水村,少平无法抗拒,可他心中要求“走出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渴望去经历那些苦难。在黄原揽工生涯中,少平过的是最底层的生活,身体遭受着严峻的挑战,可这样的生活却使他感到安心,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当苦难由被动的承受转为主动的要求时,这是一个多么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少平正是凭着这股毅力,立足现实,通过不断的苦难历练,寻求到人生的价值。虽然少平最后成为平凡的煤矿工,但他奋斗的历程是鼓舞人心的,我们也被他顽强奋斗的精神所感动,真正体会到平凡人物身上的不平凡之处。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让人心酸落泪,而其中人物所经历的人生苦难更让我们唏嘘不已。“只要没有倒下,就该继续出发”④,平凡的人们无畏困难,坚强勇敢地朝自己的理想攀登。少平给兰香的信中写道:“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够深刻理解痛苦,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面对苦难,不是抱怨,而是“理解”,相信苦难“会给人带来崇高感”,这是怎样的境界,这还是平凡的情感世界吗?这封信是少平对兰香寄予的期望,更是他人生的宣告书。一个平凡的人,敢于对既定命运的挑战,其本身的勇气已足够让人钦佩,与命运进行无畏的搏斗并毫无怯弱,充满斗志,这更让人肃然起敬。
“哭,笑,都是因为欢乐。哭的人知道而笑的人并不知道,这欢乐是多少痛苦所换来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平凡的人们给我们留下太多的感悟,他们都是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是我们民族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普通者。他们在那个多难、坎坷的苦难岁月里通过自己的抗争,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对自己负责,更对他人负责,谱写了那不平凡的青春和生命的赞歌。
① 李建军:《真正的文学与优秀的作家——论几种文学偏见以及路遥的经验》(代序),李建军、邢小利:《路遥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② 龙云:《永远的路遥——路遥作品重读》,李建军、邢小利:《路遥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0页。
③ 曾镇南:《现实主义的新收获》,李建军、邢小利:《路遥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1页。
④ 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路遥文集2》,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