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0后·新青年

2013-08-15主持人金理杨庆祥

名作欣赏 2013年4期
关键词:评论者同龄人文学史

主持人:金理 杨庆祥

开栏语

这个栏目,我们设想了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我们觉得开设这个专栏恰逢其时?基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是“80后”曾经的浮躁期已经过去了,先前笼罩在“80后”这样一个有着明显炒作痕迹的概念之上的光环,已渐渐消退,攘臂争先抢一杯羹的跟风者开始瓦解,也许这反而为那些态度严肃的作家提供了更多空间。其次,这就促使研究者要跟进研究,很长一段时间里“80后”的评论者对于同龄人的创作基本上无所作为。本栏目入选讨论的作家和参与写作的评论者俱为“80后”,并不是说只有同龄人才能理解同龄人的文学,但我们觉得创作者和研究者应该共同成长,彼此呼应,真切地将这一代人的经验传递出来,并加以理论阐释。

新文化运动以来持续演进着青春崇拜的主题,20世纪中国文学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青春文学史”,十年一代新人辈出;而今天则是年轻的作家在文坛之外自生自灭,在媒体包装与市场逻辑中渐渐气血耗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80后”以传媒话题甚至娱乐新闻的方式出现,我们拒绝以上述“管道”来理解“80后”,而是希望回到“文学”这一“以虚击实”的空间,来理解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本栏目准备讨论的“80后”作家,大多属于“自发自觉的写作者”(借用小饭的说法),可能这会导致一些读者的疑惑甚至不满。我们的考虑是:与那些网络和类型写作中的同龄弄潮儿相比,与已然在人气和市场份额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写作明星相比,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向这些在文化环境与市场逼迫下坚持严肃的创作态度、追求一定艺术深度和原创性并贡献出独特的审美经验的年轻写作者。

对于“80后”文学的研究,目前主要是一些时潮背景的分析,更多聚焦于“外部”,所以我们选择作家作品论的方式,希望能多去体贴作家个体的特殊性以及具体文本的文学形态和内部肌理。在这个基础上,将审美与社会、作家作品与历史语境等信息内外呼应、结合起来。

本期是我们这个栏目的“新店开张”,寄托的希望不小,问题想必也多,敬请各位师友、同行给予指导与支持。

猜你喜欢

评论者同龄人文学史
Task 1
网络新闻评论者的伦理责任问题及应对路径探析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现代视域中文学史著对《红楼梦》经典化的推进(1900—1949)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讨论和研究
仲夏夜·轻时光生如夏花
新闻评论少不了科学精神
谁动了我的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