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英文《后花园》人名解码
2013-08-15陕西黄元英
/ 陕西_黄元英
作 者: 黄元英,商洛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商洛学院贾平凹暨商洛文化研究所所长。
2011年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后花园》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我这位当代小说的冷淡者,在阅读才情作家方英文的第二部长篇《后花园》时,竟有如此的舒坦和激动,眼睛因为妙笔而生辉,心灵随着人物而起舞。在我看来,《后花园》是无处不精彩的,就连人物命名也大有讲究,在那些看似随意的符号背后却是别藏洞天。当然,不清楚他构思小说、为人物命名时,其中暗藏了怎样的密码。但阅读作品时,总是令人联想翩翩。这一个个雅致的名字,就像一枚枚精美的印章,画龙点睛般地镌刻出人物鲜活的性格和生动的灵魂;它们又像一处处雅致的路标,为读者进入作品的意义世界给以温馨的提示。
罗云衣
《后花园》一号女主角。内外俱秀,灿烂若仙。小说最先通过她的小饰物,透露了“罗”这一点信息,男主角据此称她“罗敷”。罗敷是汉乐府《陌上桑》中着力刻画的“好女”形象:“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她到底有多美?作品没有正面描写,而是以美的效果来写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罗敷”这个临时的名字,给读者造成先入为主的良好印象。当她在小说中正式出场时,读者才知道她的全名叫“罗云衣”。“罗”、“云”、“衣”,这三个字全是极富诗意的靓丽飘逸之词。储光羲《明妃曲》写道:“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强来前殿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这首诗是写美女王昭君的。李白《清平调》盛赞贵妃和牡丹之美时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梦中的“仙人”:“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由此不难看出,《后花园》将历史上的美女和想象中的仙女,整合在一起,极尽罗云衣之美。她不仅美在外貌,还美在品行,美在识见,美在气度,美在精神。宋隐乔说,如果罗云衣出家,就叫“菩云”,让人油然想到“菩萨”之名。确实,在他心里,读者眼中,罗云衣凭借自己的美貌、善举、气度和境界,呈现给人们一个完美的女“神”形象。
珍子
宋隐乔在山里结识的第一位女性。她以山区妇女特有的纯朴、热情,以及成熟大气的自然之美,令刚刚走出大都市的宋隐乔感到新奇而兴奋。他见惯了城市女性的虚假,更讨厌那种人工制造的美态。珍子的自然之美,因为少见、难得而弥足珍贵。又因为珍贵,所以更要珍惜,更何况,他们还有激动人心的“月夜之摸”。这种特别的感觉和经历,是值得他“珍”藏在记忆的。“珍”,即珍贵、珍惜。“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主要用于男性,如孔子、庄子等。但,也有用于表示女性的。如《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诗中的“公子”当理解为“公之子”,这“子”指奴隶主的女儿。奴隶主的女儿能够适时而嫁,而女奴则是青春日短,婚嫁失时,所以见到她们就伤心难过。这正是诗中表达的“伤春”之意。又如《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这里的“子”就指女儿。现在,农村仍有这种习惯,从名字中取一个字,后面加“子”表示亲昵和喜欢,如名叫“拴柱”就昵称“栓子”。“珍子”这个名字,正好表现了宋隐乔对她的这种心理感受和情感倾向。
楚春苔
是后花园三十年前最美丽的女子。在时人看来,她是“皇上”的专爱,“是美丽的地雷”,凡人是动不得的。所以,她的爱情田野荒芜了。在特殊的历史年代,她那扭曲的人格、荒唐的言行,在人们的记忆中,和她的爱情悲剧一样,是一个沉重的梦。她的名字“楚春苔”,就表现出这一沉重内涵和哀伤之情。姓“楚”,反映了她的美,读者会立即想到“楚楚动人”这个成语。古诗也常用“楚”表示好看、出众。《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元好问《杂言》:“诸郎楚楚皆玉立,王谢定自超人群。”“春”,带有明显的春“梦”色彩:她闪亮而短暂的人生像一场梦,她的革命热情和革命行动也如同发生在青春时代的一场梦,她和宋隐乔的“日光云雨”本身就是一场春梦。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春梦”,表达一种往事如烟的渺然。就像宋隐乔对楚家大院的感觉:“像是从那水渍过的线装书里撕下的一张绣像插图。”“苔”又称“地衣”,根浅寿短,碧绿、幽蓝、古朴、静美,也是唐诗中的高频词。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王维《书事》:“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李贺《南山田中行》:“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声。”李白《长干行》:“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孟浩然《寻香山湛上人》:“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在诗中,“苔”是具象的时间,是物化的记忆。“楚春苔”这个名字,是作品对这一美丽女子和那段沉痛历史想要表达的沉重的记忆和伤情的挽歌。
松下泉子
她是日本京都大学的一名教授、汉学家的女儿,代表着日本对中国的另一种声音。这位日本女子受他父亲的影响,对中国尤其是大唐盛世特别崇拜。他父亲说:“人类最美好的生活已经过去了,那便是中国的唐朝,特别是在唐朝的长安。人们不用追求金钱,因为金钱遍地都是。人们整天整夜地享受着友谊爱情,美酒鲜花。”松下泉子迟迟没有心仪之人,直到遇上到日本留学的楚令骐,她才梦有所归地跟随这位“唐长安来的男人”,到长安当了“胡姬”。她后来跳井自杀,是因为在日本轰炸西安的混乱中,被人强暴蹂躏了。她以为继续活着,对丈夫是一个“无尽的羞辱”,就留下遗书告别人间。作者取名“松下泉子”,以日本人命名的惯俗,标明了她的籍贯和文化底色,也流露出对她的敬佩和赞赏。在中国文化中,“松”,是常用于赞颂高洁品性的物象。孔子就曾感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公冶长》)“松”,无疑是对松下泉子品性的一种评定。“泉”,象征着清澈、洁净、静幽。王维《山居秋暝》诗就表现了“松下清泉”的韵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杜甫《佳人》诗也写了一位幽居空谷的弃妇:“绝代有家人,幽居在空谷……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诗中这位宛如山泉、贞节自守的女子,受到历代读者的敬重。可见,《后花园》为这位日本女子取名“松下泉子”,正是对其坚贞品行和静幽性格的肯定。
可秀
她是个很有个性的法国女郎,《后花园》中唯一的欧洲人,也是小说伸向辽远空间的一个触觉。她本是法国的脑外科博士,偶然的机会接触到《道德经》,就放弃医学来到中国。几乎每周都要到楼观台听道士讲经,平时到大学里旁听,学习中文。她来中国之前,只会写两个汉字“唐人”。她的中文名字“可秀”,就是受《道德经》的启发而起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按照《道德经》表述的逻辑关系,她的名字就暗藏着“秀,可秀,非常秀”的字面逻辑。她代表世界另一个大洲的人们,表达出他们的共同心声:“长安,唐朝,人类的后花园!”有这般见识,而且只身一人,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向往的东西,确实不是一般的出色,而是非常的优秀。
忘莲
她本是韩国的一位研究生,“智呆和尚到韩国讲佛时,忘莲旁听了几次,就给迷住了,随后撵到中国来”。她追到智呆和尚修行的陀毗寺,做了智呆和尚的洋弟子。给这样一位痴迷中国佛教的特殊人物取名“忘莲”,正符合人物的特点和性情。“忘”和“莲”都有明显的佛学色彩。“莲”,在人世间是雅洁的象征,宋朝周敦颐《爱莲说》就是对莲花品性的经典解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孟浩然也有“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题大禹寺义公房》)的感叹。小说中,头戴灰帽,身着“灰衣灰裤灰布鞋”,而“脸庞白皙,双目明澈”的忘莲,正是这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雅洁之人。
胡葵花
“葵花搅团店”的女老板,是一个“如野花一样任性开放”的女人。她有两个闪光点:一个是她的侠义爱情。她的第一个男人“刘包谷”死后,她不仅乔装小贩探望“婆家”老人,而且,面对乡人未婚先孕的人格歧视和舆论压力,决然地实现恋人遗愿,生下他的遗腹子“玉米”, 要“让包谷遗传在人世上”。她这种大情大义,坚贞刚烈,为人们所敬佩。“葵花”即葵之花,有向阳的习性。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中说:“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刘克庄《葵》诗也盛赞有加:“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作者用“葵花向太阳”的天性为这个悲情的女人命名,并对她“一直没找到自己的太阳,永远的太阳”而扼腕叹息。胡葵花的另一个闪光点,是她的好强能干。为了让这个山中弱女子自立起来,作者给她移植了胡风(少数民族强悍风格)的泼辣和强悍。汉乐府中的《陇西行》,也曾刻画了一位像她一样独立经营餐馆的女老板,令人感慨不已:“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胡葵花”就是这样一位要强而能干的女老板,如同她店门前的“风中搅团旗”,感染得宋隐乔竟冒出几句诗来。
沈丹
是西安文化沙龙中的一个名角,“即使一条狗,老远见了沈丹,马上就摇起尾巴来”。他在社会科学院工作,他对自己工作的体悟是:“所谓的社会科学,即谁是社会管理者,谁就是科学;如果有人说它欠科学或不科学,你的职责就是写文章予以批驳,论证它是科学的。”“沈丹没有什么硬性任务,上边布置个课题下来,只需将文件报纸上的东西整合一通即可。”他的特长是理论发挥。即便他理论阐释得很好,但与罗云衣、宋隐乔、松下泉子、李可秀、胡葵花、郑温酒等人相比,这些人为寻找“后花园”或为后人创造“后花园”付出实实在在的行动,而沈丹只是一个口头的革命家,他夸夸其谈,却不将丰富的理论与生动的实践相结合。生活中,人们就用“扯淡”来评价这种人和事,而“沈丹”与“甚淡”发音相同——挺会扯淡的!
咸阳树
是郑温酒的网名。他是从南方一路追寻到北方:澳洲——广州——长沙——武汉——西安。他上学的时候就特别发烧古典诗词,他心仪唐朝。到了西安,他清楚地记得大唐长安的朱雀门“是唐长安城的主干道,当初,一百五十米宽呀!”还知道“明德门,朱雀大道最南端,是唐长安城的正南门,实在宏伟气派”。他站在西安的古城墙上,向南瞭望,回望自己的人生轨迹:“当年到澳洲,就想,这回可到了理想社会……谁知阴差阳错的,又往北回了,北回到广州,北回到长沙,北回武汉后,发觉我还想往北走……现在,落脚长安,心安了”,因为,“就我个人而言,似乎唯有长安,就这个地方,才是我最理想的地方。是的,最理想的地方……一个,后花园”。一个对大唐长安如此羡钦的人,为什么不直接给他取名“大唐”或“长安”?如果这样,就太直露、太俗气。事实上,“咸阳树”就是长安的别称和代称,语出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诗:“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对朋友送别之情的同时,抒发了他对长安的强烈向往。给郑温酒取个“咸阳树”的网名,恰切地标记了这个人物的精神核心。
宋隐乔
《后花园》的男主角。他的名字,主要依据后花园入口处一个亭子上的对联:“古皇曾邀隐者去,乔木不忍春风来。”这副对联是罗云衣的外祖父楚令骐题撰的,从后花园出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这意味着,体验后花园之后,你就会明白,后花园这个地方应是隐者之地。被称为隐者的人,都是有才情、有品节之人,人们常用“乔木”喻之。这种宁静、古朴、幽美、和谐的地方,是隐者的世外桃源,也是人类赖以寄放身心的理想之地。“春风”,在这里似乎指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某些行动,比如“乘着某某的春风”,这种“春风”在改善人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从后花园的角度来看,是“不忍春风来”的。与此相对的一副对联,是县长题写的“大力发展茶菌果,小心保护虫兽鱼”,这副对联题写在后花园的入口正面,是写给将走进后花园的人看的。也就是说,现在来到后花园的人,是为 “开发”、“发展”而来的。两副对联,风格、旨趣截然相反,暗示着“后花园”正处于尖锐的矛盾对抗之中,这矛盾,是精神与物质的矛盾,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矛盾和对抗,似乎还没有找到解决或调和的办法。“宋隐乔”这个形象,就揭示了人类社会进程中和现实生活中这种深刻而尖锐的矛盾对抗。他姓“宋”,与作者第一部长篇《落红》的“唐”姓主人公连在一起,就是“唐宋”。“唐宋”,反映了作者对古典的缅怀、对盛世的神往。“隐乔”,不被发现的乔木,也似乎暗示着宋隐乔之类的人才在工业化、全球化的当下被浪费、被闲置的状态。
事实上,方英文正是将自己丰富的情感根系和审美追求,巧妙地镶嵌在人物的姓名符号中。这些命名,充分表现出作者对于传统美学的倾倒与复兴,又是对当下的汉语言粗鄙化的强烈批判。也许“丑”的时间长了,如此的“美”才特别打动人。